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二章概念 逻辑学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49290325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第二章概念 逻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3第二章概念 逻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3第二章概念 逻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3第二章概念 逻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3第二章概念 逻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第二章概念 逻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第二章概念 逻辑学(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概念第一节 概念及其特征一、什么是概念1、“概念”的定义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 维形式。(1)“对象”指一切被认识的事物,包括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现象三大类。(2)“属性”指对象本身的各种性质以及 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3)“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指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 事物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非本质属性”指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 义的属性。同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不同的层次 或角度来反映,形成不同的概念或不同的内 涵。(4)“思维形式”指“概念”是思维过程 中用来反映思想内容的最小单位。2、“概念”的形成:人们在感性认识基 础上,通过比较、分

2、析、综合、抽象、概括 等过程,逐步认识到对象的本质属性,并且 用某一语词去表达该对象,就形成了概念。二、概念与语词、词项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 语言形式,二者紧密联系。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内容性质不同。概念的内容由认识对象决定,作为思维形 式有全人类性;语词的内容与认识对象之间 没有内在联系,作为语言形式有民族和地区 差别,如何指称和表达是约定俗成的。(2)形式不完全对应。任何概念都借助语词来表达,但不是任何 语词都表达概念;同一个概念可用不同语词 来表达;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 表达不同概念。(3)发展状况不同。两者都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3、但 是概念的发展速度较快,语词的发展速度较 慢。(因此出现了用旧语词表达新概念) 3、什么是词项词项特指概念在简单命题中充当主项和谓 项的词或词组。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概念具有的逻辑特征。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 性或本质属性。(即对象“是什么”)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 本质属性的对象。(即对象“是多少”或“是哪 些”)2、内涵与对象属性和外延与对象范围之 间的关系对象属性和对象范围是客观存在的,是 被反映者,当人们认识到并将其反映在概念 之中,就成为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只存 在于概念之中,是人的主观认识的反映者。如果两者都统一,就

4、说明人们的认识正 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3、什么是类、子类、分子和空类 类(母类):由若干小类组成的一个大类。 子类:组成同一大类对象中的每个小类。 分子:组成同一类中的每一个对象。 空类:分子数量为零的类。4、怎样才算明确使用概念使用概念时,既能说明所反映对象的本 质属性是什么(明确内涵),又能说明所指 的对象有哪些(明确外延);语言表达能够 让接受者明白易懂。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与空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进行划分。1、单独概念(1)定义:对象数量是一个的概念。(2)语词形式: 专有名词、 摹状词(摹状词是由时空序数词限制的词组、 由指示词限制的词组、由副词和形容词限

5、制 的词组。)2、普遍概念(1)定义:对象数量是两个乃至无数个的 某一类对象的概念。(2)有限外延与无限外延:有限外延普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是 可数的。无限外延普遍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是 难以统计或者不可数的。(3)语词形式:普通名词(词组)、形容词、动词等。(1)定义:对象数量为零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在现实中不存在具体的分子 ,但是可能存在于某些人的意念之中。 “零”也是数量,因此,空概念也有内 涵和外延。(2)语词形式:迷信类语词;科幻类语词;内部存在逻 辑矛盾的词组。3、空概念4、注意问题:(1)同一个语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时 表达单独概念,有时表达普遍概念。例:“向雷锋同志学习”。

6、“雷锋同志”回来了。(2)作为命题中的词项,如果前面用数量 词(量项)限制,成立的是普遍概念,不成 立的是单独概念。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群体进行 划分。1、集合概念(1)定义:以事物的群体作为反映对象的 概念。(2)适用情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群体 ,不适用于该群体内的个体。(表述某类事物总称的名词属于普遍集合 概念,如:词汇、纸张、船只、马匹等)2、非集合概念(1)定义: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 的概念。(2)适用情况:既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类 ,也适用于该类中的分子。例如:词、纸、船、马3、事物之间存在的两种联系(1)类与分子的联系:类由分子组成,其 中的每一个分

7、子都具有该类对象的属性。例:社会主义国家中国(2)群体与个体的联系:群体是由许多同 类的个体有机构成的统一体,其中的个体不 具有该群体的属性。例:篮球队某个篮球队员4、注意问题:(1)同一个语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时 表达集合概念,有时表达非集合概念。 (2)辨析的方法: 把概念作为命题的主项,用“每一个” 进 行限制,成立的是“非集合概念”,不成立 的是“集合概念”;把概念作为命题的谓项,用一个与之搭配 的单独概念作主项组成肯定句,成立的是“ 非集合概念”,不成立的是“集合概念”。三、正概念与负概念 1、正概念(肯定概念) :反映对象具有 某种属性的概念。2、负概念(否定概念) :反映对象不具

8、 有某种属性的概念。3、负概念的论域:一对相应的正、负概 念的外延所涉及的对象范围,即它们共同的 “邻近的属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具有还是不具 有某种属性进行划分。4、注意问题:(1)负概念的语词形式:带有否定意义的词组(2)同一对象既可以反映为正概念,也可 以反映为负概念。两种反映形式的外延有时 相等,有时不相等。例如: “虚词”与“非实词”“资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一、全同关系(同一、重合)1、特点:A、B两个概念的外延全同, 内涵不全同。例如:A、等角三角形(角的大小)B、等边三角形(边的长短)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除了 做同位语);在一句话中,可

