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word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316750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word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30 诗四首诗四首(归田园居(其三)(归田园居(其三) 使至塞上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

2、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德育目标德育目标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张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中小学教

3、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4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指导学生自读登岳阳楼,品味诗歌的人情美、风物美。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一、导语设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4、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 120 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带月荷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长2要求学生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要求学生仔细听读,订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4学生齐读。三、师生共同赏读三、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归园田居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2学生对照注释,

5、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3要求学生概述诗意。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教师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选两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4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美。(1)提问:陶诗

6、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明确: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2)提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5学生齐读,尝试背诵。6深层探究提问: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可提供另外两首田园诗帮

7、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饮 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学生读诗,教师点拨:归园田居(其一),开头几句追述往事,不胜懊悔。头两句点明归隐田园的根本原因。接着把官

8、场视为“尘网”,说自己误落其中,好像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开荒”以下十二句,诗人着重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最后两句,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达了他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憎恶之情。这是点睛之笔。诗人之所以要把农村描写得如此恬静舒适,是因为要反衬出他对仕途生活的厌恶。饮酒(其五)写他怎样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全诗着力表现了悠然自乐的隐居生活,显示了诗人超然于尘俗之外的志趣,也透露了对污浊仕途的厌恶。学生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陶渊明的生活愿望,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官场决裂,保全一个完整的自我。7学

9、生默写归园田居(其三)。四、指导学生自读四、指导学生自读登岳阳楼登岳阳楼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

10、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 ,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 ,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 ,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 ,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

11、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五、链接 (一)

12、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 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 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 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 放

13、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七、布置作业七、布置作业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预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使至塞上,指导学生自读渡荆门送别。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学习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王维、李白的诗作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二、师生共同赏读二、师生共同赏读使至塞上使至塞上1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王维(公元 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出

14、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流连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 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人经历仕途挫折之后,他逐渐发现了社会的不平。他晚年对社会的恶浊采取鄙视的态度,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皈依佛教,信奉禅理。朝夕徘徊于山水之间,通过对自然美的刻画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

15、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选择一首意境雄浑开阔的古曲作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1)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诗句。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单车:使者的代词。李陵答苏武书云:“足以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原意是说使者没有带许多人马,只用一辆车就前行了。后世诗文家就把“单车之使”简化为“单车”,作为使者的代词。属国:是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省略,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因此,“属国”就成为外交官的代词。居延:古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酒泉一带,在汉代,此地与匈奴接境,“过居延”即“出汉塞,进入胡地”之意。(2)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其余同学点评。明确:诗人以简练的笔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