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 20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问题探究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32345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 20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问题探究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上 20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问题探究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上 20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问题探究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上 20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问题探究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上 20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问题探究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 20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问题探究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ment LU1: 需要了解的是,第一,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找到了打开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得以实际利用。第二,电力具有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可以按用户需要分配能量的优点,它一经发现,便很快成为工厂机器生产的主要动力。第三,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它促成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汽车和飞机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Comment LU2: 由于教材

2、仅从少数事例入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学生难以深入感知,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合理想像,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初三年级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师: 李智勇 备课日期:2013-10-12一、【课标与教材】1、【课标要求】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2、【解读课标】(根据教材按内容结构、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程度进行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

3、业革命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产业革命,以电力代替了蒸汽力,使动力更加强大、持久和稳定。由于电力的使用,与之相适应的电器和生产机械、运输工具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社会生产力也因此而迅猛发展。本学习主题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进行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再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许多科技成果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密切,在今天仍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由学生讲述爱迪生等发明家的故事,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进一步从生活入手,认识发明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影响。3、【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电灯、汽车和飞机的问世。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二、【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对电灯

4、、汽车、飞机的作用有所感受,通过学习已经掌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学生通过自学能够了解发明、发明人等显性的历史知识,对于发电机、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原理及其优越性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学生知之甚少,课堂上要注重启发引导,以激发探索的欲望。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的事例,讲述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的故事,说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对生活的影响。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

5、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4、思维目标:教师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思维的发散到思维的辐合。四、【教学评价】识记层面:通过课堂发言、学习与检测观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的情况(给学生分为ABCD 四个等级,C 、D 等级的课后辅导再巩固) 理解运用层面:通过提问和材料分析题考核学生理解运用本课知识的能力(AB 两个等级)五、【教学方法和媒体】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构建动场】(问题生

6、成)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如果语文老师要我们写作文来描述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话,我们对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我印象里,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晚上停电,柴油灯伴我度过了许多晚上。而电话更是望尘莫及(以前通信靠的是书信,BP 机,大哥大,现在是移动电话)(1)提问:“家中或周围有哪些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电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2)请你说一说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了解电力成为新的能源。(3)“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4)请学生比较“使用电力生产的工厂比使用蒸汽动力的工厂,哪个更先进?”学生认识到,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显

7、著提高的表现。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生产也跨入了一个新阶段。Comment A3: 发明数量多:正式注册的有 1300种 著名发明有:留声机 、活动电影机 、电灯、电报、电话、第一架 实用打字机、 他最伟大的发明:电灯(1879 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自主学习】(收集证据)“发明大王爱迪生”:一方面学生自学了解爱迪生做出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着重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通过故事会形式,使学生了解更多科学家的事迹。提供材料:英国的著名电学家斯普拉格则认为爱迪生的设想是“空谈”。他说道:“不论他是爱迪生,或是别人,他总不能超越那些公

8、 认 的自然法则。他 说从同一 电线上能给你送来电光、电力和电热, 这完全是空谈,决不能成为事 实。他还说能够利用电热来烹煮食物,那更是荒谬绝伦了。”有的说:“连数学都不懂的 爱迪生,竟想解决 为世界学者所苦恼的问题,真可谓愚不可及。”爱迪生后来回忆这难忘的时刻说:“我们坐在那里留神看着那盏灯继续燃烧着,它燃烧的时间越长,我们越觉得神驰 魂迷。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能走去睡 觉共有 40小时的工夫,我们中间的每个人都没有睡 觉。我们坐着,由心中切望到洋洋自得地注 视那盏灯。它继续燃烧着约 45个小时的工夫”。 纽约先驱报于 1880年初对这一非凡的景象进行了报道: 从火车下来的人,一个个看得目瞪口

9、呆。研究所庭院内发光的数百盏电灯使人们神魂颠倒,目为之眩,他们惊奇得都屏住了呼吸。使他们难忘的不仅是这些灯本身,而更多的是这些灯竟能随时开关。 这是他们 从未见过的最神奇的东西, 这 里简直像另一个世界!他们都为历史上这一伟大发明赞叹不已! 人们忘了寒冷,到夜深 12点还不想回去,到处听到有人高喊:“爱迪生万岁,爱迪生万岁!” “这是大自然都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这样说道。 “你曾见过这么漂亮的东西吗?”另一个人说道。 一位当地老人给灯丝取了一个英语绰号,叫做“烧红了的发夹”。他说:“看起来是满漂亮,可我就是死了也弄不清这烧红了的发夹是怎么装到玻璃瓶子里去的。 ”教师可投影资料框中爱迪生的名言

10、,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构建动场】(问题生成)(1)利用书中的插图对比汽车与马车的不同特点,探究“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2)观点 1: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观点 2:汽车带来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想想看,他们谁说的有道理?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好?”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各代表一方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待汽车工业的发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交流探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学生很感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合理引导。可以课前搜集一些老式汽车的资料图片,与汽车发明前欧洲城乡利用马车做交

11、通工具的资料,以加深学生认识发明带来的影响。(1)交流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言。不难归纳出:汽车有新型的动力;汽车体积小、速度快等。Comment A4: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特 点 :1、 自 然 科 学 的 新 发 明 同 工 业 生 产 紧 密 结 合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时 , 许 多 技 术 的 发 明 来 源 于 有 生 产 实 践 经 验的 工 匠 。 这 时 期 科 学 和 技 术 尚 未 真 正 结 合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时 , 所 有 发 明 发 现 成 果 都 是 科 学 技 术 运 用 于生 产 而 创 造 出 来 的 ,

12、科 学 技 术 是 第 一 生 产 力 .2、 它 是 在 几 个 先 进 的 大 国 同 时 进 行 。第 一 次 英 国 先 行 , 第 二 次 好 几 个 国 家 同 时 展 开 , 美 德 走 在 前 列 。两 国 后 来 居 上 , 赶 超 了 英 国 。3、 有 的 国 家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交 叉 进 行 , 经 济 发展 速 度 较 快 .如 德 国 、 日 本 ,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是 交 叉 进 行 的 , 既 可 吸 收 第 一 次 工业 革 命 的 技 术 成 果 , 又 直 接 利 用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新 技 术(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亲身体

13、验,讨论汽车的大量使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从中感悟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受时空的限制,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当时的变化,可以从观察汽车广泛利用引起身边的变化,去间接地感知。以锻炼学生历史想像力,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习惯。可以补充一些具体事例,以便对汽车工业的负面效应有一个直观生动的了解。(3)“飞机的发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自由阅读卡”的内容,观察插图“飞艇”、“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增强直观认识。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飞机设计师冯如在飞机研究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综合建模】电力的广泛应用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问世提高生产能力扩大了活动范围结论: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