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穴总论与特定穴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339547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穴总论与特定穴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输穴总论与特定穴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输穴总论与特定穴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输穴总论与特定穴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输穴总论与特定穴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穴总论与特定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穴总论与特定穴(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腧穴的主治规律 特殊治疗疗作用】 特定腧穴特定主治特定穴除具有一般腧穴的普遍性作用外,还具有各自特殊主治内容。见【特定穴】内容返回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含义分类 分布来源【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名 称概括的腧穴,称为特定穴。 是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根据穴位的位置、 穴性、主治作用等方面的相类特点而对十 四经中部分穴位再归类、再命名总结出来 的。 四肢部:躯干部:混合分布于四肢及躯干部: 五输穴 郄穴下合穴原穴络穴 八脉交会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交会穴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

2、定穴 五输穴】五输穴含义临床应用五输配五行命名释义含义: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类)腧穴,总称为五输穴。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五输穴】命名释义古人用自然界水流形成奔流的过程来比拟人体经气运行过程,说明经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散到合、由微到盛的发生发展过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输穴按井 荥 输 经 合次序,从四肢末端呈向心性排列到肘、膝关节部。五输穴含义临床应用五输配五行命名释义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

3、展返回【特定穴 原穴】原穴含义临床应用意义源流含义:脏腑原气经过与留止的腧穴,称为原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循行于腕、踝关节附近的本 经上,又称“十二原”。五脏原穴:即本经五输穴中的输穴 六腑原穴:另专设原穴 难经六十二难认为,三焦原气行于外,阳经脉 气盛长,故在输穴之外另有一原穴。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络穴】络穴含义作用分布命名含义:络脉在由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腧穴,称为络穴,共十五个络穴。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络穴】命名: 络穴的名称与本经络脉的名称相同。 见表络穴含义

4、作用分布命名 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郄穴】郄穴含义作用命名分布含义: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腧穴,称为郄穴。郄穴之名与位置首载于甲乙经。 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郄穴】作用:多用来治疗本经循行部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用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用治疗急性痛证。 用于辅助诊断:诊断经脉病、脏腑病,循按可在相关郄穴找到反应点。郄穴含义作用命名分布 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下合穴】下合穴含义作用与足三 阳经关系分布含

5、义: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以六腑名称命名,如大肠的下合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合治内府”。灵枢本输“六府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见表【特定穴 下合穴】分布:分布在膝关节周围及以下的足三阳经上。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胃)、上巨虚(大肠)、下巨虚(小肠)足太阳膀胱经穴:委中(膀胱)、委阳(三焦)足少阳胆经穴:阳陵泉(胆)下合穴含义作用与足三 阳经关系分布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八脉交会穴】含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八个腧穴 ,称为八脉

6、交会穴。又称“交经八穴”、“八脉八 穴”、“流注八穴”。首见窦汉卿的针经指南,称为“交经八 穴”或“窦氏八穴”,明代的医经小学和针 灸大全始称“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含义作用与足三阳经 、六腑关系与奇经八 脉关系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八脉交会穴】与奇经八脉关系 :八脉交会穴均分布在手足腕踝关节上下近部 。 与奇经八脉的关系主要是指的交会关系,是指脉气相通, 而不是指奇经八脉直接与八个穴位相交会。八脉交会穴含义作用与足三阳经 、六腑关系与奇经八 脉关系 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

7、特定穴 背俞俞穴】背俞穴含义作用与脏腑关系分布含义: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以脏腑的名称给各自的背俞穴命名,如肺脏背俞穴,名肺俞。 首见于灵枢背俞、素问气府论,但不完备。后由脉经补充大肠俞、小肠俞 、胃俞、胆俞、膀胱俞;甲乙经补充三焦 俞;千金方补充厥阴俞而完善。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背俞穴】分布在背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各脏腑的背俞穴与相应的脏腑位置基本相对应而上、下排列。 背俞穴含义作用与脏腑关系分布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背俞俞穴】作用:可用于

8、诊断脏腑疾病和治疗脏腑官窍疾病。诊断脏腑疾病:“阴病行阳,俞在阳”说明五脏有病多反应在背俞穴,可诊断某脏有疾(主要定脏腑)。治疗脏腑官窍疾病:“迫藏刺背,背俞也”,“阴病治阳”说明五脏有病多刺背俞穴治疗。亦常配合募穴应用,称俞募配穴。 背俞穴含义作用与脏腑关系分布 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募穴】募穴含义作用分布含义: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募穴。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募穴】分布在胸腹部,位置大体与相应脏腑所在部相对应。凡分布在胸腹正中任脉经上的募穴为单穴,共6个;

