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案例课题中期报告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32469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频案例课题中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视频案例课题中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视频案例课题中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视频案例课题中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视频案例课题中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视频案例课题中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频案例课题中期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子课题基于视频案例库的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第一阶段工作报告重庆市江津几江中学校课题组一、课题基本情况基于视频案例库的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与应用课题 2011 年 12月由重庆市技装中心、重庆市教委电教委员会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113920171-32,研究周期为两年,即 2011 年 12 月2013 年 12 月。课题组在接到立项通知后,由组长刘云进组织课题组成员开会落实了分工,布置了相关工作,决定由张勇、李东洋、周其勇负责网络平台构建的技术工作,由幸玮玮等落实有关调查表的设计和分析,目前平台的构建已初步完成并在我校网

2、络教研中投入使用,并和我校信息中心配合,组织课题组成员制作上传各学科视频案例共计 400 多个,初步形成我校校本教研视频资源库。1课题研究背景传统的教师教研活动往往是以教研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活动的,在约定的时间及地点,特定学科的教师集中讨论研究某些特定的题目。活动内容不外是听课、评课、专题发言、集体备课等,存在参与人员少、交流效果差、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等不足。越着知识经济和终身教育的到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必然的选择,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研平台成为目前校本研修、专业引领、合作共享的趋势,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如各种社会性软件)被广泛用于教研,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研平台、教育日志、教育

3、叙事等成为教师反思和成长的重要天地。2网络教研作为一种全兴的教研形式,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等均有相关的要求,因此,也同样存在诸多不足,如各类平台参与度时冷时热,资源品种不多(尤其是优质的视频案例更少) ,资源分类不明确,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等。优质的课例视频资源记录了师生互动和教学过程,是一类十分鲜活生动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它可以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辅导观摩功能,课堂教学视频更是提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基于视频案例的网络教研平台将构建以优质视频案例为基础的知识共享和共建、交流与表达平台,致力于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和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打造有特色的教育播客,让更多的教师、

4、学生、专家和公众参与教育情景和资源的开发、评价和实践,创建学习型社会,为教师终身教育、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开放性平台。2课题界定基于视频案例的网络教研平台构建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知识共同体理论和流媒体技术、ASP 技术的指导下,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科研活动的平台构建原则、功能模块设计、教研活动策略、平台使用效果验证等。3研究目标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实证开发等方式,深入到教师、教研员中间,探索他们在网络教研过程中通过视频案例进行校本教研、研讨观摩、自我反思、专业引领与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与应用,最终建构开发一个基于 WEB2.0 模式的教育播客网络平台。3具体目标

5、:(1)探索基于课堂的原发生成性优质视频案例的制作、上传、发布和共享方式。(2)探索运用视频案例进行校本教研的平台建构、功能模块、实证研究。(3)通过视频案例在网络教研平台上的应用,创新网络教研模式,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整合文本、图像和视频素材,形成主题教学资源库,探索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策略。4研究内容(1)对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共同体、网络教研、教育播客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2)对面向信息化的教师教研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及对国内网络教平台建设现状的总结,确定搭建网络教研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播客理论的梳理,探索基于视频案例的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策略。

6、( 4)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基于视频案例的网络教研平台。(5)将平台进行实际应用,且在应用过程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平台功能。(6)通过收集教师与专家对该平台的反馈意见,验证平台的有效性。45预设成果:研究报告、网络平台、调查报告二、研究情况介绍12011 年 10 月,组建以教科室刘云主任为组长的研究团队,初步拟定研究方向,撰写课题申报表。并通过江津区技装中心,向总课题组及市技装中心申请子课题的立项。并由信息中心周其勇主任负责整理收集相关视频资源,进行资源库的建设,初步上传视频课堂 100 多节。22011 年 12 月 10 日, 课题由重庆市江津区教委批准立项。32011

7、 年 12 月 14 日,课题负责人刘云进主任及计算机教研组长张勇参加总课题开题活动及培训学习。4 2011 年 12 月 25 日,召开本课题组成员会,按要求组织大家学习相关论文和文献,决定由张勇、李东洋、周其勇负责网络平台构建的技术工作,由幸玮玮、刘云进等落实有关调查表的设计和分析,并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52012 年 1 月, 平台初步构建成功,有关教师使用平台的调查初步完成,由学校教科处与信息中心共同倡导教师利用视频资源进行网络学习。62012 年 2 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制作并上传语、数、外 、艺术等我校优秀教师上课视频案例 50 个。72012 年 2 月 17 日,江津区技装中心

8、的统一安排下,全区四个子课题进行第一次交流研讨会,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意识,清楚后期工作的方向和步骤,会议由区技装中心邓正益副主任主持,本课题组由刘云进和张勇参加。582012 年 3 月江津区技装中心组织我区四个子课题集中开题,我组主研人员张勇、周其勇参会,张勇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92012 年 3 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对案例进行分学科制作,共计完成校内外优秀教师视频案例 100 多个。102012 年 2 月,课题组与学校教科处联合,在我校部分教研组中开展视频案例个案研究,制作个案视频 8 个,选送部分个案视频参加重庆市组织的相关比赛,获得佳绩。112012 年 2 月 5 日,经过对视频内容

9、的精选,学校组织全校教师看视频课堂四节,并及时进行现场点评,提高视频资源库的利用效果。并于本期强调各教研组必须借助视频资源库开展网络教研等活动。122012.22012.4 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进展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和著述。132012 年 3 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学校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网络教研平台构建及使用的意见,完成调查报告。142012 年 4 月 6 日,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商量课题深入研究方向,布置任务,筹备总课题第四小组 14 个子课题的研讨活动。15.2012 年 4 月 13 日,总课题组第四协作小组在江津几江中学校举行研讨会议,来自忠县、云阳、垫江、綦江、江津等五个区县

10、的 14 个子课题单位作了交流汇报,市技装中心唐主任、杨宏主任、易庆宏专家、任善儒总编等与会。本课题组组长刘云进作了精彩发言。三、阶段性成果1视频资源库建成。按照课题组预先设想,资源库收集 400 多节6视频课堂,大致分为赛课资源、优秀视频、名师工作室、新手上路、课改集粹、同课异构等版块,对部分优质视频进行切片处理,提高了视频使用的针对性。2网络教研平台本平台基本建成。网络教研平台已初步构成,目前在我校进行了全校推广使用,并根据我校教师的反馈对平台进行修改和验证,初步统计,目前平台的日访问量已过 100 人次,累计访问量5000 余次,评价 1000 多条,我校教科处已在学校推荐使用,侧重于对

11、课改模式的推广和新教师培训以及同课异构教研等。3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经过多次的课题培训,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学习,撰写了相关论文十余篇,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通过网络教研的开展,丰富了教师的教研手段,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四、存在问题1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平台的构建还存在一些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模块的设置也不尽合理,访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模块设计还须完善。2调查报告分析的手段不够完善,数据的采集还要加强点面结合3平台的使用上推广还不够,平台的检验的数据收集还须加强。4视频课的采集和整理工作量较大,无法及时整理和上传优秀的资源5服务器配置限制了平台的共享和访问。五、下阶段设想1通过向市、区专家和领导请教,对平台数据收集功能和模块分7类进行更加科学的设计。2争取学校支持,在全校推广使用这个平台,并进行修改和验证。3在部分教研组内重点推广使用,主要用于新教师培训和同课异构。2012.4.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