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330574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2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楚辞研究,在汉代极盛行,上有帝王倡导,下有 名儒博达之士争相训释。汉武帝时有司马迁 屈原列传,淮南王刘安奉汉武帝之意作离 骚传推崇屈原之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赞 其离骚义兼风雅表现出鲜明的儒 家文化价值取向;元,成帝年间,刘向增辑十六 卷楚辞专书;两汉之际,离骚被推到“ 经”的地位;东汉班固离骚引起楚辞史上的 重大争论,后又有王逸楚辞章句,对屈原人 格的价值定向。一、淮南王刘安离骚传关心屈原的政治命运和人生选择,表现同情 和惋惜,所以,比附儒家经学,用政治道德 评价屈原,以怨刺精神评价离骚“屈平正 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 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n“在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 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靡不毕见。”n二、班固离骚序的价值选择n 班固改同情与惋惜为贬斥和斥责, 把其定位于“辞赋宗”的文学位置上.n(1)“且君子道穷,命矣。故潜龙不见是而无 闷,关雎哀周道而不伤,蘧瑗持可怀之智 ,宁武保如愚之性,咸以全命避害,不受世患 ,故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斯 为贵矣。”n屈原在“君子道穷”的情况下,不仅没“全命避害” ,反而“露才扬已,竟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 贼”进而“责数怀之”“怨恶椒兰”最后“愁神苦思”“ 沉江而死” 做人不明智。n(2)但班固肯定了屈原在辞赋文学史上 的成

3、就和崇高地位,n然其文学的博丽典雅,为辞赋宗。后世 莫不斟酌其荣华,则象其从容。自宋玉 、唐勒、景差之徒,汉兴,枚乘、司马 相如、扬雄骋极文辞,自谓不能及也。 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n三、王逸楚辞章句n 对屈原人格价值定位忠n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带为 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 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 ,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n先秦:君为臣纲单方n四、近人的价值取向文化,美学, 戴志钧屈原艺术分析n屈骚意象,手法,风格屈原艺术 个性研究论骚二集1990n艺术表现手法三种形式:n一直抒式,一维构思惜颂涉江n二直抒“比兴”结合,二维构思橘颂n三直抒其事,

4、香草美人体系,神话故事 系统三维构思离骚n离骚提供了虚实相间的文本形象体系 三种意象: 、政治生活意象体系(君臣) 、婚姻爱情(男女) 、神话传说(人神)n后两个层次是对前一层次的虚化和变形n潘啸龙离骚“求女”辨学述论坛 1982前半篇:屈原的女我形象为女性形 象,象寓着诗人不被楚王信任却又孜孜 以求的不幸政治命运。n后半篇“求女”三次则描绘着楚国的黑暗和 求明君的希冀。n黄伯思“兰、 荃、药、蕙、若、芷、蘅、 者、楚物也”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引南楚之地盛产香草,就地取材,以之 入祀出之自然,但还有其内在思想原因 ,n香草出现功能:n(1)巫(或灵)的修饰n(2)祭坛的布置(辞中巫的居处降神

5、处 没乘具装饰n(3)祭品n(4)以之起兴n(5)以之持赠n(一)“浴兰汤分沐芳”香草祓除趋圣n祓除:古时求福禳灾的仪式。古人以为 神喜洁净,凡祭前除尘清垢,以求除凶 邪恶气,因其庄重弃凡趋圣n兰:“士女秉兰,祓除不祥”清吴其植 物名实图考泽兰n 屈原与离骚屈原与离骚 一、题解 屈原名平与楚同姓,任于怀王,为三 闾大夫。职掌王族三姓:昭、屈、景 。入时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 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后因上官勒 尚妒害其能,与令伊子兰,宠妃郑袖 共谮毁之,王乃疏之。此时,秦昭王 使张仪用计,令楚怀壬与齐决交,又 诱使怀王会俱武关并拘留之,卒客死 秦国。怀王子子襄复用谗言,仍流放 屈原于江南。屈

6、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面对“横 成秦帝,纵成楚王”的社会形势,转而 成为“王死国危”的局面,家怨国仇, 致使屈原胸中集聚怨愤,乃作离骚 。1、离,别也;骚,愁也。王逸楚辞章句 2、离骚者,犹离难忧也,司马迁史记 。 3、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班固离骚赞序。 4、离骚,即“牢骚”,游国恩楚辞论文集。二、离骚的思想内容1、渴望国家强盛的“美政”理想 三作之纯粹,尧舜之耿介。法先王 举贤而授能 。用贤能 循绳墨而不颇 。明法度2、眷顾祖国,关心人民的强烈爱国激 情。 3、“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4、拔出世俗的峻洁人格三、离骚的艺术成就 1、驰骋、想象、大胆、夸张、糅合神话传说,

