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273513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7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2010年高考全国卷原文见第一节)把文言文 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5分) 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答案: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 吾曹计功,何面目也!”(5分) 译文: 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 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 们;面目,脸面。 答案: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

2、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 叹息说:“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 么脸面呢!”2(2010年高考全国卷原文见第一节)把文言文 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 解析:注意“会”“遣”“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 的翻译。 答案: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 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 日月争明邪! 译文:_ 解析: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 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 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

3、 通假字、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 原文语境吻合。 答案: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 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 吗!3(2010年高考山东卷原文见第一节)把文言文阅 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 事之。(4分) 译文: _ _解析:注意实词:“复”,又;“故”,原来的。注意词类活用:“师”,名词作状语,像侍奉老师一样。注意全句的文意,省略的成分要补出来。每一个分句1分,没补出主语扣1分。答案: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

4、奉他。(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译文: _ _ 解析:注意实词:“数”,屡次;“干”,求取,引 申为“求见”。虚词“以”,凭借。“见”表被动。第 一个分句2分,第二个分句1分。 答案: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或“拜见”)许多 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或“相信”)。(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 分) 译文: _ _ 解析:注意实词:“咎”,责备;“讥”,讥讽。第一 个分句1分,第二个分句2分。 答案: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 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4(2010年高考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 线的部分

5、断句。(5分)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 尝 学 射 矣 始 也 心 志 于 中 目 存 乎 鹄 手 往 从 之 十 发 而 九 失 其 一 中 者 幸 也。有善射者,教 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 皆有法焉。一 法 不 修 一 病 随 之 病 尽 而 法 完 则 心 不 期 中 目 不 存 鹄 十 发 十 中 矣。 (取材于苏轼仁说)答案: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参考译文: 孟子说:“仁德的人就像学射箭,发箭而射不中 ,就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

6、”我曾经学过射箭, 刚开始的时候一心想射中,眼睛看着靶子,手顺 着方向射去,十发九不中,射中的一箭,也是由 于侥幸。有位善射箭的人教我从自身找原因,握 稳机关,双脚合乎规矩,四肢和身体的每个关节 ,都要有一定的章法。一个姿势做不好,就会有 一种毛病随之而来。所有的毛病都改掉了,章法 也就学完备了。这时就是心里并不想着射中,眼 睛没有看着靶子,也会十发十中。5(2009年高考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 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而 尚 仁 义 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7、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 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 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 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解析: 回答本题,可借助“苟”“则”的作用先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篇”“辞句”“不已”后,“古者”前应断开。答案: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参考译文: 读您写的一百多篇文章,确实都是以内容文气为 先,而以辞采章句为后,敬仰古人,崇尚仁义,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再加上您的学问,那么古代 作者(的水平)

8、不是难以达到的。古代的作者生不逢 时,就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文章,谋求自己的文 章在后世能遇到知音。从两汉以来,富贵的人有 成百上千,现在看来,声势光明磊落的,谁像司 马迁、司马相如、贾谊、刘向、扬雄这些人,这 些人难道也仅仅追求在当时的声名吗?一、关键实词的翻译翻译题中,几乎每个需要翻译的句子都包含重要的实词,而重要的实词往往是答案的赋分点,考生只要能准确译出其中的重要实词,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因此翻译句子要想得高分甚至满分,首先要准确翻译关键实词。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找准关键词)昔郑之间,有躁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弈不胜而啮其子。人曰:“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之乎?”弗喻

9、,卒病躁而死。【注】 鹄():箭靶的中间部位。例例1 1译文:_ 【解析】 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的翻译。躁:性情 急躁。碎:粉碎。弈:下棋。盍:何不。喻:明白 。卒:终于。 【答案】 过去,郑国有个性情急躁的人,射箭射 不中箭靶的中间部位,就把箭靶毁掉(砸坏),下棋 下不赢,就咬棋子。有人劝他说:“这并不是箭靶 和棋子的过错,何不(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反思 一下),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他不明白(不懂得 、根本听不进去)这个道理,终于因为急躁的毛病( 犯急躁的毛病)死掉了。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译出活用词)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 而能贵人者,

10、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 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译文: _例例2 2【解析】 “达人者”的“达”为使动用法,翻译的时候要体现出来。【答案】 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参考译文:孔子曾说:“自己本身富裕又能使别人富裕的人,想穷是不可能的。 自己高贵又能使别人高贵的人,想低贱是不可能的。自己通达又能使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注意古今异义词) (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 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报任安书) 译文: 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_例例3 3【解析】 古今异义也是

11、高考翻译题考查的重点 ,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1)句中“人情”为“人之 常情”的意思,“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2)“夫人”为“那个人”的意思,翻译的时候要准确 翻译。 【答案】 (1)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 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被正义公 理激愤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 况。 (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技巧点拨 1译出古今异义词等关键词。 对于古今异义词,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 可以今义当古义。 示例: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 译文: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 子。 其中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

12、是指女子相貌好看 ,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 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2该翻译的一定要翻译出来。示例: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文: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3词语翻译要恰当。示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文: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二、关键虚词的翻译高考翻译题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并非特别严格,翻译时基本含义准确即可。但是如果涉及句式问题,就应该特别注意。尤其是由文言

13、虚词“引起”的倒装句,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往往不同,翻译时要仔细辨析。翻译下面的三个句子。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译文: _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_ (3)断头置城上,脸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 译文: _例例4 4【解析】 (1)介词“于”是一个关键词,它造成了 句子的倒装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应调整语 序,“寒于水”应翻译为“比水还寒冷”。(2)“于”字 造成了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要调整为正常的语 序,“见欺于王”应翻译为“被大王欺骗”。 (3)要细 心发现省略了的虚词。在古代汉语中,介宾结构 中的虚词常出现省略的情况,翻译时须要根据文 意

14、加以补充。本题中“置”后省略了介词“于”。【答案】 (1)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寒冷。(2)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又辜负赵国。(3)砍掉的头颅被放置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技巧点拨 1对于在句中起作用的词语翻译时一定要有体 现。 示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译文:(齐国)亲近秦国不帮助五国。 其中的“而”字没有翻译出来,这是一个表示转折 关系的虚词,不翻译出来句子的转折关系就表达 不出来了。2对于该删除的词语在翻译时要删掉。 示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 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 ,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 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 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