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实验版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word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295942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实验版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标实验版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标实验版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实验版选修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word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班级:高二级 任课教师:安应全 教研组审阅: 教导处审阅 小组评价一组二组三组第二单元 第 1 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关系 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三、学习过程: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探究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探究问题: 材料一:“君子之

2、泽,五世而斩。 ”意思是说在春秋时代,作为诸侯国统治者的世家,没有 能连续执政超过五代的。这句话也引申为家学、财富和地位不能永远世袭下去之意。孟尝 君深明这个道理,故劝田婴舍弃家业厚待宾客,由此而名闻于诸侯。 材料二:下面三部著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国语国语 汉书汉书 史记史记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 国语齐语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 汉书食货志 “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 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 ” 史记蔡泽列传 【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

3、料一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原因?【探究 2】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探究 3】材料汉书中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探究 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探究问题: 材料一: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 者,农战也。 ”可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材料二:下层图案为战国时期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 分左右两个图景。第一层左图是一幅竞射图,右图是采桑图;第二层左图是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4、/ 一幅宴乐舞武图象,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第三层左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以水陆攻战 为主题,是当时战争作为战国时代特征的显著反映。 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 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商鞅的思想来源于哪家学说? (3)秦国是如何应对这一形势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秦国应对的有利条件 (四)精讲点拨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有哪些?背景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争霸战争的 推动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目的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代表利 益新兴地主阶级指导思 想法家思想学说措施变革旧的经济基础;改革旧的上层建筑,建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和巩固统治需 要的新制度影响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加快了封建 化进程(五)反思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主要目的,重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