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菜篮子” 增强供给能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26835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富“菜篮子” 增强供给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丰富“菜篮子” 增强供给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丰富“菜篮子” 增强供给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丰富“菜篮子” 增强供给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丰富“菜篮子” 增强供给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丰富“菜篮子” 增强供给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富“菜篮子” 增强供给能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丰富“菜篮子” 增强供给能力 新华网 ( 2008-04-11 09:22:45 )来源: 半月谈 2008 年第 7 期目录 丰富“菜篮子” 增强供给能力编者按:当前,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已成为上牵国家经济平稳运行、下牵千家万户民生冷暖的第一焦点问题。时隔10 年后,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省市政府一把手要管好“米袋子”和“菜篮子”。温总理提出的“价格 9 条”中的主要举措也都是围绕粮油菜的生产供应。保障农产品长期供求平衡,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和根本出路。一方面国内需求在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和气候变化,又导致国际市场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和价格大幅上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抓紧研究制定我

2、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长期战略,这不仅是个发展问题,实际上更涉及到大量的改革问题。我国农业如何应对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的挑战?市场的“无形之手”与调控的“有形之手”如何相得益彰?在开放的背景下,如何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这些新问题,等着我们去一一破解。“菜篮子”:稳定大局“定盘星”本刊记者 李泽兵 殷耀“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是温家宝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定物价 9 条措施中的最后一条。时隔 10 年,重提“米袋子”、“菜篮子”,字里字外,分量格外沉甸甸。事实上,在稳定物价 9 条措施中,直接与充实“米袋子”、“菜篮子”相关的就有 8 条。“总理的话非常有针对

3、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当前,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确保本地粮食以及副食品的生产、供应和市场稳定,对民生,对抑制通胀都有重要意义。”菜篮满,物价方能稳“去年,我的退休金涨了 200 块,可这物价涨得更快。3 年前这 200 块可以买六七十斤猪肉,现在却买不到20 斤。”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居民蔡桂兰说。像蔡大妈一样,不少老百姓感觉到,去年以来肉、油、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已经影响到生活质量。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居民占比首次超过认为“物价偏高,但尚可接受”的居民占比。老百姓对物价反应强烈,与“菜篮子”

4、产品价格高企关系紧密。2007 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12.3%,拉动 CPI 上涨 4.0 个百分点。今年 2 月份,CPI 上涨 8.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23.3%。在食品类中,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仍然是肉禽及其制品(45.3%)、油脂(41.0%)等“菜篮子”产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过 3 次物价高涨的局面,这 3 次物价高峰都与食品价格上涨并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认为,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那一轮物价上涨相比,这一次食品价格上涨的最大不同是,起点不是粮食涨价,而是从猪肉价格上涨开始的。到目前为止,粮食价格涨幅一直稳定在

5、10%以内,肉、油、蛋等“菜篮子”产品则高达 20%以上。在价格上涨的背后,则隐含着供求关系的紧张。商务部发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600 种主要消费品中,有 8 个品种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段会呈现出供应偏紧情况,具体品种为:猪肉、牛肉、羊肉、大豆、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鲜奶。很明显,8 种消费品全部属于“菜篮子”产品。陈锡文认为,管好“米袋子”和“菜篮子”,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的物价上涨问题,但如果管不好,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胀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显然,稳定这一轮物价上涨,增加“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关键点之一。价格涨,欠账是根源1988 年,为缓解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

6、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工程建设已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这一轮肉、油、菜等涨价,则凸显了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欠账。从硬件上来讲,近年来,一些城市在扩张规模、增加城市人口的过程中,兼并了城郊大量耕地、菜田,加剧了粮油肉菜供需矛盾。2005 年,呼和浩特城区面积由原来的 90 多平方公里增加到 150 平方公里,城市扩张侵占大量城郊农田菜地,许多种田能手、种菜能手、养殖能手因失去土地而失业。以呼和浩特为例,随着蔬菜总播种面积由此前的 14 万亩减少到 11.3 万亩,地产菜产量由 2000 年的 60 多万吨下降到 2005 年的 44.7 万吨,减产

7、 26%左右,每年需外调蔬菜 100 多万吨平衡供求关系。随着市民吃菜难、吃菜贵问题的凸显,“菜篮子”建设一度成为当地“”上人大代表关心的一号议案。从软件上来讲,农副产品“过山车式”的涨跌,则凸显调控“菜篮子”丰歉手段的缺失,以及地方政府“超然市外”的漠然心态。前些年,不少地方在工作部署中,常把抓好“菜篮子”当作“一把手工程”,而现在一些地方领导对“菜篮子”则少有提及。陈锡文认为,物价上涨从表面上看,食品涨价是主因,实际上与某些地方官员片面追求 GDP、重视发展城市规模而忽视农业有关。记者在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采访时发现,因为赶上去年农副产品大幅度涨价,一些农民特别是一些大规模养猪的农民几乎是

8、“一夜暴富”。以生猪为例,正常年景,一头肥猪的平均利润在 200 元左右,但去年以来,农民育肥一头猪的利润已经上升到三四百元,高的甚至达到七八百元。然而,记者与这些养猪户交谈,看得出他们欣喜之余依然表现出心中无底。山东省肥城市老城镇罗窑村村民孟宪玉说:“我们想长期养猪的,不图一头赚七八百元,最好是一头猪保持 200 元以上的利润。价格越平稳,我们才越敢养。”这反映出农民的普遍心态:不图押宝似的一夜“暴富”,盼望有计划、有引导、有保障的勤劳致富,希望政府在“菜篮子”工程上有更大作为。在“菜篮子”工程欠账、产量不稳定或者减产的背景下,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则迅速提高,这加剧了供求矛盾,刺激了价格上涨。近

