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国有企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28663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国有企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国有企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国有企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国有企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国有企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国有企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国有企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国有企业作者:冷酷的哲学 文章发于:四月网最近世界银行的报告又再次让很多网民的目光放到了“国企私有化”这么一个老问题上。我一直想写一写关于国企的东西,但是直到最近我才觉得确实有这个必要下笔写一点东西。这篇文章,我主要想尝试着讨论这么几个问题:零、国企有哪些类型一、为什么我们需要国企二、流行的国企私有化的理由以及其谬误之处三、为什么我们需要警惕一些私有化的声音四、国企在国与国经济竞争中的价值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企和国企经营体系因为我毕竟不是经济学者,所以行文粗鄙,想必谬误甚多。希望有识者不吝指出,我也好逐步修改加强。零、国企有哪些类型我们今天视野中的国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第一种叫做竞争性国企,第二种叫做福利性国企,第三种叫做外部性强的产业的国企。竞争性国企,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就是一般的商业企业,只不过控制权或控股权在政府手里。比方说中兴、长虹等。这些企业在基本公平的市场规则下与外企、私企竞争,并生存下来。他们主要依靠的是自身的竞争力,提供的是一般的商品。这类企业可以看作是国家资本力量的具体存在形式。当然,现在很多竞争性国企仍然能够获得超出一般民企的支持力度。这一方面是我们的市场竞争制度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国企也多少承担一些强制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付出了不小的成本。在这个方面,政府仍然需要加强。而福利性国企则不同,比如中国铁路,这类国企的存在目的在于提

3、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保障。它们往往是呈现垄断的、非盈利的经营形式。在讨论国企时,需要将两者严格分开。这两者的存在形式、经营理念和作用都是完全不同的。最近有人转的张五常的国企十条,恰恰将这两者都混淆为了竞争性国企,认为凡是亏损的企业都是不该存在的。这首先就没有看清,有一些国企是为了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保障而存在的,并不是为了盈利,这类企业有时就需要政府注资或补贴才能持续。而强调国企不能与民争利的人则忽视了竞争性国企这种国有资本力量的存在形式。这种形式也是必要的。第三种国企比较特别。有一些特殊的国企盈利丰厚,领域不允许或限制私营资本进入,外国产品也被禁止进入或客以重税。这种国企第一眼看过去,是最让自由市

4、场经济的信徒愤恨的。这种国企就叫做外部性强的产业的国企。什么叫做“外部性”(Externality),这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说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祉,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界外成本、界外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以上引资中文维基百科)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烟草业。广泛吸烟所带来的社会医疗成本上升,是不会被烟草公司支付的。还有比如说军火业,他们盈利最好的时候是战争时期,所以军火资本集团往往会推动国家进行更激烈的对抗、冲突乃至战争,而战争所导致的社会成本,也是几乎不会被军火公司支付的。 这类外部性强的产业,有必要受到国家的严格

5、控制,用其巨额利润来直接补贴其造成的社会成本,防止其巨额利润形成利益集团而把国家政策引向歧途。这类特殊的国企存在领域比较狭小,所以本文不作进一步论述。我们下来就讲一讲为什么这些国企都是必要的。一、为什么我们需要国企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如果不加节制,呈现的是一种“损不足而益有余”的形态。也就是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随着贫富差距加大,阶层流动性就会下降,社会就会失稳,最后让所有人都付出代价。因此,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二次分配。换言之就是需要由政府来进行“损有余而益不足”的工作。现代发达国家政府的二次分配,其根本理念并不是把大家的收入差距都抹平,而是通过对基本的公共服务

6、进行保障而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尽可能公平的起点。与此有关的公共服务包括(并不限于):医疗、交通、通讯、教育、治安、消防、饮水、部分食品供给(如食盐)等等。其中一些服务,因为每个人的需求程度不同而要进行一定的收费,或者因为要涉及一部分商品的收购和销售,所以政府会以国有企业形式提供这类公共服务。这就是福利性国企。福利性国企控制着关系到民众基本生活和发展权益的重要领域,起到公平分配和防止突发事件的作用。其主要公共服务往往是微利或亏本的。比方说中国铁路,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廉价的快速长途旅行。这一基本服务是公民能够更好地就业的基本保障之一。这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因素。(说句题外话,当年颇有人觉得中国铁

