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31685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是无刷直流电机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无刷直流电机工作过程中,各相绕组轮流交替导通,绕组表现为断续通电。在绕组不通电时,由于绕组线圈的蓄能释放,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该感应电动势的波形在绕组两端有可能被检测出来。利用感应电动势的一些特点,可有取代转子上的位置传感器功能,来得到需要的换相信息。由此,就出现了无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尽管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式使得转子位置检测的精确度有所降低,但由于取消了位置传感器,电机的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成本降低,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在对体积和可靠性有要求的领域以及不适合安装位置传感器的场合,无位置传感器无

2、刷直流电机应用广泛。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式下的无刷直流电机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位置传感器安装不准确引起的换相转矩波动。无位置传感器技术是从控制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以增加控制的复杂性换取电机结构复杂性的降低。以采用 120o 电角度两两导通换相方式的三相桥式 Y 接无刷直流电机为例,讨论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算法的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转子位置间接检测法目前无刷直流电机中主要采用电磁式、光电式、磁敏式等多种形式的位置传感器,但位置传感器的存在限制了无刷直流电机在某些特定场合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 位置传感器可使电机系统的体积增大;2、 位置传感

3、器使电机与控制系统之间导线增多,使系统易受外界干扰影响;3、 位置传感器在高温、高压和湿度较大等恶劣工况下运行时灵敏度变差,系统运行可靠性降低4、 位置传感器对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机械安装偏差引起的换相不准确直接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依据检测原理的不同,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反电势法、磁链法、电感法及人工智能法等。反电势法反电势法(感应电动势过零点检测法)目前是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位置检测方法。该方法将检测获得的反电势过零点信号延迟 30o 电角度,得到 6 个离散的转子位置信号,为逻辑开关电路提供正确的换相信息,进而

4、实现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无刷直流电机反电势过零点与换相时刻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eA、e B、e C 为相位互差 120o 电角度的三相梯形波反电势,Q1Q6 为一个周期内的 6 个换相点,分别滞后相应反电势过零点 30o 电角度。 电流导通区过零点wtwtwtOOOQ1Q2 Q3Q4 Q5 Q6Q1Q1Q2Q2Q3Q3Q4Q4Q5Q5Q6Q6BeCe目前,反电势法的关键是如何准确检测反电势过零点,国内外研究者对反电势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经提出了端电压检测法、反电势积分法、反电势三次谐波法、续流二极管法及线反电势法等多种检测方式。在转速比较低的情况下,感应电动势不容易测量,所

5、以感应电动势过零点检测法不能用于低速场合。1、 端电压检测法(反电动势过零法)端电压检测法通过检测断电相(非导通相)绕组的端电压,经过软件计算或利用硬件电路获得反电势过零点,从而控制无刷直流电机正确换相。由端电压信号经过软件计算得到反电势过零点的推导过程如下所述。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为 ()()AAGNBBCCGNdiuRiLMeUtdiuiet式中: 端电压;AGBu、 、中性点电压;NU绕组等效电感。LM以 AB 相导通、C 相悬空为例说明端电压检测法原理,如图所示。AeU dABCAB 相导通电流回路图此时,AB 相反电势处于梯形波平顶处,方向相反;C 相反电势处于梯形波斜坡处,随转子

6、位置而变化。无刷直流电机绕组 A 相和 B 相反电势及电流的关系为 0ei将 AB 相端电压相加,得 ()()()2ABAGBABABNdiuRiLMeUt得 2AGBNuUC 相悬空无导通电流,存在 ,得0,Cdiit(1)AGBCGNeu同理,AC 相导通, B 相悬空时,有(2)ACBuBC 相导通、A 相悬空时,有(3)GBAe根据(1)(3)式,将端电压信号经过软件计算,在每个周期内就能得到 6 个相差60o 电角度的反电势过零点,从而为电机正常运行提供换相信息。换相时刻由反电势过零点延迟 30o 电角度获得,延迟 30o 可以根据前两次过零点时间间隔计算得到(忽略该时间间隔内转速变

