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五年级《小牧笛》说课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281518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五年级《小牧笛》说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小牧笛》说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小牧笛》说课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小牧笛》说课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小牧笛》说课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五年级《小牧笛》说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五年级《小牧笛》说课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音乐五年级小学音乐五年级小牧笛小牧笛说课设计说课设计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小牧笛说课设计洞泾学校 林菁一 说教材、说学生教材分析:1、 小牧笛选自上音版音乐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1)欣赏、学唱具有浓郁民族民间风格特点的乐曲、歌曲,感悟民族文化,使学生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情绪,抒发对生活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2)音乐知识技能方面涉和认识 2/4、3/4 变换拍子,并能用正确的节拍、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也可用较规范的动作为歌曲指挥;初步认识我国常见民族乐器笛子。本课为本单元第一课时综合课。我选择的内容是:学唱歌曲小牧笛和欣

2、赏乐曲牧笛 。正确听辨、拍击 2/4、3/4 节奏乐句,并能用正确的节拍、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2、歌曲小牧笛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商调式,为一段体结构,2/4、3/4 变换拍子。节拍、节奏的变化使歌曲充溢生气,歌词朴素、简练,生动地勾勒出农村风景画,抒发了小朋友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滑音,使歌曲充溢浓郁的民族风格。3、乐曲牧 笛作于 1958 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创作的舞蹈音乐改编的,也可称为新小放牛 。表示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引子清新明快,将人们带到了新的农村生活。第一段小快板表示了年轻人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

3、情。第二段慢板优美、动人,抒发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 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从技巧上说,乐曲的演奏能随情所至,充沛恰当的运用了气息控制,深刻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是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幼稚交错的矛盾时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欲、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考虑、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我校虽地处农村,有特长的学生寥寥无几,但通过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也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五年级的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和探索、发明音乐的

4、活动能力较强,喜欢律动和各类音乐活动,具有一定的识谱和拍击节奏乐句的能力。教学目标:课标中提出音乐课程的定位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课程” 。音乐教育的审美,往往表示为人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愉悦感。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创设艺术环境、渲染情感氛围,在审美体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当中。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演唱歌曲小牧笛 ,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抒发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2、欣赏乐曲牧笛 ,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想象牧童骑

5、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悠然惬意的田园生活。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自然、明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小牧笛说课设计洞泾学校 林菁一 说教材、说学生教材分析:1、 小牧笛选自上音版音乐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1)欣赏、学唱具有浓郁民族民间风格特点的乐曲、歌曲,感悟民族文化,使学生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情绪,抒发对生活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2)音乐知识技能方面涉和认识 2/4、3/4 变换拍子,并能用正确的节拍、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也可用较规范的动作为歌曲指挥;初步认识我国常见民族乐器笛子。本课为本单元第一课时综合课。我选择的内容是:学唱歌

6、曲小牧笛和欣赏乐曲牧笛 。正确听辨、拍击 2/4、3/4 节奏乐句,并能用正确的节拍、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2、歌曲小牧笛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商调式,为一段体结构,2/4、3/4 变换拍子。节拍、节奏的变化使歌曲充溢生气,歌词朴素、简练,生动地勾勒出农村风景画,抒发了小朋友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滑音,使歌曲充溢浓郁的民族风格。3、乐曲牧 笛作于 1958 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创作的舞蹈音乐改编的,也可称为新小放牛 。表示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引子清新明快,将人们带到了新的农村生活。第一段小快板表示了年轻人在放牧嬉

7、戏时的快乐心情。第二段慢板优美、动人,抒发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 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从技巧上说,乐曲的演奏能随情所至,充沛恰当的运用了气息控制,深刻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是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幼稚交错的矛盾时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欲、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考虑、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我校虽地处农村,有特长的学生寥寥无几,但通过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也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五年级的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和探索

8、、发明音乐的活动能力较强,喜欢律动和各类音乐活动,具有一定的识谱和拍击节奏乐句的能力。教学目标:课标中提出音乐课程的定位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课程” 。音乐教育的审美,往往表示为人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愉悦感。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创设艺术环境、渲染情感氛围,在审美体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当中。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演唱歌曲小牧笛 ,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抒发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2、欣赏乐曲牧笛 ,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9、,想象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悠然惬意的田园生活。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自然、明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小牧笛说课设计洞泾学校 林菁一 说教材、说学生教材分析:1、 小牧笛选自上音版音乐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1)欣赏、学唱具有浓郁民族民间风格特点的乐曲、歌曲,感悟民族文化,使学生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情绪,抒发对生活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 (2)音乐知识技能方面涉和认识 2/4、3/4 变换拍子,并能用正确的节拍、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也可用较规范的动作为歌曲指挥;初步认识我国常见民族乐器笛子。本课为本单元第一课时综合课。我选择的内

10、容是:学唱歌曲小牧笛和欣赏乐曲牧笛 。正确听辨、拍击 2/4、3/4 节奏乐句,并能用正确的节拍、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2、歌曲小牧笛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商调式,为一段体结构,2/4、3/4 变换拍子。节拍、节奏的变化使歌曲充溢生气,歌词朴素、简练,生动地勾勒出农村风景画,抒发了小朋友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滑音,使歌曲充溢浓郁的民族风格。3、乐曲牧 笛作于 1958 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创作的舞蹈音乐改编的,也可称为新小放牛 。表示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引子清新明快,将人们带到了新的农村生活。第一段小快板表示了年

11、轻人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第二段慢板优美、动人,抒发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 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从技巧上说,乐曲的演奏能随情所至,充沛恰当的运用了气息控制,深刻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是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幼稚交错的矛盾时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欲、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考虑、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我校虽地处农村,有特长的学生寥寥无几,但通过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也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五年级的学生体验、感

12、受音乐和探索、发明音乐的活动能力较强,喜欢律动和各类音乐活动,具有一定的识谱和拍击节奏乐句的能力。教学目标:课标中提出音乐课程的定位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课程” 。音乐教育的审美,往往表示为人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愉悦感。我们在音乐教育中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创设艺术环境、渲染情感氛围,在审美体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当中。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演唱歌曲小牧笛 ,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抒发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农村的真挚感情。2、欣赏乐曲牧笛 ,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想象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悠然惬意的田园生活。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自然、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