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长城》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32522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长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四年级《长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四年级《长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四年级《长城》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四年级《长城》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长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长城》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与 互 联 网 搜 索 的 整 合 长 城 与 互 联 网 搜 索 整 合 的 教 案 设 计一、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小学四年级2、学科:小学语文3、课时:1 课时二、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在编写教案前,先阅读网上大量有关长城的优秀案例,理解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材重组,可参考下列网页。【百度搜索】http:/ /xiao/news/17653.htm【百度搜索】http:/ 64712.html【学生课前准备】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查看有关“长城”的图片资料。【百度搜索】http:/kugua1952.blo )三、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2、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 P82、83 页的长城 。四、教材分析教材简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 17 课,这篇课文的后两篇是颐和园和秦兵马俑,这三篇文章反映一个共同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 “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让学生了解长城,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而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长城,了解长

3、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表达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气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用了“三四五”高效优质课堂教学模式展开对长城的教学,这种

4、教学法的具体优点和实施步骤如下:【百度搜索】http:/wen )理解什么叫奇迹吗?再读过渡:同学们,那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1)品“长”,感悟气势。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游览长城,去解开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奇迹吧!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板书:远看 谁来读这段话?(出示第一段)长(第二句话)提问:长城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儿?(山海关 嘉峪关)你想在地图上认识山海关和嘉峪关吗?出示课件。(地图上指出长城经过哪些地方?)在这里你体会到什么?(长城的长)板书:长 追问:(有多长?)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举例理解一万三千里的

5、长度。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带着这份理解,能不能读好(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齐读。气势(第一句话)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蜿蜒盘旋)一个蜿蜒盘旋就写出了长城的形态。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句?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再齐读。(评价:不错,美中有气势。)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品“高大坚固”,感受巧妙。(课件出示第二段)近看长城

6、,你看到的又是怎样的长城?能用这个段落中的一个词来说吗?自由读。高大坚固 板书课件出示:(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那你们读读这一句话,哪里看出了它的高大坚固?(让学生自由发言)出示课件:(同桌合作) 看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设置?你能在图中找到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射口瞭望口 方形城台成排的垛子城墙顶上: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7、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 3 自然段?(指名读)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4小组讨论:为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小组交流。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是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五、总结并用伟人的赞叹升华感情.六、知识拓展:课件出示 29 处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探究兴趣。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搜集资料,建立资料袋,为后面的课文和语文园地做好准备。

8、【百度搜索】:http:/ 17 长城远看 气魄雄伟近看 高大坚固 构思巧妙古代劳动人民七、教学反思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气势两个部分入手,运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了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高大坚固,在了解长城的构造巧妙的同时让学生说出来,加深了印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第三段的教学我主要想让学生通过体会修建长城浩大、艰巨的过

9、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作为中国人为有这样的长城而骄傲。我引导学生从石头的重(每块有两三千斤),从工具的落后(只能靠肩膀和手),从山势的陡峭中体会修建长城的艰难,学生的体会真实、深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事物,使学生学得更轻松,能把互联网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地整合。课前指导学生在家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以后自学新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借助网上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时候,应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它们的作用,这也是我这课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