7、化) ,即 1(1)()2TkZTk式中: 第 k-1 次换相时刻;(1)Tk第 k-1 次反电势过零点时刻;Z第 k-2 次反电势过零点时刻。(2)Zk值得注意的是,每组绕组在一个周期内有两个反电势过零点,因此需要根据反电势过零点前后的正负变化或绕组的导通状态进行区别。此外,端电压检测电路中需要加入电容进行稳压滤波,导致端电压产生相移,在软件算法中需要根据硬件电路的实际参数进行适当的相移补偿。2.反电势积分法反电势积分法将悬空相反电势的积分量与门限值进行比较,当反电势积分量达到门限值时,即为该相绕组的换相时刻。 eOABeCeoutU1Q30oh950o21o703o34Q56wtt反电势积

8、分信号与换相时刻关系图反电势电压接近线性变化,其斜坡部分函数可以写为 0()etEt当非导通相反电势过零点时反电势积分器开始工作,有 200()|tout tUdk式中: 反电势斜坡部分斜率;0E积分器输出电压;outU积分器增益常数。k积分器输出电压 达到门限值 时,停止工作,并输出换相信号。在下一个反电out thU势过零点时,积分器重新工作。控制系统换相时刻滞后反电势过零点 30o 电角度,因而在换相时刻有 211|26eout eethKwUttKkkAA式中: 门限值;th反电势系数。e采用反电势积分法进行控制时,应首先根据上式计算 ,控制系统将 与 进行thUoutthU实时比较,

9、以确定换相时刻。该方法的优点为控制过程不需要转速信息,通过调节门限值大小即可实现电机的超前(超前角必须在 30o 以内)或滞后换相,且对开关信号不敏感;缺点为存在积分累计误差和门限值设置问题。缺点:1) 如果反电势过零点不能正确检测到,那么该技术不能工作;2) 采用电压比较器来比较积分结果和参考电压,而比较器对毛刺、干扰很敏感;3) 对同一系列的电机或同一电机在不同温升条件下,其反电动势波形函数都会有所变化。如果采用固定的参考电压,则实际的换相角会有所变化,造成电机运行性能的离散性。3.反电势三次谐波法反电势三次谐波法利用反电势的三次谐波确定无刷直流电机的换相时刻。首先,对三相绕组反电势进行傅

10、里叶分解,得到包括基波在内的一系列奇次谐波分量 135513sinisin222()()sin()3444sisiABCeEEe式中: 转子电角度。将三式三相反电势求和,得 39153sinsisinsinABCeEEE无刷直流电机的相电压方程为 ()()AABBCCdiuRiLMetdiuiet三相电流之间存在关系 0ABii将三相电压相加,并整理得 3sinsumABCABCueE于是,通过积分得到三次谐波磁链 3rdsumt可知,三相相电压之和 包含有相反电势的三次谐波分量信息, 积分后可以得sum sum到三次谐波磁链。三次谐波磁链的过零点即为绕组换相时刻,如下图。AeO wttsum

11、O3rd wt2Q1346Q5反电势三次谐波及磁链与换相时刻关系图因此,如将三相相电压 经过软件处理可以得到三次谐波磁链信号,三次ABCu、 和谐波磁链过零点即为换相时刻。反电势三次谐波法与端电压检测法相比,具有适用转速范围大、相位延迟小等优点;但由于低速时噪声信号的不断积累,该方法在积分过程中会产生误差,造成换相不准确。4续流二极管法续流二极管法又称为“第三相导通法” ,它是通过检测非导通相中反并联于逆变桥功率器件上续流二极管的导通与关断状态来确定转子位置的。下面以 AB 相导通、C 相悬空为例说明续流二极管法。逆变桥采用的 PWM 调制方式。当电机 AB 相绕组导通时,A 相上桥功率器件