7、路不应该引进外国高铁技术而应该等待本土高铁技术发展成熟。这恰恰就没有看清,中国铁路的存在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自己的铁路技术,而是为了提供基本服务和刺激经济发展,所以中国高铁技术的生死其实是它考虑的次要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铁路的客运服务是亏本的。铁路票价在十年中都没怎么上涨。一直是呈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态度。这并不奇怪,欧美很多国有铁路公司都是微利或亏本的。美国一些城市里的政府经营的公交公司也是类似。这就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企业的特点。不过中国毕竟是从全公有制发展而来的,福利性企业的存在形式也和欧美不同。中国的福利性企业,往往有自己盈利的一面。比方说中国铁路,其货运服务就是盈利的。事实上,我认为这是

8、比欧美公有企业高明的一面。为什么我这么说呢?我们结合一个对福利性国企的常见否定看法来说一说。这种否定看法是这样讲的:国企的经营效率很低(这个问题我们在后面详细讨论),所以无论是什么领域都不如让私企来做;当然,基本公共服务是注定要亏本的,所以为了能让私企来做这个服务,政府就应该提供补贴。这个想法是几乎自洽的。国企效率低-应该由私企做;私企要盈利-政府应该提供补贴。但是这个想法恰恰忽略了两点,那就是“补贴是从哪里来的,盈利又去了哪里”。我们这样来稍微举个简单点的例子。铁路分客运和货运服务:正常情况下,客运成本是 80,售票收入是 30;货运成本是 30,收入是 80。当全部都公营的时候正好相抵,不

9、盈利也不亏本。如果要私营企业来,我们假定它能效率高些(其实从英国的案例看,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客运成本70,售票收入 30,货运成本 25,收入 80。如果全部私营,公司可以盈利 15。但是私营企业无利不起早,要想吸引私营企业经营客运,政府必须将客运补贴至盈利。也就是说,政府至少要补贴 41 才行。那么我们反过来看,全部公营时,社会总支出是铁路公司的客运收入加货运收入,为 110,而全部私营时社会总支出是两个收入加补贴,是 151。要知道支付客运收入和货运收入的,都是使用者,但是支付补贴的则是所有纳税者。这 41 的补贴最后就落到了私营公司老板或者主要持股人手里,而这些人,恰恰是富人。换句话

10、说,政府补贴私营企业来提供公共服务,其结果,就是全民补贴富人。本来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损有余而益不足”,而以这种方式提供公共服务,确根本就是“损不足而益有余”,这与政府执行二次分配的公平性方针是从根本上就相悖的。所以,从另一个方面讲,允许福利性国企经营一部分相关的盈利项目,可以有效降低国民负担。阻止贫富分化。从广阔的意义上看,政府还提供了很多根本不可能有也不应该有盈利的公共服务,比如初等教育、比如治安、比如国防。这些公共服务的资金都来源于大家纳的税。但是税率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政府需要进行投资,来减少政府开支对税收的依赖。利用政府持有的资本力量来获得执行基本公共服务的资

11、金。有一些人抨击说这是与民争利。可依我来看,这根本就是与“富”争利,并无不可。欧美很多社保基金都有一定的比例在股市里进行保守投资,这其实也是是另一种形式的“与民争利”。所以事实上,对于政府而言,要提供公共服务,就要有收入。高级的公共服务,比如免费医疗,免费高等教育,就需要有巨额政府收入。这种收入不从税收里来,就必须从“与民争利”里来,而当税收已经告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后者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比前者要小得多。这也就是竞争性国企的必要性所在。他们在市场中按照公平的市场规律与民营企业竞争,通过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为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一部分的资金。更全面地说,竞争性国企也好,将社保基金投放到股市也好,都是

