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定穴 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49301457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0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特定穴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小儿特定穴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小儿特定穴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小儿特定穴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小儿特定穴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特定穴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特定穴 ppt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推拿常用穴位1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特定穴位。小儿推拿专用多分布在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以手掌与手背 为多,-“小儿百脉汇于两掌”点、线、面形状2一、 常用特定穴3天门位置:眉中至前发际 成一直线操作:自眉心向额上 交替直推,称为“开天 门”次数: 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开 窍醒脑,镇静安神主治与应用:外感。 体弱者慎用 4坎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 线操作:自眉头起向眉梢作分推,称 推坎宫或分头阴阳次数: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 痛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目 赤。外感,四大手法合用惊风目赤,推后加掐5太阳位置:眉梢后凹陷处操作:推;揉(运)

2、,向眼运为补,向 耳运为泻次数: 3050次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风目赤, 近视。推太阳多用于风热,运太阳常用于风寒外感表实用泻法,外感表虚用补法6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 缘下凹陷中操作:揉、掐、拿次数: 3050次,掐拿10次作用:疏风解表,镇静安神主治与应用:外感头痛,惊 风烦躁多用揉法,用于外感掐拿用于惊风7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8二、其他特定穴9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操作:推、刮次数:推100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作用:祛风散寒、降逆止呕主治应用:外感、呕吐恶心、颈项僵痛退热效果好,可与二扇门合用治疗呕

3、吐次数要多10腹位置:腹部操作:分推,摩次数:分推100300次;摩5分钟作用:消食化滞、降逆止呕、健 脾止泻、通便主治与应用:腹痛、腹胀、消化 不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分推腹阴阳能降逆止呕、和胃消食 。顺摩通便,逆摩止泻11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操作:自患儿两腋下搓摩至平天枢处,称 为搓摩胁肋次数:100300次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主治与应用:胸闷气喘12丹田位置:小腹部脐下2.5寸处(或指小腹部)操作:摩、揉、灸次数:摩35分钟;揉100次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泌别清浊主治与应用:腹痛、遗尿、脱肛、腹泻、 癃闭等用于先天不足引起以上诸症遗尿可用灸法13肚角 位置:脐

4、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操作:拿肚角 次数:35次作用:止腹痛主治与应用:受寒、伤食引起的腹痛、腹 泻,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14脊柱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推脊;捏脊次数:推100300次;捏5遍作用:推能清热;捏脊能培元益气、调理气血、 消积导滞主治与应用: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 呕吐、便秘等捏脊治疗先后天不足,与三关、脾土、肾经配合推脊治疗实热证捏脊常用作保健推拿15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与尾骨端成一直线操作:推上七节骨、推下七节骨次数:100300次作用:止泻温阳、通便泻热主治与应用:泄泻、便秘、痢疾、脱肛等上推止泻,实热证不用下推通便,不用于虚寒症16龟尾位置:位于尾骨

5、端操作:患儿仰卧,用中指或拇指端揉次数:揉100300次作用:通调督脉,调理大肠主治与应用: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症作用平和17脾经位置: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操作:推法。向心推补脾经;离心推清脾经 ;来回推清补脾经次数:100500次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 涎主治与应用: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 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伤食、痢疾、便秘、黄 疸、痰湿、咳嗽、便血及斑、疹隐而不透等症补脾经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各种病症宜补不宜清,体壮者方可用清18肝经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推法次数: 100500次作用:平肝泻火、解郁除烦、镇惊熄风主治与应用:惊风

6、、目赤、烦躁不安、五 心烦热、口苦咽干、头晕头痛、耳鸣等宜清不宜补,恐动肝风。若肝虚应补则须补后 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19心经位置:手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向心推-补心经;离心推-清心经次数: 100500次。 作用:清热退心火 主治与应用: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 生疮、小便短赤、惊风、惊吓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 脾经代之,以防扰动心火20肺经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推法。离心推-清,向心推-补次数: 100500次。 作用: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滋阴益气。主治与应用:感冒发热、咳嗽痰喘;肺气 虚,阴虚。寒宜清,热亦宜清,惟虚补之 21肾经位置:

7、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 成一直线。 操作:自掌根推至小指尖为补,称补肾经;自指 端向指根直推为清,称清肾经。次数:100500次。 作用:滋肾壮阳、温养下元、强壮筋骨。 主治与应用: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五更泄泻、 遗尿、咳嗽等。宜补不宜清22大肠位置:在食指桡侧缘,由指尖至虎口成一 直线操作:推法次数: 100300次作用:温中止泻、涩肠固脱;清热利湿导 滞主治与应用:泄泻、痢疾、便秘、腹痛、 脱肛等。 23小肠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 直线。 操作:推法。次数:100300次。作用:清热利尿、泌别清浊、滋阴补虚。 主治与应用:小便赤涩、尿闭、水泻、口 舌生疮、午后潮