9、以互为主语和 宾语替换使用。2、图示(见教材115)二、真包含于关系(种属、下属、被包含)1、特点:(种)概念A的外延小于并且被 包含于(属)概念B的外延之中,内涵多于 概念B。例如:A、棉花(种概念)B、经济作物(属概念)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并列 使用时在属概念前面加“承前总括语”(如: 等所有、等其他、等各种)。2、图示(见教材117)三、真包含关系(属种、上属)1、特点:(属)概念A的外延大于并且包 含了(种)概念B的全部外延,内涵少于概 念B。例如:A、学生(属概念)B、大学生(种概念)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并列 使用时在种概念前面加“强调限制语”(如 :特别是、

10、尤其是)。 2、图示(见教材118)四、交叉关系 1、特点:A、B两个概念的外延有而且只 有一部分重合,内涵不同。例如:A、青年(年龄)B、工人(职业)3、注意问题:一般不能并列使用;并列 使用时应适合“求同突举法” 。(突出几种交 叉关系的对象的共同点)2、图示(见教材119)五、全异关系A、B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一 般指同系列可比的不相容关系)。在全异关系中,如果A、B两个概念的外 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同时真包含于一个邻 近的属概念(C)之中,则它们之间的关系 又可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图示(见教材120)(一)矛盾关系1、特点:同层次的A、B两个种概念的外 延之和等于

11、其属概念(C)的外延,内涵相 否定或者相排斥。例如:白色、非白色;实词、虚词2、图示(见教材120)(二)反对关系1、特点:同层次的A、B两个种概念的 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内涵 相对立或者相排斥。例如:白色,红色;名词,动词2、图示(见教材121)1、全异关系的概念可以并列使用,但要 避免语句前后的“顾此失彼”。2、矛盾关系的概念一般表现为一正一负 ,有时也表现为两个正概念;反对关系的概 念一般表现为两个正概念。3、在思维过程中,如果两个对象是矛盾 关系,可以进行非此即彼的推演,如果是反 对关系则不行。(三)注意问题:第四节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一、定义1、什么是定义定义是(通过)

12、揭示概念内涵(而明确概 念)的逻辑方法。例如:期刊是定期出版的刊物。2、定义的构成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3、下定义的方法(步骤)(1)找(被定义项)邻近的属(概念);(2)找种差;(种差: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这一种对象 的本质属性与同属中的其他种对象之间的差 别。)(3)用定义联项组成定义。4、定义的种类(1)属加种差定义(四种)性质定义: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的性质。发生定义: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产生或形成的情况。功用定义: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的功能作用。关系定义:种差是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与另一对象之间的关系。(2)语词定义(两种)说明性语词定义:告知人们

13、某个语词的含 义。规定性语词定义:规定某个语词特指的意 义。5、定义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 错误(1)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已经揭示内涵 ,但不准确。)定义过宽:定义项外延大于被定义项外延。 定义过窄:定义项外延小于被定义项外延。(2)定义项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包含被定义 项。(没有真正揭示内涵)同语反复:定义项直接包含被定义项。循环定义:定义项间接包含被定义项。(3)定义一般必须用肯定句式和正概念。 否定定义:用否定句或者负概念下定义。(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定义含混:使用晦涩难懂不确切的语言。比喻定义:使用文学语言或者修辞手法。小结:第一、二条从揭示多少内涵和是 否揭示真正内涵的角度作规定

14、;第三、四条 从使用什么句式及语言是否明确的角度作规 定。二、划分1、什么是划分划分是(通过)揭示概念外延(而明确概 念)的逻辑方法。例如:句子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祈使句。2、划分的构成母项:被划分的属概念子项:划分出来的种概念根据:作为划分标准的属性3、划分的种类按子项的层次分: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按子项的数量分:二分法和多分法4、划分与分解、分类(1)划分与分解的区别:划分是划属为种;分解是化整为零。(2)划分与分类的关系:联系:划分是分类的基础,分类是划分 的特殊形式;任何分类都可以叫做划分,但 不是任何划分都可以叫做分类。区别:对根据的要求不同(划分可用一 般属性,分类须用本质属

15、性);实际作用不 同(划分具有临时性;分类具有长期性)。5、划分的规则与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1)划分必须相称。(母项的外延与子项的外延之和相等) 划分不全:母项外延大于子项外延之和。多出子项:母项外延小于子项外延之和。例如:医院挂号处公告:15岁以下的病人挂儿科 ,15岁以上的病人挂普通科。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摄影、雕塑等。(2)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混淆根据:划分子项时用的根据不同一。例如:戏剧有悲剧、喜剧、歌剧、独幕剧。(3)划分出来的子项应互相排斥。子项相容:子项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全异 关系。小结: (1)第一条规定了母项和子项的关系,第 二条规定了使用的根据,第三

16、条规定了子项 之间的关系。(2)第一条是最基本的规则,第二条和第 三条既密切联系又各自独立,违反第三条必 定同时违反第二条,但是,违反第二条未必 同时违反第三条。三、限制1、外延和内涵之间的反变关系 2、什么是限制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 延而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3、限制的方法:(1)加词(种差)法:教师中学教师(2)换词法:文学作品小说4、限制的规则与常见的逻辑错误(1)限制与被限制的两个概念之间必须是 属种关系。(尤其要注意集合概念)例如:群岛西沙群岛瓜傻瓜(2)单独概念不能限制。例如:太阳早晨的太阳限制不当:不应该限制或者限制无效。四、概括1、什么是概括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 延而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2、概括的方法:(1)减词(种差)法:中学教师-教师(2)换词法:小说-文学作品3、概括的规则与常见的逻辑错误(1)概括与被概括的两个概念之间必须是 种属关系。例如:电笔笔;巴黎公社农村人民公社(2)外延最大的哲学范畴不能概括。例如:物质、精神;时间、空间;内容、形式概括不当:不应该概括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