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4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真题实践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330517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4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真题实践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4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真题实践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4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真题实践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4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真题实践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4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真题实践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4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高考真题实践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4 4 节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2017高考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苯酚浓度小B向久置的 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分 Na2SO3被氧化C向 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 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蔗糖未水解D向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 KI 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 Br2解析:选 B。该实验中苯酚不能过量,否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于苯酚中,没有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因为苯酚的

2、浓度太大,A 项错误;Na2SO3与 BaCl2反应生成 BaSO3白色沉淀,该沉淀可以溶于盐酸,若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有 BaSO4存在,即部分 SO已被氧化成 SO23,B 项正确;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C 项错误;该黄色溶液中还可能含有24Fe3,Fe3可将 I氧化成 I2,I2遇淀粉变蓝,故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Br2,D 项错误。2(2017高考全国卷,26,15 分)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

3、ClH3BO3。回答下列问题:(1)a 的作用是 。(2)b 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 。f 的名称是 。(3)清洗仪器:g 中加蒸馏水;打开 k1,关闭 k2、k3,加热 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 k1,g 中蒸馏水倒吸进入 c,原因是 ;打开 k2放掉水。重复操作 23 次。(4)仪器清洗后,g 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 d 注入 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 d,关闭 k3,d 中保留少量水。打开 k1,加热 b,使水蒸气进入2e。d 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e 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e 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 。(5)取某甘氨酸(C2H5

4、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 g 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的盐酸 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样品的纯度 %。解析:(1)导管 a 与大气相通,其作用是避免烧瓶内气压过大,发生危险。(2)加热液体时加入碎瓷片,其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和球形冷凝管等,要指明。(3)停止加热,瓶内水蒸气冷凝,气体压强减小,会引起 g 中液体倒吸入 c 中,利用蒸馏水倒吸来洗涤仪器 e、f。(4)止水夹 k3处可能漏气,导致测定的 N 元素质量分数偏低,故d 中保留少量水起液封作用,防止氨气逸出。e 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需要加热,使氨气全部逸出。 “中空双层玻

5、璃瓶”考生比较陌生,可以联想平时生活中保温玻璃瓶来分析问题。(5)n(N)n(NH3)n(HCl) mol,w(N)cV 1 000100%。C2H5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5,w(C2H5NO2)cV 1 000 mol 14 gmol1 m g1.4cV m%。1.4cV m75 147.5cV m答案:(1)避免 b 中压强过大(2)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3)c 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4)液封,防止氨气逸出NHOHNH3H2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 4=(5) 1.4cV m7.5cV m3(2017高考北京卷)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

6、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 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 (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取上层清液,滴加 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 。(2)针对“溶液呈黄色” ,甲认为溶液中有 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 Fe3,乙3依据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取样时间/min

7、现象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30产生白色沉淀,较 3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min 时加深120产生白色沉淀,较 30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0 min 时变浅(资料:Ag与 SCN生成白色沉淀 AgSCN)对 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 Fe3;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由于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Fe3;假设 c:酸性溶液中的 NO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3; 3假设 d:根据 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 Ag,可产生 Fe3。下述实验可证实假设 a、b、c 不是产生 Fe3的主要原因。实验可证实假设 d 成立。实验:向

8、硝酸酸化的 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3 min 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 后溶液几乎无色。实验: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 ,操作及现象是 。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中 Fe3浓度变化的原因: 。解析:(1)黑色固体溶于热的硝酸溶液后,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可利用 K3Fe(CN)6检验 Fe2的存在。(2)过量的铁粉会与 Fe3反应。空气中的 O2会与 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Fe3;加入 KSCN 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 Ag,Ag可与 Fe2反应产生 Fe3。

9、实验可证实假设 a、b、c不是产生 Fe3的主要原因,只要将原实验反应体系中的 Ag替换,其他微粒的种类及浓度保持不变,做对比实验即可,所以可选用 0.05 molL1 NaNO3溶液(pH2);实验利用4原电池装置证明反应 AgFe2=AgFe3能发生,所以甲溶液是 FeSO4溶液。操作和现象: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 KSCN 溶液,后者红色更深。答案:(1)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Fe2(2)2Fe3Fe=3Fe24Fe2O24H=4Fe32H2O 加入 KSCN 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0.05 molL1 NaNO3 FeSO4溶液 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 KSCN 溶液,后者红色更深(3)溶液中存在反应:2AgFe=Fe22Ag,AgFe2=Fe3Ag,Fe2Fe3=3Fe2。反应开始时,c(Ag)大,以反应、为主,c(Fe3) 增大。约 30 min 后,c(Ag)小,以反应为主,c(Fe3) 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