8、热等。多用清法24肾顶位置:在小指顶端操作: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肾顶次数:100500次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主治与应用:自汗、盗汗、解颅等本穴为止汗要穴。主治各种汗证阴虚盗汗配揉二马;气虚自汗配补脾经、补肺经等25小横纹位置: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指掌 关节之横纹处操作:推;掐揉次数:推100300次;掐35次作用:退热除烦、消胀、散结主治与应用:腹胀、口唇破裂、口 疮、发热、烦躁等主要用于腹胀及口唇破裂。善清脾胃( 中焦)热结推小横纹可治肺部干性罗音26板门位置:在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推、揉次数:各100300次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除腹 胀、止吐泻应用:食欲不振、乳食内伤、腹胀 、

9、气喘、嗳气板门属胃。有和胃消积之功揉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 能止呕27胃经位置: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操作:清胃经;补胃经次数:100300次作用:清中焦湿热、消食和胃、降逆止呕应用:恶心呕吐、烦渴善饥、呃逆、嗳气 、吐血衄血、食欲不振、腹胀、口臭、便 秘等 单用清法多。补法多和补脾经同用28内劳宫位置:掌心中 操作:以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作用:清热除烦、熄风凉血。 主治与应用:发热、烦渴、口疮、便血、 齿龈糜烂、虚烦内热。 属心包络,为清热除烦的效穴, 善清心热29小天心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操作:揉、

10、掐揉、捣次数:揉100300次;掐揉520次;捣 5001000次作用:清热、镇惊、利尿、明目主治与应用:惊风、抽搐、夜啼不安、小 便赤涩、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目斜视等30大横纹(手阴阳)位置: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称阳池,近小指 端称阴池操作:分推;合推次数:3050次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行痰散结主治与应用:寒热往来、烦躁不安、腹胀、泄泻 、呕吐、痢疾、乳食停滞、喘嗽、胸闷等分阴阳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所致寒热往来等症。 实热证,阴池宜重分;虚寒证,阳池宜重分合阴阳能行痰散结,主治痰结喘嗽、胸闷等症。可配 揉肾纹、清天河水等清热散结的穴位31老龙位置:在中指甲后1分许操作:医

11、者以拇指甲掐之,称掐老龙次数:掐5次,或醒后即止作用:开窍醒神主治与应用:急惊暴死、昏迷不醒、高热 抽搐等症32二扇门位置:在手背中指本节两旁 陷中操作:揉二扇门、掐二扇门次数:揉100500次;掐3 5次中作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主治与应用:伤风、感冒、 发热无汗等发汗效穴33上马(二人上马、二马)位置: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操作:掐二人上马,揉上马 次数:掐35次;揉100500次作用: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主治与应用:阴虚阳亢、潮热盗汗、烦躁 、小便赤涩、牙痛、久病体虚 补肾滋阴的主穴,常与补肺经、推涌泉配伍34一窝风位置:手背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操作:掐揉,称掐揉一窝风次数

12、:掐35次,揉100300次作用:温中行气、宣通表里、止痹痛、利 关节主治与应用:腹痛、伤风感冒、急慢惊风 、关节屈伸不利主要功效是止腹痛35三关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 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自桡侧腕横纹起推至 肘横纹处,称推三关次数:100500次作用:温阳散寒、益气活血主治与应用:性温, 针对气 虚阳虚最好36天河水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 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 次数:清100500次;打520遍。作用: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 润燥结主治与应用:外感发热、内热、潮热 、烦躁不安、口渴、弄舌、惊风、口 舌生疮、咳嗽、痰喘、咽痛等症。 清天河水清热而不伤阴,善

13、清卫分、气分 之热,虚、实热皆可用。 37六腑位置: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 根成一直线操作:自肘关节推至掌根-称 退六腑。 次数:100500次作用: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与应用:高热、烦渴、惊 风等一切实热证性寒大凉、善清营、血分之热 有时与三关配合 38三、小儿推拿复合手法39黄蜂入洞 操作:医者以左手扶患儿之头部,右手食 、中二指入患儿鼻孔下缘,上下揉之次数:2050次作用:发汗解表,宣通肺气开鼻窍主治与应用:鼻塞不通,急慢性鼻炎,发 热无汗。本法大热40水底捞明月 操作:医者先以左手持患儿之四指,再以右手食 、中二指固定患儿之拇指,然后以拇指自患儿小 指尖,经坎宫推至内劳官轻轻拂起。 次数:3050次。 作用:清热凉血,宁心除烦。 主治与应用: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性大凉而清热。善清三焦之热。 41按弦走搓摩 操作:用双掌从儿两腋下至胁肋处自上而 下直行搓摩 次数:50100次作用:行气破结,理气化痰主治与应用:胸闷气促,咳嗽痰滞虚症慎用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