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五《六国论》word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295035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必修五《六国论》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鲁教版必修五《六国论》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鲁教版必修五《六国论》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鲁教版必修五《六国论》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鲁教版必修五《六国论》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必修五《六国论》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必修五《六国论》word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六国论六国论教案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缜密的构思和对比手法,同时学习前两段的文言字词和固定句式。 2、能力目标: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的准确识别,运用的能力。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论证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缜密的构思和对比手法。学习文言字词和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对

2、古今异义词语的准确识别,运用的能力。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论证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为主,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本文知识,并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本课学习到的知识,再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教具使用:教具使用:暂无。课时分配: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一、 导语:导语:同学们都学过中国历史,大家知道,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第一个

3、大动荡、大碰撞,也是大融合时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并于秦,后世英杰多扼腕。对这段历史,后人多有评说。宋代有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精于古文写作,为文见解精辟,文风雄健,与其两个儿子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散文家。同学们知道他的名字吗?苏洵(学生齐答) 。苏洵对此就曾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那就是六国论 。今天,就让我与大家一起来领略苏洵的精辟与广博。 二、简介作者有关情况:二、简介作者有关情况:(上节课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本文,现在我们请同学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 。 。 。 。 。 )苏洵(1009-1066) ,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散文家

4、。相传“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达到通六经百书、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学成后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的文章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争相传诵。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也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三苏”,三人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 ,本文选自嘉祐集笺注。 三、三、 课文分析:课文分析:1、题目解释:六国: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

5、 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积极向东方扩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合众”对抗秦国,但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被秦国“远交近攻”瓦解,相继灭亡。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借对历史事件的叙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达到以史为鉴,借古讽今的目的。2、介绍背景,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在我国历史上战国七雄争霸时代,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逐渐强大起来;而原本强大的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却日益衰落,秦国积极向东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采取“远交近攻”的

6、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六国灭亡, “非兵不利,战不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几多胜少。苏洵生活年代(1004 年) ,契丹大举攻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找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

7、,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 ,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对课文进行整理把握:史论叙述评论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 。 一至三段:对历史事实的描写与评论。 四至五段:对历史的总结与感慨。4、 分析第一段: (1)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2)问

8、: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明确:A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B、 不赂者以赂者丧。(3)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5、分析第二段: (1)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2)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明确:A 、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B 、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3)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

9、段中的哪一句话?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6、分析第三段:A、重要词句: 迁灭:古代灭掉一个国家,要迁走该国的传国重器,如武王灭商,迁九鼎于洛邑。迁灭即灭亡。下文的“革灭”,革是除旧,也是灭亡的意思。 义(坚守正义,名作动词用)不赂秦 斯用兵之效(功效)也 至丹以荆卿(表示对人的尊称)为计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向(先前)使(假使)三国名爱其地 胜负之数(命运) ,存亡之理(道理) B、 (1)问: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2)问: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

10、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3)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7、课后作业:预习第四段和第五段。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讲到文章的第三段,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分析这篇课文。1、分析第四段:A、重要词句 :并力西向(进军) ,则吾恐秦人食之(结构助词,无实义)不得下咽也。 为(治理)国者无(不要)使(让自己)为(被)积威之所劫(胁迫、挟持)哉。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11、B、 (1) 问: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 明确:上一段末句从消极方面来说,不该用什么策略;这一层从积极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以六国灭亡作结,自然引出一般性结论历史教训 “有如此之势”承上启下 (2)问: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呜呼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 悲夫又回到历史中,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抨击六国的政策。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之根源。 作用: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起到连接作用,在历史与现实间快速自由转移,引导读者理清思路。 (3)问: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 明确:作者对历史事实分析后的议论,明确了六

12、国赂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况,委婉地劝谕当权者面对北方的威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2、分析第五段:A、重要词句: 而犹(还)有可(可以)以(凭)不赂而胜之(秦国)之(的)势。 苟(假如)以天下之大,而从(追随)六国破亡之故事,是(这)又在六国下矣。 B、问: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明确:本段议论的基础建立在作者自己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上,源于历史,但又高于历史,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3、分析文章的一些特殊句式。 A、六国破灭,非

13、兵不利,战不善。 判断句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C、举以予人。 省略句 D、赵尝五战于秦。 介宾后置 E、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定语后置 4、文中的词类活用: A、日割月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B、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C、义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礼遇) E、不能独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5、文中的古今异义词:A、其实百倍(那实际上。今:实际上) B、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C、后秦击赵者再(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 D、始速祸焉(招致。今指速

14、度快。 ) E、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 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物有情节的 事情。 ) G、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今:率领,不慎重)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本文以借古讽今的手法,用了引证、例证、对比、假设等论证方法,采用提问、假设、感叹等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充分论证了六国破亡的原因,劝谏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六国为借鉴,对辽、西夏的侵犯奋起反抗,文章选材得当,典型,论证严密,是宋代散文不可多得的精品。五、五、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思考和练习”二。3、预习伶官传序 。 六、六、 板书:板书:六国论-苏洵提出问题: 弊在赂秦分析问题: 赂者不赂者解决问题: 封、礼、并力课文特点: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借古讽今,切中实弊。 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语言生动,气势充沛。七、教师课后反思:七、教师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