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四首》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272691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物诗四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咏物诗四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咏物诗四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咏物诗四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咏物诗四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物诗四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物诗四首》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竹石画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背诵以前学过的两首咏物诗:于谦背诵以前学过的两首咏物诗:于谦石石 灰吟灰吟和郑板桥的和郑板桥的题竹石画题竹石画 咏物诗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步骤: 1、意象分析。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 把握和刻画。2、情感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 的感情。 3、手法分析。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如何鉴赏咏物诗如何鉴赏咏物诗借物喻

2、人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拟人、用典等等咏物诗常用的手法:学习目标n1、 知识与技能n(1)掌握咏物诗的概念以及咏物诗的特点。n(2)学生能了解咏物诗鉴赏的一般方法。n (3) 能进行有关的鉴赏,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述。n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n 通过咏物诗的学习,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了解n诗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接受精神的熏陶。n教学重点:n 咏物诗的鉴赏方法n教学难点:n 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子 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1、意象分析诗人笔下的子规有何特点?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冤亡、积怨、啼血2、情感分析诗人对子规寄寓了什么感

3、情?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蒙冤屈死之人多,诗人对他们的 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总结主旨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 苦难、蒙受冤屈而死的人的深深同情和对 黑暗社会的不满。3 3、手法分析、手法分析用典。采用杜宇化鸟的典故,来说明杜宇冤亡 、积怨之深。 反问。后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 暗示之意深刻。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小 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品味 合作 探究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合作探究一芍药:艳丽、妩媚,

4、但是格调不高。芙蕖:纯洁,但是寡情,孤芳自赏。 牡丹:国色天香,高贵富丽。1、意象分析。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 丹的喜爱之情。 2、情感分析3、手法分析反衬手法的运用。写芍药的“无格”,芙蕖的“少情”,来 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3、手法分析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正 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最美 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上。 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写三种花都用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具有了人 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小 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5、 合作探究二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特征。1、意象分析 2、情感分析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时人对小松忽略了,等到它高耸人云后才 来称赞。这种称赞又有多大意义呢?只有世上有 识材之人,对小松这样将来能“凌云”之木多加 爱护、培育,这样才有意义。故诗人感叹:“时 人”目光短浅,不会将小松看作栋梁之材,有多 少小松由于“时人”的“不识”,被忽视掉啊!主旨主旨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 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者对 人才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 人目光短浅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暗含了 诗人的身世之慨。 此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说理精当 , 寓意深长。 3、手法分析一、一、 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白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探究:梅花这一意象有哪些特点?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 法?学以致用答案参考:意象特点:耐寒 、洁白清高、芳香四 溢、报春。表达了坚持理想操 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手法:主要运用了 衬托和对比。衬托,以 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 示梅之高洁守志。作业作业从意向、情感、手法三方 面赏析葡萄一诗葡萄 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