9、几年,每年肉类消费需求增加 80 万吨,食用油的国内需求则从 2000 年以来翻了一番多。施政策,效果待显现“民以食为天,应当让省长、市长们为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负责,稳住价格。”蔡桂兰说,总理提到“米袋子”、“菜篮子”,说明政府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同时,她对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 4.8%左右”的提法印象很深。事实上,针对“菜篮子”产品价格上涨,国务院已于去年分别出台专门政策,扶持生猪、奶业、油料的生产。根据监测,今年 2 月份生猪的存栏同比增长 8.7%,生猪的出栏增长 12.3%。这说明现在生猪发展正处在恢复和发展阶段。对于蔬菜供应,农业部负责人表示,今年不会因

10、受灾使蔬菜供应断档、脱销,可能在产品方面会有一些变化,但是总量不会减少。一些地方通过地方立法确保“菜篮子”建设,经验可以借鉴。内蒙古包头市早在 1998 年就制定了包头市基本菜田保护条例,立法保护“菜篮子”,10 年来城市建设没有触动蔬菜基地,地产菜的产量始终占市场总需求量的 50%以上,有力保证了当地群众利益。四川、云南、山东等地,则通过及时向菜农和生产、营销商提供省外市场信息,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市场管理费用等,从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支持“菜篮子”建设。另外,今年冰雪天气造成全国 1/3 蔬菜受灾,给“菜篮子”保障工作敲响了警钟。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11、国家应建立“菜篮子”工程应对体系,提高蔬菜生产抗御天气灾害的能力,保障“菜篮子”供应。在供求平衡点上稳住“菜篮子”本刊记者 丁锡国 韩世峰 连振祥为防止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中央采取了有力举措,效果正逐渐显现。然而,粮食、蔬菜、食用油、肉类等农产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仍存在根深蒂固的“怪圈”,亟待破解。农产品价格一头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头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因此,国家调控的目标是使食品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既不大涨,也不大落。为了把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装满装好,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并抓紧制定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长期战略。“谷贱伤农”重抬头,敲响粮食

12、安全警钟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 5 年出台涉农一号文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连续 4 年获得大丰收。但今年在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由于旱情严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粮食价格处于低位徘徊,已经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谷贱伤农”的趋势日益抬头。记者在我国最大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采访时了解到,近年黑龙江连年遭遇春旱,今年尤为严重。全省抗旱水源异常紧张。在旱情严重的延寿县,部分地域出现“耕地一尺不见湿土,山上一米不见湿土”的现象。从地下水位看,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水位平均下降米米,机电井将有 60%无法正常抽水。

13、我国年粮食产量虽已达到万亿斤,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稍不留意就可能酿成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当下全球性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世界粮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依靠大量进口既不现实,也有很大风险。对一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基本农田还存在基础设施老化、不配套的问题,基本农田抗灾能力低。高产稳产的标准粮田比例偏少,高产田仅占 28%,中产田占 40%,低产田占 32%。我国农业仍远未摆脱“靠天吃饭”的阴影。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使农业遭受重创。东北、华北等地今年春旱比较严重,全国已有 2.91 亿亩耕地受旱,

14、比往年同期多 7000 万亩。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年景中等偏差,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粮食安全的警钟要长鸣。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北大仓”,特别是水稻和玉米产量关系到全国的粮食安全。要高度重视当前出现的“谷贱伤农”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合力确保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眼下比较紧迫的是,国家要考虑启动并适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敞开收购粮农手中的余粮;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和农机补贴政策,扩大良种补贴的规模和强度。长远来看,要加紧研究建立保障国家粮

15、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在国家粮食安全与种粮农民利益之间,在“谷贱伤农”与“谷贵伤民”的矛盾中,找到合理的平衡。要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在政策上对粮食生产实行全方位保护,继续实行对粮食生产的各种补贴;粮多时国家应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有效控制生产资料价格,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要逐步增加补贴强度,尽快建立农资综合直补与农资价格联动机制。在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大力气增加投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此外,要增加对粮食主产区县、乡、村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强度,调动粮食主产区各级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农资限价:善用“两手”调控,但最终还要靠市场为了抑制过高的农资

16、价格,国家和一些省市先后出台了化肥出厂最高限价政策。记者深入甘肃省乡村农户、化肥生产企业和农资经营部门采访却发现,限价政策效果有限,市场价格反而一涨再涨。 今年的化肥价格涨幅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在甘肃市场上,磷酸二铵从去年的 2980 元吨涨到了目前的4600 元,上涨了 54%。生产企业说,限价政策已经将自己推到了“生死线”上。虽然不敢明确抵制,但是已经通过停止销售等手段来减少损失。企业被限价压得难以喘气,而农民照样在用高价化肥,化肥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流通环节抬高市场价格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将超过限价的部分计入运费和装卸费,二是企业自己从“左口袋”掏出装进“右口袋”加价。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化肥企业按限价规定先卖给自己的经销公司,经销公司再往外卖,就无法限制了。对这次限价,化肥生产和流通界人士认为,由于企业方面不会接受亏本生意,价格干预最终将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产量萎缩,一种是继续引发上游价格管制。前者不是政府限价的初衷,后者势必将化肥上游产业卷入价格“干预”链条,更加大了调控的难度。化肥市场价格会陷入“限又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