12、T1 工作在 PWM 斩波调制方式,B 相下桥功率器件 T6 处于导通状态。当调制过程中功率器件 T1 关闭时,A 相下桥续流二极管 D4 导通,此时逆变桥工作状态如下图。U dABCT 1T 3 T 5T 2T 6T 4此时,功率器件 T1 截止、二极管 D4 续流,功率器件 T6 和二极管 D4 构成导通回路,根据该导通回路,非导通相的端电压 可以表示为CGu2EDABCGNCVeueU式中: 功率器件管压降;CEV二极管管压降。D非导通相续流二极管 D2 若要导通,需要满足条件 CGDuV将其代入前式,可得 2CEDABCVe在非导通相反电势接近 零点时,存在 ,则有Ce0ABe2CED

13、Ve一般而言, 和 相对反电势很小,当反电势 变为负值时,非导通相续流二极CEVDC管 D2 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该点可近似认为反电势过零点。因此,通过检测续流二极管 D2是否导通就能得到转子的位置。续流二极管法从电流角度鉴别反电势过零点,灵敏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器算法的调速范围。但其附加的续流二极管电流检测电路需要 6 个独立电源,该检测电路较为复杂。缺点:1)要求逆变器必须工作在上下功率器件轮流处于 PWM 斩波方式,必须从众多的二极管导通状态中识别出在反电动势过零点附近发生的那次导通状态;2)逆变器可关断器件及二极管的导通压降会造成位置检测误差;3)在没有 PWM 时

14、,这种控制方式无法工作,即适用于方波电动机,不适用于正弦波电动机;4)实现难度大,必须防止无效的二极管续流导通信号和因毛刺干扰产生的误导通信号。此外,这种方法转子位置误差较大,反电动势系数、绕组电感量不是常数,反电动势波形不是标准的梯形波等因素都会造成转子位置误差,这需要一定的补偿措施。U dV r e fT 4V r e f续流二极管检测电路5.线反电势法在相反电势法中,绕组换相时刻由相反电势过零点移相 30o 电角度得到,移相角与当前电机转速有关。在变速调节过程中,基于相反电势检测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会出现绕组换相时刻不准确的问题。线反电势法相对相反电势法而言,省去了移相角的计算,绕组换相时

15、刻由线反电势过零点直接得到。线反电势法提高了变速过程中的换相精度。由图可知,线反电势过零点对应无刷直流电机换相时刻,不存在延迟角的计算。在每个周期分别计算线反电势 过零点就可正确得到 6 个换相信号,无刷直流电机ABCAe、 、就能根据该换相信号可靠运行。线反电势法比较相反电势法更易于在低速下检测,适应的转速范围更广,同时反电势法无须利用前次换相时刻移相,因此只需确定线反电势过零点就可以控制电机正常运行。 AeO wttBOABe wt1Q2相反电势、线反电势与换相时刻关系图综上所述,各种反电势法的主要思想是根据绕组反电势信号获得转子位置信息,从而实现绕组正确换相,优点在于原理简单、易于实现。

16、磁链法不同于反电势法,磁链法是通过估计磁链来获得转子的位置信息。磁链法计算量较大,在低速运行时会产生误差累计且易受电机参数变化影响。电感法反电势法和磁链法都是依靠转子磁场的运动判断转子位置,但当转子静止时,两种方法都无法获得转子位置信息,不能实现电机的自启动。针对该问题,可以采用电感法来确定静止转子位置。电感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在绕组中施加方波电压脉冲并检测其产生的电流幅值,然后比较电流幅值得知电感差异,最后根据电感与转子位置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转子位置。电感法对于电机静止时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效果较好,但由于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不同时电感差异较小,因此该方法依赖于高精度的电流检测。人工智能法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转子位置检测基本思想是,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策略、遗传算法和人工免疫自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