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303501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节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的应用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够简单解读遥感影像图,并运用遥感影像解答相关问题。2.结合实例,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 1 遥感阅读教材 P81P84“遥感” ,填写下列知识。1.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2.类型近地面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3.工作过程:地面物体传感器地面接收站遥感影像电磁波影像胶片数据磁带信息处理判读分析4.遥感影像:(1)组成:像元是

2、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该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3)类型黑白 彩色:分真彩色和假彩色两种)【图表解读】21.读教材“图 3-2-2 遥感卫星接收不同地物反射信息示意” ,据图说明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提示 传感器接收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包括三种情况:传感器接收来自物体自身辐射的电磁波,或者接收物体反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或者传感器主动向物体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不同传感器的工作方式不同。本图所描绘的是传感器接收物体反射的太阳辐射的电磁波。2.读教材“图 3-2-3 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比较” ,据图说出如

3、何判断遥感影像的分辨率。提示 阅读本图时注意,分辨率数值越小,意味着一个像元所表示的地面尺寸越小,识别度即分辨率越高,所以图像越清晰。本图中的三幅图,自左至右分辨率越来越高,图像越来越清晰。教材梳理 2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阅读教材 P84P85“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填写下列知识。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2.遥感在资源普查方面的优势:可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和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教材梳理 3 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阅读教材 P85P87“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填写下列知识。1.遥感在水污染监

4、测中的应用(1)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2)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3)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1)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2)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预习效果自测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地面物体区分。如下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分别代表播种 30、75、100、140 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两种电磁波的强度特征。读图,完成 12

5、题。31.如果这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谱是某卫星图像中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松嫩平原 B.江汉平原C.洞庭湖平原 D.太湖平原2.要区分该地区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要参考的最佳遥感图像应该是拍自播种( )A.30 天后 B.75 天后C.100 天后 D.140 天后解析 第 1 题,由题中的叙述可知,该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因此最可能是东北的松嫩平原。第 2 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在播种 30、75、100、140 天后,这两种农作物的电磁波的反射强度特征都存在着差异,但播种 30 天后的这一差异最大,最利于区分这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答案 1.A 2.A读“钓

6、鱼岛三维效果图”和“航空遥感影像图” ,回答 34 题。3.钓鱼岛三维效果图的获得和制作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和 GIS B.GIS 和 GPSC.GPS 和 GIS D.数字地球4.如果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对不同时期的钓鱼岛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钓鱼岛图片,可以获得( )钓鱼岛面积的变化 钓鱼岛上植被的变化 钓鱼岛的地理坐标 钓鱼岛地形的变化A. B.C. D.解析 4答案 3.A 4.D5探究点一 遥感【案例探究】结合图示探究:(1)读图 1,填写遥感技术装备名称:A 运载工具,B_,C_。(2)B 装备的作用是_。(3)图 2 中不同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是否相同?遥感技术

7、的基本原理是什么?(4)完成遥感工作原理主要环节示意图。(5)说出遥感的特点:监测范围_、时效_、精度_、连续性_等。答案 (1)传感器 地面接收站(2)接收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把信息传送到地面接收站(3)不同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不同。不同的地物或同一地物的不同性状,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不同。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判别物体。6(4)(5)广 快 高 强【反思归纳】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工作流程(1)遥感技术的原理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

8、术设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地物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2)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3)工作流程【即时巩固】 (2017咸宁高二检测)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 3 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 4 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1)(2)题。(1)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蓝波段 B.绿波段7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2)根据图示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 月份和 9 月份相比、

9、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 6 月份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布,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9 月份 4 波段棉花与其他两种作物的反射率差异最大,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根据 4 波段的反射率数值差异,9月份比 6 月份更易把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盛絮期有三个波段很难通过遥感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6 月份却有三个波段容易通过遥感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说明棉花 9 月份反射率降低了,B 对。新疆棉区,南疆比北疆更重要,是主要产棉区,C 错。新疆棉花

10、种植的优势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棉花质量好。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上,面积较小,D 错误。答案 (1)D (2)B探究点二 遥感的应用【案例探究】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利用先进的遥感监测设备,在火情跟踪监测服务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结合材料探究:(1)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的原理是什么?(2)为何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进行森林病虫害监测?(3)某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如果让你来利用遥感技术寻找地下水资源,你将如何进行?提示 (1)不同地物、同一地物不同性状,其反射波谱特征不同。(2)森林遭受病虫害时,其本身发出的辐射量

11、会大大减少,反射波谱也就与正常森林有显著差别,因此可以根据特定的卫星图像上某些波段的反射率的变化来判断森林是否发生病虫害。(3)先在该区域的遥感影像上确定向斜构造带,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进行野外探测与验证,最终确定地下水的储藏点。【反思归纳】 遥感技术的应用(1)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8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如下表所示。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备注矿产资源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

12、健康状况、产量等信息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服务(2)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将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而且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助于灾害的预防、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备注环境监测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有利于防灾减灾【即时巩固】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下图,回答

13、(1)(2)题。(1)遥感技术应用于我国防灾减灾的具体内容可包括( )监测西南旱情 监测吉林洪灾水情 监测甘南山区滑坡情形 预测青海地震A. B. C. D.9(2)利用上图可以(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解析 第(1)题,不同的地物、同一地物的不同状态,其反射波谱不同。地震发生在地下,遥感无法预测。第(2)题,题图为遥感影像,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形和地貌特征,有利于开展土地资源调查。答案 (1)A (2)A知识结构晨背索引1.说出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工作流程。

14、2.说出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3.说出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0对点练一 遥感(2017沈阳质检)下图为 3 轨 CCD 立体相机在嫦娥一号卫星上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像,据此完成第 1 题。1.用 3 轨 CCD 立体相机获得该图像的技术属于( )A.GPS B.GIS C.RS D.“3S”解析 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A 错。GIS,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分析处理数据,不能用来监测面积变化,B 错。RS,遥感即“遥远的感知” ,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监测,可以拍摄图像,获得直观资料,C 对。 “3S”是对前面三者的统称,D 错。答案 C对点练二 遥感的应用(2017武汉高

15、二检测)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5 895 米,距离赤道仅300 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 50 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 23 题。2.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3.利用此项技术可( )A.分析水灾损失 B.获得森林分布信息C.分析矿产种类 D.确定矿产储量解析 第 2 题,遥感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用来获取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第 3 题,遥感可以监测,成像,对信息进行传输、处理和实施动态监测,所以可以获得森林分布信息,但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不是遥感的应用。答案

16、 2.A 3.B课后作业11基础冲 A 练(2017汕头高二检测)2014 年 12 月 28 日 7 时,亚洲航空公司一架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的客机失联,搜救工作随即展开。下图示意飞机飞行路线及搜索区域,读图完成12 题。1.在图示洋面搜索亚航飞机碎片,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C.数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统2.此季节,搜索区域的盛行风是( )A.东北季风 B.西南季风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解析 第 1 题,遥感是视力的延伸,可以感知不同地球表面的物体差异,搜索亚航飞机碎片,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只是定位、导航,数字地球是实现信息的共享,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分析模拟系统,均不能搜索。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