12、国有资本力量自我增值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竞争性国企,往往可以采用股份制的方法,与私人资本共存共荣。我觉得不应该把国有资本与私营资本对立起来。国有资本也不过就是诸多资本力量中的一支。只要公平的市场规则能够确立,国有资本也可以是市场中的一个优秀的参与者。当然,针对国有企业的否定意见是很多的,我们下来逐一分析一下。二、流行的国企私有化的理由以及其谬误之处我们从最简单的说起:1. 国企资产没有明确的所有者,经营者没有产权,所以经营者就不会尽心尽力,所以国企经营肯定差。茅于轼最近还提到过这个 8、90 年代的陈旧观点。其实我们看看欧美大型企业,很多都上市了,股东无数,而且执掌企业的 CEO 一

13、般也不是这个企业的主要持股者。所以,换句话说,欧美那些股份制的跨国企业,其实执掌的人也不是所有者,但是他们还在经营维持着。顶多是 CEO 有额外的股份认购权,这和给与足够的绩效奖励区别并不大。而作为经营者的监督人,国资委完全可以执行和董事会类似的工作,并雇用职业经理人经营国有企业。有人觉得经营者没有产权,所以投资什么的都不会用心。这种问题确实存在,事实上欧美大型跨国企业里这种问题也时有发生。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和时间,所有权总是会和经营权脱离的。这个时候问题就在于如何监管了。而监管这个问题,只要有合适的制度,国资委、人大和诸多民众的监督,效力并不会比松散的股东大会来得弱。现在的国企监管制度并不完善

14、,但这并不是私有化的理由。因为制度可以逐步完善,国企一旦私有化,再重新建立就太难了。所以所谓国企经营者没有产权的问题根本就是个伪问题。2. 国企非常浪费,我们要它做什么?每到爆出诸如中石油天价吊灯、某国企高额招待费之类的丑闻的时候,就有人开始鼓吹私有化。这是我见过的最可笑的私有化的理由。国企现在的确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是私有化以后,老板赚了钱,跑到外国去买游艇、买球队,那些还和我等小民有一毛钱的关系么?国企的浪费性支出,我们还可以监督、声讨。尤其是随着中国政治可能的逐渐改良,民众对这些问题的发言权也会越来越大。如果私有化了,这些赚到的钱,我们还有任何发言权么?与私人老板拿走盈利相比,现在国企的这

15、些浪费简直不值一提。当然,这并不是说,国企目前的这些行为不需要监督。这当然需要监督、需要反对。但是私有化绝不是符合平民利益的解决方案。3. 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干扰市场,所以不应该存在这是经典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调。前面第一个论调其实是这个论调的衍生品。其实这个论调是站不住脚的。对于竞争性国企,或国有资本大量存在的复合所有制企业,都是在市场里拼杀出来的,或至少应该在市场里拼杀出来(目前可能还存在一些政策倾斜)。这类企业如果效率低下就会被市场淘汰。那么福利性国企的领域由私企来执行,效率会不会变高呢?这里就要举出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了:欧美医疗产业对比。美国私营医疗体系现在一年人均医疗花销(政府及个

16、人总合)达到七八千美金,而美国人均寿命低于英国。英国以公立医疗体系为主,这个体系虽然被人诟病非常多,但是英国人一年人均医疗开销(政府及个人总合),只有两三千美金。换句话说,英国人均两三千美金的公立医疗体系达到的效果至少不差于美国人均七八千的医疗体系。这效率对比高下立判。所以经营效率的高低,与究竟为谁所有并没有本质关系。有本质联系的是管理、监管的能力和强度。 4. 国企僵化,不利于创新。这是少见的还算能成立的。但是一般来说,并不是不利于创新,而是不灵活。现在反过头来看,国有的公司、研究所,创新也不见得就比国内的私有公司差。事实上大公司内部的创新都是按部就班的,唯有小公司才需要有灵活性来突破大公司的规模、成本优势。因此我也同意,国企形势不适合小公司。更准确地说是大资本都不适合小公司。大资本的所有者并不会事必躬亲,也不会参与经营小公司,而小公司经营所需要的额外的灵活性就得不到满足。所以竞争性国企都应该是大企业。反过来说,国有的小企业也很难竞争得过民营小企业,只要市场规则公平,并不需要刻意排斥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