7、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将人间天上过去现在人情 物态等多方面因素糅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奇幻的 境界,壮丽的场面,借以抒发诗人超凡的理想, 不仅如此,连香草禽兽都有人格象征意义,朱自 清“比体诗”四大类咏史(以古比今)游仙(以 仙比俗),艳情(以男女比君臣)咏物(以物比 人),都可由离骚找到源头。(诗比兴笺) (以物比人发端于诗经)2、离骚语言极富于文采 上叩天阍,远游自适的场面铺排,女 须劝责,重华陈词,问卜灵氛,求告 巫咸呈现主客问答的萌芽。多于中对 偶,双声叠音匀,叠字等联绵词语, 尤其创造三字联绵(纷忽忽,芸菲菲 ,斑陆离,屯郁邑)增加文章的声韵 美。3、借男女恋情喻君臣离合 作者幻化为一个美

8、丽而遭遇不幸的女子, 她有爱美的天性,喜好用芳洁的东西修饰 自己,还亲手栽培许多芳草,起初与丈夫 (朱熹楚辞集注谓“灵修”盖妇悦其夫 之称)结有婚约,后因受众女嫉妒与谗毁 ,终被弃,坚持爱美的天性,也渴望回到 丈夫身边而不被接纳。4、香草美人喻志的表现手法。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 。故善写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 妄,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 比譬贤臣 ,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王逸离骚序。 因此,直抒胸臆、香草美人、神话传说融 为一体,构成离骚抒情的三维构思, 创立一个神奇迷离、雄伟壮丽的境界。5、创造了楚辞新诗体和精美的语言。 冲破四言诗限制,六言为主。 冲破诗经

9、短小整齐的重章结构扩 展成集叙事、抒情为一体,幻想、现实 相交织的长篇巨制。 “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四、屈原及其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 伟大爱国诗人,他所开创的骚体诗歌 ,是我国最早的浪漫诗歌的光辉典范 。屈原的人品和作品对后世都具有很 大影响。1、屈原的思想和品格光照千古诗人关 心人民,眷顾祖国的爱国情感,坚持 理想,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嫉恶如 仇,修身洁行的高尚品质哺育了历代 作家,成为我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品格 的核心和优秀传统。2、屈原在辞赋文学上的崇高地位是古 今公认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屈原诗篇奇特的构

10、思、丰富的想象 极度的夸张和大量的神话传说入诗, 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成为我 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形成了中国 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李白、 岑参、李贺、辛弃疾、汤显祖、蒲松 龄、直到郭沫若。屈原创立的楚辞体,对诗歌形式的 发展作出贡献(如前述),同时对汉 赋的产生影响巨大。 a. 铺陈述志的手法 b. 华丽的辞彩和对偶的句式 c. 以君臣,男女为喻的倾诉(对汉赋 主客问答)的结构,都成为汉赋及魏 晋骈赋的主要特征。创造性地发展了比兴手法,使物我 揉合,情景为融,形成了香草美人喻 志的新的艺术手法。课文分析与导读 离骚全文分为三大部和一个尾声 第一部分:帝高阳之苗裔今岂余 心之可惩往

11、事的回顾(分三节) (写实境界)第一节(第一、二自然段)诗人总叙 身世与怀抱 内美:家世华贵,生辰吉祥(寅时出 生为中正之道)体貌端庄,名字嘉美 外美:各种香花香草的修饰自我介绍中突出“爱美”的主旨,突 出他的人生目标,并为此惜时如金, 奋发图强,奔驰于时代之前列。第二节(昔三后之纯粹会愿依彭 咸之遗则) 陈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 致君尧舜的理想及其破灭 培养人才的活动及其失败 “三后”:夏禹、商汤、周文王第三节:(长太息以淹涕兮岂余 心之可惩) 政治斗争失败后的心情 倾诉自己不与世合流的节操 不能独善其身,逍遥自适又不能进 取的矛盾。第二部分“女须之婵媛兮”“余焉能忍与 此终古”理想的追

