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词义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288500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 词义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七课 词义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七课 词义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七课 词义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七课 词义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课 词义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 词义关系(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词义关系一、同义词 1.什么是同义词 同义词是指语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同义词的本质特性,就是“有同有异”,即在其指称意义(概 念意义、理性意义)或附加意义(语意轻重、感情色彩、语体风 格等)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学习同义词,我们既要 明其“同”,更要求其“异” 。例如: 饥、饿这两个词都有“吃不饱”、“肚子饿”之义 ,说文:“饥,饿也。”“饿,饥也。”但两者在“馁”(不饱)的 程度上,却有不同。正字通:“饿,饥甚。”“饥”是一般的 吃不饱,“饿”是完全没有食物吃。例如,韩非子饰邪:“ 语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 饥,无一旬饿。”左传宣

2、公二年:“初,宣子田于首山, 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贫、穷这两个词都有“贫穷”之义。“贫”的本义是缺少钱 ,说文:“贫,财分少也。”“穷”的本义是“极”、“尽”,常用 以指仕途不得志。“贫”的反面是“富”,“穷”的反面是“达”。“穷”的 引申义是“贫穷”、“穷困”,与“贫”同义。但“穷”在程度上高于“贫” 。左传昭公四年:“分贫振穷。”孔颖达疏:“大体贫穷相类, 细言穷困于贫。贫者家少财货,穷谓全无生业。”荀子大略 :“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至无有者穷。” 听、闻“听”表示一般性的用耳朵接受声音的行为,说 文:“听,聆也。”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 哭于墓者

3、而哀,夫子式而听之。”“闻”则既表示“听”的动作,又 表示“听”的结果,义为“听见”,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 而不见,听而不闻。” 2. 怎样辨析同义词 (1) 搞清词义所指对象的差异。 商、贾()这两个词都指做买卖的行为和做买卖的人 ,但所指对象并不完全相同。“商”指往来行商,“贾”指设店售货 。白虎通商贾:“行曰商,止曰贾。商之为言章也,章其 远近,度其有无,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周礼地宫司市 :“以商贾阜货而行布。”郑玄注:“居卖物曰贾。”说文: “贾,坐售卖也。”由于所指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古代有“行商坐 贾”之说。v 门、户这两个词都指房屋的出入口,但所指对象有 异:说文:“门,闻

4、也。从二户,象形。”“户,护也。半门曰 户,象。”玉篇:“门,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户,在区域 曰门。”“户,所以出入也。一扉曰户,两扉曰门。”由上述材料 可知,“门”和户”的差别是:“门”是两扇的,“在区域”,即大门; “户”是一扇的,“在堂房”,即房门。 v 书、籍这两个词都是指“书本”。但“书”偏重于文字内 容,籍”偏重于簿册档案。说文解字叙:“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如也。”正字通:“凡载籍谓之书。”说文:“籍, 簿书。”释名:“籍,籍也,所以籍疏人名户口也。”作动词用 时,“书”强调“书写”,“籍”强调“登记”。 府、库这两个词都指收藏物品的库房,但“府”指收 藏文书财物的库房,“库”指

5、收藏兵车武器的库房。说文:“ 府,文书藏也。”“库,兵车藏也。”礼记曲礼下:“在库 言库。”郑玄注云:“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吕氏春秋分职 :“叶公入,乃发太府之货(财物)与众,出高库之兵(武器)以赋 民。”句中“府”、“库”的差异十分清楚。(2) 辨明行为方式状态的不同 哭、泣、号、啼这四个词都指“哭”,但是其方式状态 不同。“哭”指有声的哭,说文:“哭,哀声也。”论语 先进:“颜渊死,子哭之恸。”史记高祖本纪:“汉王闻 之,袒而大哭。”“泣”一般指无声或低声的哭,说文:“泣 ,无声出涕曰泣。”段玉裁注:“哭下曰:哀声也。其出涕 不待言,其无声出涕者为泣。此哭、泣之别也。” “号”的本义是高

6、声呼叫,引申指带着言词诉说的呼号,汉 书刘向传:“而号曰:骨肉复归于土,命也。”颜师古注 :“号,谓哭而且言也。”颜氏家训风操:“礼以哭有言者 为号。”庄子养生主:“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 “啼”指放声大哭,悲痛之声甚于“哭”,庄子骈拇:“枝于 手者,龁之则啼。”(“枝于手”指大拇指旁歧生一指,成六指; “龁”是“咬”、“咬掉”之义。) 观、察、看、望这四个词都有“看”义,但“看”的方式不 同。“观”指有目的地细看,说文:“观,谛视也。”段玉裁注 :“审谛之视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及曹。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韩愈答刘正夫 书:“夫百物朝夕所见者

7、,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 观而言之。”“察”指翻来覆去细细审看,力图看出究竟,说文:“察, 覆也。从宀、祭。”徐锴说文系传:“察,覆审也。从宀, 祭声。”段玉裁注:“从宀者,取覆而审之;从祭为声,亦取祭 必详察之意。”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看”的本义是以手加额遮目而望,说文:“看,睎也。 从手下目。”桂馥说文义证:“九经字样:凡物见不审 ,则手遮目看之,故看从手下目。”徐锴说文系传:“以手 翳目而望也。”“望”指向高处、远处看,释名释姿容:“望,茫也,远 视茫茫也。”玉篇:“望,远视也。”诗经卫风河广:“ 谁

