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1《走近细胞》课件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331118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必修1《走近细胞》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1《走近细胞》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1《走近细胞》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1《走近细胞》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1《走近细胞》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必修1《走近细胞》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必修1《走近细胞》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1第1章走 近 细 胞 考点一 多种多样的细胞与细胞学说【核心知识通关】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图像比较:核糖体拟核细胞膜液泡核糖体细胞核(2)判断依据:原核真核原核真核原核真核原核真核原核真核2.细胞多样性的表现及原因:(1)表现:细胞的_等各不相同。(2)原因。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_分子结构不同。根本原因:不同个体的细胞中含有的_不同;同一个体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成是_的结果。形态、大小、种类、结构蛋白质DNA基因选择性表达3.细胞学说:(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科学家贡献不足英虎克用_观察发现并命名了细胞观察到的是死细胞荷兰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_未上升到理论显微镜活细胞科学

2、家贡献不足 德施莱登首先提出_是构成植物 体的基本单位未与动物界 联系 德施旺首先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 由_构成的未搞清细胞 来源的过程 德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_产 生新细胞”未考虑非细 胞结构生命 体的繁殖细胞细胞分裂(2)细胞学说的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_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的统一性【特别提醒】生物名称中带“菌”字的并非都是细菌(1)属于细菌的:从名称上看,凡是“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2)属于真菌的: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猴头、灵芝等),属于真核生物。【深化探究】观察下列细胞亚显微

3、结构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1)上述细胞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2)在上述4种细胞中,有3种细胞存在错误,分别是_;错误的原因是_。A、BC、DA、B、CA中不应该有线粒体,B中不应该有叶绿体,C中不应该有中心体【典题技法归纳】(2013广东高考改编)下表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选项细胞细胞 壁光合作 用染色质 细胞全能性A蓝藻细胞有有有无B洋葱 叶肉细胞有无有有选项细胞细胞壁光合作用染色质 细胞全能性C兔成熟红细胞无无有有D蛙受精卵无无有有【解析】选D。蓝藻为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无染色质,“全能性”适用于多细胞生物,A错误;洋葱叶肉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

4、用,有细胞壁和染色质,具有细胞全能性,B错误;兔为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没有染色质,无全能性,C错误;蛙受精卵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染色质,具有细胞全能性,D正确。【母题变式】(1)上题四种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是_;不含核糖体的是_。(2)表中蓝藻细胞和洋葱叶肉细胞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前者_。(3)表中蓝藻细胞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原因是_。洋葱叶肉细胞兔成熟红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方法规律】动植物细胞类型的判断技巧(1)分级判断:(2)在真核细胞中,无叶绿体和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3)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的细胞

5、一定是植物细胞。【高考模拟精练】1.(2016安庆模拟)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有一种不含磷脂的细胞器B.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原核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解析】选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只有一种细胞器不含磷脂的核糖体;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故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2.(2014北京

6、高考)蓝藻和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有氧呼吸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蓝藻和酵母菌”。(2)隐含知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能否进行有氧呼吸或光合作用,关键是看是否含有相关的酶及色素。【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没有拟核,故A项和C项错误;蓝藻没有线粒体,但是含有有氧呼吸需要的酶,所以能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故B项正确;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D项错误。【知识总结】原核、真核细胞的6个“不一定”(1)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

7、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2)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一定都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蓝藻。(4)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5)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6)细胞不一定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如受精卵是通过受精作用产生的。3.(2016岳阳模拟)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指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他们对此的解释是:新细胞是由老细胞产生的结晶。后来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说

8、明了科学发现的一个特点是( )A.科学发现需要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相结合B.科学发现是在修正中不断前进的C.科学发现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持D.科学发现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解题指南】(1)题干信息:先有施莱登和施旺的研究,后有魏尔肖的总结。(2)分析思路:结合题干信息理解选项内容,不能孤立地判断选项内容的正确和错误。【解析】选B。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施莱登的朋友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还有些学者观察了动物受精卵的分裂。后来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修正了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加固训练】1.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

9、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解析】选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不属于细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且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A错误;硝化细菌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蓝藻、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蓝藻、乳酸菌和硝化

10、细菌均为原核生物,细胞内有DNA和RNA,有细胞壁,但无内质网等细胞器,C正确、D错误。2.两种细胞分别拥有下列特征:特征细胞细胞细胞壁有有核糖体有有细胞核无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有无细胞呼吸有有从表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是原核细胞,可能是硝化细菌B.细胞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C.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D.细胞中一定含有叶绿体和核糖体【解析】选B。表格中细胞无细胞核,细胞有细胞核,因此细胞是原核细胞,细胞为真核细胞。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不可能是硝化细菌,因为硝化细菌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植物根尖细胞有细胞壁,但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胞中含有核糖体,不含叶绿体。3.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家进行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解析】选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细胞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并命名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考点二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核心知识通关】1.实验原理:将细胞_

12、,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放大2.实验步骤:(1)低倍镜:取镜安放_压片_观察。(2)高倍镜观察的“四字诀”。“找”:在_下“找”到目标。“移”:“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_。“转”:“转”动_,换用高倍镜。“调”:“调”节_,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_,使物像清晰。对光调焦低倍镜视野中央转换器光圈细准焦螺旋3.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_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总的放大倍数=_。长度或宽度、直径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2)目镜和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距离装片越_,如H1;反之

13、则放大倍数越小,距离装片越远,如H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反之则放大倍数越_。大近小大(3)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比较项目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视野范围高倍镜_暗近_低倍镜小多亮远大大少小(4)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规律。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_: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180度。装片的移动规律:装片与物像移动方向_,相对于视野中央,物像偏哪个方向,装片就移向哪个方向,即“偏哪儿向哪儿移”。倒立且放大的虚像相反【特别提醒】(1)调粗准焦螺旋: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载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

14、停止下降。(2)移动物像:显微镜成放大且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像在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3)换高倍物镜: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4)调节视野: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5)调细准焦螺旋: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创新探究】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向右上方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高考模拟精练】1.

15、(2016洛阳模拟)如图所示,图甲中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倍数下观察到的物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比的放大倍数大,比的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中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时,应选用,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解析】选D。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所以比的放大倍数小;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所以比的放大倍数大,故A项错误。把视野中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即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时,应选用,但不能提升镜筒,故B项错误。从图乙到图丙是低倍镜到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