中式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340804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式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式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式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式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式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式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式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一说:厅与堂的区别阁与楼的区别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 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 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 建筑的功能。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 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 ,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 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 线上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 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 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 藏书、观景、也有用来供养巨 型佛像 楼: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 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 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 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 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 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 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中式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与装饰元素之理论篇研发

2、中心 王琪目录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与装饰元素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四、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中式设计中运用 的基本风格与装饰元素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与装饰元 素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原始社会 (1)旧石器时期的天然 岩洞; (2)穴居、巢居及其发 展序列; (3)新石器时期的文化 和建筑现象,半坡遗址的 木骨泥墙房屋,河姆渡文 化的干阑建筑,仰韶文化 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仰韶文化 新石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2、奴隶社会 (1)夏代的历史背景,城址,河南偃师二里头 宫殿遗址 (2)商代的历史背景,城址,殷墟建筑遗址 (3)西周的历史背景,

3、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陕西歧山凤雏建筑遗址,瓦的发明 (4)春秋的历史背景,台榭建筑的兴起,秦国 的宗庙和陵寝建筑,砖的使用装饰元素家具:夏商西周-原始古拙 质朴浑 厚夏商时期家具乃是我国古代家 具的初始时期,其造型纹饰原始古 拙,质朴浑厚。 这一时期家具有 青铜家具(如青铜俎)石质家具( 如石俎)和漆木镶嵌家具(如漆木 抬盘)。漆木镶嵌蚌壳装饰,开后 世漆木螺钿嵌家具之先河。 由于当时人们思想意识中存在着浓 厚的鬼神观念,商代家具装饰纹样 往往有一种庄重、威严、凶猛之感 。饕餮纹,相对的倒凹字形 春秋战国时期家具,以楚式漆木家 具为典型代表,形成我国漆木家具 体系的主要源头。楚式家具有绚丽

4、无比的色彩,浪漫神奇的图案,以 龙凤云鸟纹主题,充满着浓厚的巫 术观念。楚式家具作为一种工艺美 术的早期形式,其简练的造型对后 世家具影响深远。 首开先河: 被广泛应用到家具装饰中,有浮雕 和透雕等。开后世家具雕刻之先河 。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3、封建社会前期(战国至南北 朝) (1)战国的历史背景,第二次 城市建设高潮,齐临淄遗址, 台榭建筑的盛行,陕西咸阳秦 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2)秦代的历史背景,咸阳的 城市特点,秦始皇陵,长城, 水利工程; (3)汉代的历史背景,城市建 设,建筑技术与材料的进步, 斗栱的普遍使用,楼阁建筑的 发展,阙的种类及演变;汉代粮仓汉代 阙装饰元素汉代瓦当汉代

5、祠庙中国古代建筑概述(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礼制城市,佛教建筑(佛寺、佛塔、石窟) 的发展,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发展,室内家具的变化,陵墓中的石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上承两汉, 下启隋唐。这个时期胡床等高型家具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并与中原家具融合,使得 部分地区出现了渐高家具:椅、凳等家具开始渐露头角,卧类家具亦渐渐变高,但从 总体上来说,低矮家具仍占主导地位。顾恺之 女史箴中国古代建筑概述4、封建社会中期(隋至宋) (1)隋代的历史背景,城市与 宫殿建设,宇文恺,大运河, 河北赵县安济桥,李春; (2)唐代的历史背景,城市建 设,唐长安,宫

6、殿建筑,唐大 明宫,建筑设计的专业化,建 筑技术与施工水平的提高,建 筑艺术加工的真实与成熟; (3)五代的历史背景,前蜀永 陵,南唐、吴越的石塔和砖木 混合结构塔,喻皓及木经 ;河北赵县安济桥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4)宋代的历史背景, 城市里坊制的瓦解,营 造法式的颁行及其价值 ,单体与建筑群的组合, 建筑装饰、技术的发展, 园林的兴盛; (5)辽、金、西夏的历 史背景,辽代建筑的特点 ,金代城市与建筑的特点 ,西夏建筑的特点 。装饰元素 五代-逐渐成熟 趋于简朴 五代时期家具工艺风格在继承唐代家具风格 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这时期家具是高 低家具共存,向高型家具普及的一个

7、特定过 渡时期。家具功能区别日趋明显;一改大唐 家具圆润富丽的风格而趋于简朴。 家具源流 屏风:由小座屏变得形体高大; 家具装饰陈设:由不定式格局变为相当稳定 的陈设格局。 宋(辽金)-成熟普及 简洁隽秀 宋代,高型家具已经普及到一般普通家庭; 同时,产生许多新品种:太师椅、抽屉厨等 。宋代家具简洁工整、隽秀文雅,不论各种 家具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 饰,最多在局部画龙点睛 家具源流 桌椅:纯仿建筑木构架做法,采用洗练单纯 的框架结构,为明清框架家具进一步发展打 下了基础。并出现了以官阶命名的“太师椅“ 。 屏风:由于几乎家家户户堂必设屏风,因此 着重屏风的位置的摆放。审美意义往往

8、大于 实用价值。五代按乐图装饰图案宋代纹样中国古代建筑概述5、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 ) (1)元代的历史背景,元大都 ,宗教建筑的兴盛,元代木构 技术的特点; (2)明代的历史背景,木构架 的定型化,砖的普遍使用及琉 璃瓦的广泛应用,建筑群布局 的成熟与风水的极盛,江南私 家园林的兴盛,建筑装饰的定 型化和室内家具的成熟; (3)清代的历史背景,皇家与 私家园林的极盛,藏传佛教建 筑的兴盛,住宅建筑的多样性 ,建筑设计方法的简化与提高 ,工程做法的颁行,样式 雷的建筑设计成就,施工技术 的创新元代 盘龙寺云冈石窟 第6窟装饰元素元代-形体粗大 雕式华美 元代是我国蒙古族建立的封建政权。由