8、谓宋远,予望之。”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 (3) 分析词义褒贬感情的差别 周、比这两个词都有“与人亲密”之义,但“周”是褒义,“ 比”是贬义词。“周”的本义是“密也”,从用口会意,引申为“亲密” ,表示人与人的关系;“比”的本义是“密也”,从二人会意,专指 人与人的关系亲近。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 而不周。”何晏注:“孔(安国)曰: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杀、弑这两个词都有“杀死”之义,但“杀”重在叙述事实 ,是中性词;“弑”是臣子杀君,儿子杀父,重在“正名”,古代是 贬义词。说文:“杀,戮也。”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史记

9、项羽本纪:“项伯 杀人,臣活之。”说文:“弑,臣杀君也。”段玉裁注:“述其 实则曰杀君,正其名则曰弑君。春秋,正名之书也,故言 弑不言杀;三传,述实以释经之书也,故或言杀、或言弑。” 周易坤卦:“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 由来者渐矣。”左传宣公十八年:“凡自内虐其君曰弑,自 外曰戕。” 征、伐、侵、袭这四个词都指发动军事进攻,但词义的 感情色彩不同。“征”是褒义词,用于“上(天子)”攻“下(诸侯)”、“有道”攻“无道” 。尚书胤征孔安国传:“奉辞伐罪曰征。”孔颖达疏:“奉责 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 “伐”本是中性词,指敲钟击鼓公开宣战,孟子告子下: “是故天子讨而不伐

10、。”焦循正义:“讨者,上讨下也。伐者,敌 国相征伐也。”“伐”常同“征”连用,因此也发展成褒义词,如柳 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 威。”“侵”是贬义词。“侵”指不宣而战,侵犯别国,如左传庄公 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句中“侵蔡”是不宣而战 ,“伐楚”是公开征讨。“袭”则是中性词,指秘密偷袭,乘人不备以轻兵锐卒发起突 然袭击。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 ,轻曰袭。”“袭”也用于贬义,如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 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4) 辨析词义轻重程度的差别 眷、

11、顾这两个词都有“回头看”的意思,但程度不同。“顾 ”指一般性的回头看,说文:“顾,还视也。”诗经桧风 匪风:“顾瞻周道,中心怛矣。”毛亨传:“迴首曰顾。”“眷”指 深深地回头看,说文:“眷,顾也。”段玉裁注:“顾者,还 视也;眷者,顾之深也。顾止于侧而已,眷则至于反。”诗经 大雅皇矣:“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疾、病这两个词都表示病和生病,但“疾”一般指轻病,“ 病”则指重病、重伤。说文:“疾,病也。”段玉裁注:“析言 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论语秦伯:“曾子有 疾。”说文:“病,疾加也。”玉篇:“病,疾甚也。” 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 v抑、按这两个词都表示用手向下压,但

12、轻重程度不同, “抑”的语意重于“按”。说文:“抑,按也。”“按,下也。” v 知、识这两个词都有知道、懂得、了解之义,但“识” 的语意重于“知”。“知”表示一般性的知道、晓得, “识”则强调“ 认得”或比较深刻的了解、识别。v(5) 区分词义适用范围的差异 v 官、吏这两个词都有“官员”、“官吏”的意思,但词义 适用的范围不同。v “吏”的词义范围小,只用来表示官员,说文:“吏,治 人者也。”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汉代以后,则专指小官和差役,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v “官”的词义范围大,可以表示职位较高的官员,说文 :“官,吏事君也。”周易系辞下:

13、“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孔颖达疏:“其诸侯以下及 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 也可以表示“官府”,如礼记玉藻:“凡君召,在官不俟 屦,在外不俟车。”注:“官,谓朝廷治事处也。”也可以表示“官 职”,如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等等。v再如:躬、身、 击、攴(6) 认清同义词使用条件和语法功能的不同畏、惧这两个词都有“害怕”之义,但语法功能不同:“畏 ”多用作及物动词,可带受事宾语,如诗经大雅烝民:“不 侮矜寡,不畏强御。”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 首畏尾,身其余几?”“惧”则多用作不及物动词,如论语子罕 :“仁者不

14、忧,勇者不惧。”“惧”活用为使动,可带宾语,如 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句中的“畏死”是“害怕死” 之义,“畏”是及物动词;“惧之”是“使之惧”之义,“惧”是不及物 动词作使动。“惧”有时也用作及物动词,如左传庄公十年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v 适、往这两个词都有“到”、“去”之义,但“适”()一 般用作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如诗经郑风缁衣:“适子 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 飡而反,腹犹果然。”“往”则用作不及物动词,如周易系辞下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史记项羽本纪:“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3.同义词辨析举例购、买“

15、购”的本义是“悬赏征求”、“重金收买”,说文 :“购,以财有所求也。”段玉裁注:“县(悬)重价以求得其物 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买”的本义是“ 市也”,即花钱买物,如淮南子说林:“然酤酒买肉,不离 屠沽之家。” 偷、窃“偷”在上古主要作“苟且”、“轻薄”讲,如礼记 表记:“安肆曰偷。”郑玄注:“偷,苟且也。”论语泰伯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邢昺疏:“偷,薄也。”汉代以后,“ 偷”产生了“盗窃”义,如淮南子道应:“楚有善为偷者。”“窃 ”的本义就是“偷盗”,玉篇:“窃,盗也。”尚书微子:“ 今殷民乃攘窃神只之牺牷牲用,”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 人圜圃,窃其桃李。” v 互、相都有“交互”、“互相”之义。但“互”只表“交错”( 此义系由本义“绞绳的工具”发展引申而来,如汉书谷永传 :“百官盘互,亲疏相错。” 而“相”不仅表“互相”即“甲对乙,乙 对甲”的关系,如周易系辞上:“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庄 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而且 表“单相”即“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