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339725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时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时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时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时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时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1.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兴奋、神经冲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流、电位差、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递质2.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反馈调节)兴 奋 的 传 导用文字流程图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传递方向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图甲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

2、。请回答:(1)图甲中15的名称依次为:1. 、2. 、3. 、4. 、5. ,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导是 (单向、双向)的,这主要取决于15中的 (填数字)。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单向 3(2)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 B.C.D.A(3)乙图所示结构为甲图中的 (填字母),在此结构中兴奋的传递是 的。(4)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

3、质结合,引起B细胞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单向蛋白质C小结: 识别或确定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根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没有的则为传出神经。根据前角(大)和后角(小)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根据切断刺激的方法确定,若切断神经后,刺激外周段不反应,而刺激向中段反应,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是传出神经。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

4、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B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C1.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易错点总结(1)突触类型除了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外,还可以 是轴突肌肉型或轴突腺体型。(2)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需要消耗ATP,由突触后膜

5、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促进或抑制,但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 神经递质(兴奋性的或是抑制性的)。1.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易错点总结(3)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其中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4)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会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B.激素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C.运动员在短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同,但两者的作用方式相同A图示并举例说明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神

6、经体液调节机制 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缺碘时激素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B.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C.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过多D.图中共有3个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2.各激素的化学成分及相关激素间的共同调节(1)蛋白质(多肽)类: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归纳:高中阶段我们接触过的激素,下丘脑、垂体和胰岛分泌的激素都是蛋白质。肽类、蛋白质类激素易被胃肠道消化酶分解而破坏,一般采用注射法,不宜口服。2.各激素的化学成分及相关激素间的共同调节固醇类:雄性激

7、素、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归纳:性激素属于类固醇,口服后亦可以被吸收。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口服后亦可以被吸收。小结: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调节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方面)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在维持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在正常情况下缓慢地调节代谢,参与体温调节;而肾上腺素是在应急状态下快速调节代谢,进而迅速影响体温)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能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

8、B.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B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A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

9、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中含有的放射量。4 d后进行第二次注射: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于第二次注射后三组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组兔子由于注射了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 以甲状腺放射量下降速率最慢B.A组兔子由于注射了无放射性的甲状 腺激素,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 泌,所以甲状腺放射量下降速率最快C.B组兔子由于注射了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所以 甲状腺放射量下降速率最快D

10、.C组兔子由于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所 以下降速率不变B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B.刺激X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位于垂体C.刺激X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位于大脑皮层D.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D下图是某种雌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结构A是 ,结构C是 ;结构A、B、C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 。物质b是 ,物质e是 。下丘脑卵巢A促性腺激素mRNA(

11、2)过程通过的方式是 ,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是 ,导致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差异的直接原因 。自由扩散蛋白质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3)若将物质e导入其他高等动物细胞中,结果高等动物细胞也能合成相同的物质f,这一现象 。说明不同生物(蛋白质合成方式相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4)如果C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 ,试简要说明理由。 。能 当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后会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时可以(5)d与e彻底水解后的所得物质差异是 。前者是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后者是核糖与尿嘧啶下图表示

12、人体神经元模式图,请回答:(1)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 次。受刺激时膜电位的电位变化是 。(2)图中D所处的内环境是 ,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兴奋不能从C传到D的原因 。(3)若抑制该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发现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电位,说明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组织液细胞体膜 或树突膜递质只能由D释放作用于C主动运输2(4)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神经递质,它由D释放到的方式是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图中具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 ,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为 。若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表现出的症状

13、是 ,这种病属于 病。(5)提供电刺激设备、电流计等必要的实验用具,简述“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进行单向传递”的步骤是 。胞吐流动性CD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功能上也互相协调肌肉无力(不能收缩)自身免疫电刺激A(或D)处,在C处检测是否有电位变化;电刺激C处,在A(或D)处检测是否有电位变化免疫调节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1.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3.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4.免疫功能(监控、清除、防卫)5.免疫失调过敏

14、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AIDS)(1)思考图中何处能体现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联系性?答案 其中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发挥作用。即:在感应阶段中,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细胞内消化),可以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在效应阶段中,所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要经过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简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中各有什么特点?二者又如何相互配合?体液免疫的作用对象是抗原,作用方式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的作用对象是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作用。对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免疫是细胞免疫;人体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病毒感染是先发生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3)探讨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的关系。记忆细胞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记忆细胞在机体内存在时间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长期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具有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量更大的特点。二次免疫反应是由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并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