9、于蒙古族崇尚武力,追求豪华的享受, 反映在家具造型上,是形体厚重粗大, 雕饰繁缛华丽,具有雄伟、豪放、华美 的艺术风格。而且风格迥异:床榻尺寸 较大、坐具为马蹄足等。家具源流床榻:由于蒙古族人体形硕大,床榻变 得比较大。桌子:基本继承两宋的形制,但高型桌 增多,并出现了抽屉桌(见图2)。罗锅枨:改桌子的直枨为罗锅枨是元朝 人对中国家具舒适性和适用性的一种创 造性贡献。元代 漆器与纹样装饰元素明代-民族精粹 古雅精丽 明式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史 上的辉煌时期。 中国古代家具至到明朝为大盛, 明式家具用材讲究、古朴雅致。 选用坚致细腻、强度高、色泽纹 理美的硬质木材,以蜡饰表现天 然纹理和色泽,

10、浸润了明代文人 追求古朴雅致的审美趣味。 家具源流 明式床榻:其种类更多,有庄严 肃穆的罗汉床、有房中套房的拔 步床等等。 明式座椅:开始采用硬木制造 , 品种繁多:有像古代官帽式样的 官帽椅;有圈背连着扶手的开光 座墩等等。明代 水缸明代 食碟装饰元素清代-盛世风度 雍容华贵 清代家具工艺制作精湛,达到了封建 时期的高峰。清式家具在继承传统家 具制作技术的过程中,还吸收了外来 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又由 于经济的繁荣,还形成了不同地区的 家具风格,如广式、苏式、京式等, 各具特色。清式家具自有其独特的艺 术风格:造型上以浑厚稳重、装饰上 以富丽繁缛、工艺上以技术精湛而著 称。 家具源流

11、 凳墩:总体造型大致延续明式风格形 式,但有地区的区别。 清朝椅凳精品 名副其实的一统碑椅 清式靠背椅在明式靠背椅的基础上有 很大的发展,制作精细,最有特色的 是一统碑式靠背椅。 常用回纹的扶手椅 回纹是清式家具中最有代表性的装饰 纹样,是一种方折角的回旋线条,以 至人们把带有回纹的家具作为清式家 具的代名词。回纹的扶手椅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居住建筑 城市公共建筑 宫殿建筑 礼制与祠祀建筑 陵墓建筑 宗教建筑 园林和园林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7个大 类:居住建筑。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建 筑,主要有穴居和干栏两种形式。距今 74006700年前的新石

12、器时代早期遗 址,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建筑均为 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 的竖穴,平面作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面积很小。距今49003900年前的新 石器时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来 ,原始社会的穴居,正逐步朝着宫室式 住宅形式演化。宫室式住宅的代表类型 是合院。陕西岐山县凤雏村早周建筑遗 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 区中轴线东西两侧保留有大量平房,最 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这里。干栏式建 筑的最早遗迹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 距今约70005300年前。楼面离地约 和人等高,其下圈养牲畜,楼面上周围 有栏杆,围着平台和房屋。现存干栏建 筑比古代大为减小,集中分布在云南、 海

13、南的少数民族地区。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半地穴式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 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 鼓楼。城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材料以夯土为主。三国至南 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 的作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 用砖石包砌。城门是重点防御 部位。唐代边城中出现瓮城, 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北京 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 南角楼是明代优秀作品。钟、 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 公共建筑。宋代有专建高楼安 置钟、鼓的记载。明代在北京 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 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上为木 构或砖石的层楼。北京 正阳楼 北京 钟楼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宫殿建筑。宫殿专指帝王举 行

14、仪式、办理政务与居住之所 。宫殿建筑集中当时国内的财 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 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宫殿遗 址,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 ,它建于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 代。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 建筑最后的、也是最成熟的典 型。城平面为矩形,东西宽 753米,南北深961米,墙开四 门,建门楼,四隅建角楼。它 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发挥得淋 漓尽致,调动一切建筑语言来 表达主题思想,取得了难以超 越的成就。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礼制与祠祀建筑。人们举行 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凡是 由“礼制”要求产生、并被纳入 官方祀典的,称为礼制建筑; 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 对象的,称为祠祀建筑。礼制 和祠祀

15、建筑大略分为4类:祭 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 大川的坛、庙;从君王到士庶 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庙、祠; 举办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 教文化仪式的明堂、辟雍;为 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 念的名人专庙、专祠。北京天 坛是古代坛庙建筑中最重要的 遗存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陵墓建筑。是专供安葬 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 。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 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 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 殉葬品。地上部分专供生 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 主之用。大致说,汉代以 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 称墓。陕西临潼县秦始皇 陵,是中国第一座帝陵。 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个 规划完整

16、、气魄宏大的陵 墓群。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宗教建筑 1、佛教建筑 (1)汉地佛教寺院的演变,塔院式,舍宅为寺 ,伽蓝七堂,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河北正定 隆兴寺、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大同善化寺; (2)藏传佛教寺院,西藏布达拉宫,内蒙古呼 和浩特席力图召; (3)清代佛教建筑之集大成者承德外八庙 :汉式(溥仁寺等),藏式(普陀宗乘庙等) ,前汉后藏式(普宁寺等); (4)佛塔的演变,各类型的造型特点,结构形 式的演进,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等),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单层 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等),喇嘛塔(北 京妙应寺塔等),金刚宝座塔(北京正觉寺塔 等),傣族小乘佛教塔(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经幢的造型特点,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 (5)石窟的类型、特点,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摩 崖造像的表现手法,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 ; (6)佛教名山,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