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下《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302570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下《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七下《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下《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下《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彩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欢迎加入七彩学科网,请记住我们的域名:第第 1010 课课木兰诗木兰诗第第 2 2 课时教案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2、)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举: 第 5 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 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第 6 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发现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

3、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 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 如: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 (“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 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 “爷”也作“耶” ) 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七彩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欢迎加入七彩学科网,请记住我们的域名: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 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 结果) 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 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 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 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 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