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体悟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263638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体悟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体悟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体悟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体悟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体悟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体悟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体悟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师随笔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体悟于漪老师的教体悟于漪老师的教 学风格学风格于漪老师,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XX 年,于漪老师当选为全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词中说:她已是 80 岁的耄耋老人,有着 60 年的教学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 。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短短的 112 个字,概括地道出了于漪老师一生对语文教学的

2、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学识的热爱。走近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从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中体悟到一点学习心得。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存在着思想性、重学性、情趣性、智能性、文学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思想性,当然指语文课上的“文道统一” 。汉语是鲜活的,每个汉字都存在着特定的意义。组字成词,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故,只要有字词句段篇的地方,就存在着思想价值。教学中,不可能将思想性抛到一边,进行纯粹的工具性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XX 版) 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任何脱离了人文性而进行的教学,都是荒谬的,不可取的。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

3、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光,在语言训练中,渗透人文思想,是一举两得水到渠成的事情。重学性。于漪老师认为,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把从教的立足点转换到学生学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十六个字的理念,出现了四个“学”字,足以见得“学”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一定要谨记于漪老师的观点,把握学情,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选择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方法,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情趣性。如何让

4、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必然最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取得一切成就的前提和最初的动因,都是兴趣。著名语言学家倪海曙说:“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课文中凝固的语言文字,想方设法激起孩子遨游课文的兴趣,才能使孩子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学习在语言文字的百花园徜徉。总之,组织语文课堂,“趣”是必不可少的。智能性。于漪老师,特别注重在语文课堂开发学生的智力。她的语文教学活动,始终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

5、的智力。在语文课堂,如何促进智能性的提升,当然得从听说读写入手,特别注重听和说的训练,因为这两点特别容易忽视,让学生在倾听和说话中,启动自己的思维,获得一定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能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提升。文学性。于漪老师本身,文学素养很高。她的课堂上,学生的语言也很丰富,妙语连珠,诗句横溢,侧面而观之,当然还是语文老师平时熏陶感染和循序渐进培养的结果。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博览群书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成为文学的爱好者。语文课堂的文学性,我认为从两个方面来培养,一是教师增加文化功底,二是让学生读

6、有益的书籍。在书香浸润下,我们的课堂也能像于漪老师的课堂那样,文学味浓郁。整体性。不只是于漪老师,太多的专家呼吁:不要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要有整体意识。什么意思?当然是拿到一篇课文,要从大处着眼,选择可以引领全篇的突破口,开始教学之旅。我们的教学,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从整篇文章统筹考虑。另外,拿到一篇课文,教师要让学生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也就是说,拿到一篇文章,从主要内容到写作方法到写作动机,让学生把这些弄明白,基本上就成功了。于漪老师,是一本厚重的书,要想透彻理解她的教学风格,必须缓慢地学习体悟。作为后辈,走近语文大师,循序渐进地学习,任重道远。于漪老

7、师,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XX 年,于漪老师当选为全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词中说:她已是 80 岁的耄耋老人,有着 60 年的教学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 。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短短的 112 个字,概括地道出了于漪老师一生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学识的热爱。走近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从于漪老

8、师的教学风格中体悟到一点学习心得。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存在着思想性、重学性、情趣性、智能性、文学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思想性,当然指语文课上的“文道统一” 。汉语是鲜活的,每个汉字都存在着特定的意义。组字成词,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故,只要有字词句段篇的地方,就存在着思想价值。教学中,不可能将思想性抛到一边,进行纯粹的工具性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XX 版) 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任何脱离了人文性而进行的教学,都是荒谬的,不可取的。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光,在语言训练中,渗透人文思想,是一举两得水到渠

9、成的事情。重学性。于漪老师认为,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把从教的立足点转换到学生学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十六个字的理念,出现了四个“学”字,足以见得“学”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一定要谨记于漪老师的观点,把握学情,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选择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方法,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情趣性。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必

10、然最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取得一切成就的前提和最初的动因,都是兴趣。著名语言学家倪海曙说:“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课文中凝固的语言文字,想方设法激起孩子遨游课文的兴趣,才能使孩子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学习在语言文字的百花园徜徉。总之,组织语文课堂,“趣”是必不可少的。智能性。于漪老师,特别注重在语文课堂开发学生的智力。她的语文教学活动,始终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在语文课堂,如何促进智能性的提升,当然得从听说读写入手,特别注重听和说的训练,

11、因为这两点特别容易忽视,让学生在倾听和说话中,启动自己的思维,获得一定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能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提升。文学性。于漪老师本身,文学素养很高。她的课堂上,学生的语言也很丰富,妙语连珠,诗句横溢,侧面而观之,当然还是语文老师平时熏陶感染和循序渐进培养的结果。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博览群书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成为文学的爱好者。语文课堂的文学性,我认为从两个方面来培养,一是教师增加文化功底,二是让学生读有益的书籍。在书香浸润下,我们的课堂也能像于漪老师的课堂那样,文学味浓郁。整体性。不只

12、是于漪老师,太多的专家呼吁:不要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要有整体意识。什么意思?当然是拿到一篇课文,要从大处着眼,选择可以引领全篇的突破口,开始教学之旅。我们的教学,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从整篇文章统筹考虑。另外,拿到一篇课文,教师要让学生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也就是说,拿到一篇文章,从主要内容到写作方法到写作动机,让学生把这些弄明白,基本上就成功了。于漪老师,是一本厚重的书,要想透彻理解她的教学风格,必须缓慢地学习体悟。作为后辈,走近语文大师,循序渐进地学习,任重道远。于漪老师,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

13、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XX 年,于漪老师当选为全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词中说:她已是 80 岁的耄耋老人,有着 60 年的教学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 。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短短的 112 个字,概括地道出了于漪老师一生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学识的热爱。走近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从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中体悟到一点学习心得。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存在着思想性、重学性、情趣性、智

14、能性、文学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思想性,当然指语文课上的“文道统一” 。汉语是鲜活的,每个汉字都存在着特定的意义。组字成词,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故,只要有字词句段篇的地方,就存在着思想价值。教学中,不可能将思想性抛到一边,进行纯粹的工具性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XX 版) 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任何脱离了人文性而进行的教学,都是荒谬的,不可取的。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光,在语言训练中,渗透人文思想,是一举两得水到渠成的事情。重学性。于漪老师认为,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把从教的

15、立足点转换到学生学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十六个字的理念,出现了四个“学”字,足以见得“学”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一定要谨记于漪老师的观点,把握学情,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选择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方法,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情趣性。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必然最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取得一切成就的前提和最初的动因,都是兴趣。著名语言学

16、家倪海曙说:“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课文中凝固的语言文字,想方设法激起孩子遨游课文的兴趣,才能使孩子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学习在语言文字的百花园徜徉。总之,组织语文课堂,“趣”是必不可少的。智能性。于漪老师,特别注重在语文课堂开发学生的智力。她的语文教学活动,始终贯穿着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在语文课堂,如何促进智能性的提升,当然得从听说读写入手,特别注重听和说的训练,因为这两点特别容易忽视,让学生在倾听和说话中,启动自己的思维,获得一定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能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提升。文学性。于漪老师本身,文学素养很高。她的课堂上,学生的语言也很丰富,妙语连珠,诗句横溢,侧面而观之,当然还是语文老师平时熏陶感染和循序渐进培养的结果。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博览群书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成为文学的爱好者。语文课堂的文学性,我认为从两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