12、求(虚拟境界) 第一节“女须之婵媛兮”“ 余襟之浪浪” 女须的劝告及向重华陈词自身思想矛盾的两面: 女须对于他自身安危的关注和全身 远祸的规劝 向舜陈词征引历史兴衰事实,得出“ 皇天无私,唯德是铺”的结论。第二节“跪敷衽以陈词兮 余襟之 浪浪” (用幻想的形式展开“上下求索”的情 景)的新追求 驾龙乘凤上天远征: 壮观:羲和(日神)为他驭辔,望舒 (月神)作他先导,飘风屯聚在周围 ,云霓错杂于上下,但帝阍不开,天 门不得入,上天失败。下求佚女 宓妃美而无礼、佚女、二姚又有媒人 作梗,诗求下女又告失败。 展示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第三部分(索茅以迁莆兮最后) 远游自疏与眷恋故国之情的尖锐对立

13、远游的彷徨。第一节(索琼茅以廷莆兮周观流 乎上下)去留的卜决 灵氛:天地之大,岂无知音“无逝而 无狐疑” 巫咸:趁年岁未晚去周游求合,并 以历史传说证明求君臣相遇的可能性 。 诗人深感留下无所作为,决计远游。第二节“远游自疏” 诗人挥好吉日,准备好干粮上路 飞龙为驾,象牙饰车,凤凰开路,千 乘随从发天津,涉西极,渡流沙、循 赤水,扬云旗鸣鸾铃,载歌载舞登上 高空,即将远离楚国黑暗现实时,突 然瞥见生他养他的故土,那血肉相联 ,声息与共的眷恋之情,刹那间粉碎 了他全部远游的梦想,他情感的立足 点只能是楚国。上下求索,云游八荒 ,只能是想象。“乱”是全诗的尾声 诗人理想与现实,远游与恋国双重矛 盾

14、都无法解决,只能导致悲剧的结局 以死殉志。诗人政治理想破灭,人 格得到最高升华悲剧美。思考题: 1、结合课文,分析屈原的精神价值取 向。 2、香草美人与屈原思想内涵的关系。 香草系列注释 江离:香草名“清芬似芹性能御湿”, 小叶名为“蘼芜”。另一种“叶如蛇床” 四五胜,芬芳满径,七、八月开白, 赤两种花。芷:白芷,又称辟芷 白色枝杆,离地立寸以上,春生枝叶 婆娑,紫色阔(宽)三指许,花白微 茜、入伏结子,立秋后枯萎,戴之辟 恶“道家以此香浴”(陶渊明)(二)本草名芳香,又名泽芬。兰:诗中有(泽兰)春兰、秋兰、幽 兰(石兰) 其中以泽兰(秋兰)为最佳,草木疏 云:“兰”为王者香草,其茎叶皆以泽

15、兰户而长节,节中赤,高四五尺,“七 月始花”(紫)因其“花叶皆香而燥湿 不变”,诗人“刈而为佩”。 古兰,因生于山中深林。又称幽兰, 喻其孤傲。蕙:本草云:洁草,又名蕙草。山海经云:薰草广雅云:“绿草紫花”兰属花香不若兰。菊:王逸注:英:花也,言已食菊之 落英以香净自润泽也。 取其香洁以合已之德 “芳菊合乾坤之纯和,体芳芬之淑气” 。 苏东坡云:菊黄中之色,香味和正, 花叶根实,皆长生药也。黄色为正, 白色逊之。菊性喜寒,惟寒则开,常 喻其君子之高洁(见图五)芙蓉:王逸云:莲花也 濂溪先生云: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溢清亭亭净

16、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见图六)杜衡:又名马蹄香,叶似葵形如马蹄 根黄白色,生于山之阴,水泽下湿地 ,浴汤及衣香甚佳。(见图七)木兰:一名林兰,一名杜兰,皮似桂 而辛香,桂之类也,辛香不及桂。 桂:王逸注:椒桂皆香木,蕙苣皆香 草。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花白蕊黄 四月开,五月结实,木皮青黄薄卷若 筒者,名筒桂;厚硬味薄者名板桂。蜀本图经 椒:椒木丛生,似茱萸,有针刺,子 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橘皮,陆机, 蜀椒高四五尺,四月结子无花,子生 叶间如小豆,颗而圆,皮紫赤色。 唐本图经 “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王臣云二、传说部分注释 (一)“求女”1、宓妃:即洛神,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