9、凡分布在胸腹正中任脉经两侧其它经脉上的为双穴,共6对。 【见表】【十二募穴歌】募穴含义作用分布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中脘穴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包络厥阴也。 【特定穴 募穴】作用:可用于诊断脏腑疾病和治疗脏腑病。诊断脏腑疾病:难经六十七难曰“阳病 行阴,故令募在阴”,“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若六腑有病,相应的募穴有反应,募穴有 压痛,可诊断六腑有疾。治疗脏腑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 阴”。募穴在临床上多用于治腑病。募穴单用可以治疗脏腑病,但偏重于

10、治六腑病; 可与背俞穴相配,即俞募配穴法。募穴含义作用分布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八会穴】八会穴含义作用意义含义: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腧穴,称为八会穴。首见于难经四十五难。在躯干部与四肢部均有分布,无明显规律可言。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八会穴】作用:可用八会穴均可治疗八者相关的疾病。【例如】八会穴含义作用意义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交会穴】交会穴含义作用分布含义: 凡有两经或两经以上交

11、会通过的腧穴,称交会 穴。 交会穴首见于内经。以躯干、头部分布为 主,四肢极少,其特点是:一般阳经多交阳经 ,阴经多交阴经(与经脉分布循行相关)。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交会穴】分布:以躯干、头部分布为主,四肢极少,其特点是:一般阳经多交阳经,阴经多交阴经(与经脉分布循行相关)。交会穴含义作用分布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特定穴 交会穴】作用:交会穴不仅能治疗本经(脏腑)疾病,还能主治与之交会的经及所属脏腑的病证。 【例如】交会穴含义作用分布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

12、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腧穴定位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骨度分寸法简便取穴法确定腧穴位置,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在距离标志较远的部位,则于两标志之间折合一定的比例寸,称“骨度分寸法”;取穴时,用手指比量这种距离,则有手指比量法的应用;此外还有简便取穴方法。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一、体表标志法【腧穴定位法 体表标标志法】(一)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和骨节凸起、凹陷及肌肉隆起等固定标志来取穴的方法。(二)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的方法。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

13、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二、骨度分寸法【腧穴定位法 骨度分寸法】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三、手指比量法【腧穴定位法 手指比量法】(一)直指寸(中指同身寸)即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称中指同身寸。 (二)横指寸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活动标志来取穴的方法。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四、简便取穴法【腧穴定位法 简简便取穴法】常用的简便取穴方法有:两手伸开,于虎口交叉,当食指端处取列缺:半握拳,当中指端所指处取劳宫

14、;两手自然下垂,于中指端处取风市;垂肩屈肘于平肘尖处取章门;两耳角宜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这些取穴方法只是作为取六法的参考,同样要以骨度标志为准。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腧穴学的发展 一、腧穴学理论的形成社会进步针具改进经验积累有固定名称、明确部位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理论系统总结 腧穴学理论二、腧穴学理论的发展战国西汉(475B.C24A.D)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25581A.D )隋唐时期(581907A.D)宋金元(9071638A.D) 明朝清朝 民国时期建国后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腧穴

15、学的发展 战国西汉】黄帝内经 为腧穴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明确提出“穴”的概念,用“穴”字统一其它有 关名称。共记载穴名数160个,其中单穴25个,双穴 约135个。腧穴分有名有位、有位无名及“以痛为输”三 类载述。载述涉及名称、位置、归属、主治、刺灸方 法及禁忌等。载述五输穴、背俞穴、募穴、络穴、交会穴 等特定穴。难经(已失,但此书内容存于甲乙经中)可视为早期有关腧穴的总结性著作,亦有学 者认为本书为我国最早的“腧穴学”专著。 充实完善了腧穴学的基本理论及腧穴的临床 应用。明堂孔穴针灸图经 对五输穴、原穴、俞募穴进行补充阐发。 提出了八会穴理论。特别对临床应用进行阐发。对十五别络穴位作了

16、深入解释。改善了取穴原则与操作方法,推行“母子补 泻法”。 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 腧穴学的发展 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针灸甲乙经作者:皇甫谧,成书于公元256260年,晋 汇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之书精华而成,全书12卷128篇,其中70余篇专 论腧穴,共载349穴,全面论述了:穴位名称、别名、位置、取穴、主治、配 伍。何经脉气所发,何经脉气所会归经。针刺深浅、留针时间、艾灸壮数。禁刺、禁灸。误刺、误灸后果。整理穴位排列顺序:头面、躯干以分区划 线排列;四肢分经排列,共35条线路。为后世腧 穴学发展特别是腧穴归经奠定了基础。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了“爪切或艾灸人中”救治卒死 急救;提出用“一夫法”量定腧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