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与失眠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235167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健康与失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亚健康与失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亚健康与失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亚健康与失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亚健康与失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健康与失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健康与失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系列讲座亚健康与失眠u健康 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WHO)u亚健康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因其主诉 症状多样而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或“灰色状态”。它 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边缘状态,在身体上、 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 。通常被诊断为疲劳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 症等一 何谓亚健康1、发病因素:无细菌、病毒感染,是因社会心理、生活习惯(特 别是工作条件)、自然环境。2、多种多样症状,时重时轻。3、 检查无任何器质性改变。主要症状:睡眠不良、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

2、不清爽、思想 涣散、头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起立 时眼前发黑、耳鸣、咽喉异物感、胃闷不适、颈肩僵硬、早晨起 床有不快感、手足发凉、手掌发粘、便秘、心悸气短、手足麻木 感、容易晕车、坐立不安、心烦意乱等虽不是疾病,但人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严重影响机体健康,工 作,生活和学习,极大的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一 何谓亚健康据统计:2/32/3(1 1)健康或疾病亚健康(2 2)75% 75%20%20% 5%5%亚健康 疾病 健康一 何谓亚健康专家 提出:亚健康是本世纪影响人类生命质量的最 大敌人。u以现代医学为基础的微观论:人体自然衰老;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的前期、恢复期和手术后

3、 康复期出现的种种不适;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等。成因是心理压力过大,文化和社会结构造成的压力。和过度的疲劳有关,是某种职业导致的疾病(美) 。“亚健康”与血液中自由基含量偏高有关(美)。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的蛋白质(日)二 亚健康致病原因及危害色氨酸是引发慢性疲 综合征(亚健康)的原因(日、英)。病因新说:患者肌肉遭病毒感染而引(英)。和神经系统的感染导致自身免疫异常有关。u以传统医学为基础的宏观论中医学无此病名,其临床表现应属“虚劳”、“不寐”、“心悸”等, 属“虚”证范畴。 二 亚健康致病原因及危害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本病原因主要有:烦劳过度、情志不畅、禀赋不

4、足或大病后失于 调理等(民间中医)。 脏腑功能紊乱,失衡所致(藏象学)。 脏腑功能的相生,相克的平衡机理被打破(五行学说)。 阴阳不平衡所致(阴阳学说)。 气血瘀积导致人体代谢紊乱(中医气血说)。 肾虚导致五脏六腑都虚( “肾虚论” 学说)“虚症”和“亚健康”同症二 亚健康致病原因及危害u总结亚健康是人体多个系统功能发生紊乱的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外 因社会心理 生活习惯 自然环境 导 因疾 病内 因二 亚健康致病原因及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内分泌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功能 心、血管功能 消化系统功能 代谢功能紊乱 其 他 各 系 统 缺 乏 氧 养 供 给各 系 统 回 心 血 量 渐 下 降各

5、 系 统 功 能 衰 退亚 健 康肌 体 机 能 性 下 降衰 老长 期 的 心 理 压 力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功 能 下 降局 部 微 循 环 障 碍回 流 心 脏 的 血 液 减 少心 输 出 血 量 相 对 减 少相 对 的 功 能 低 下 和 减 退死 亡人体发生衰变可从任何一大系统开始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为例:二 亚健康致病原因及危害神 经 系 统 细 胞 部 分 萎 缩 变 性五大危害六大成因二 亚健康致病原因及危害亚健康的六大成因及五大危害 过过度紧张紧张 和压压力生物钟钟紊乱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习惯居住和生活环环境污污染不良精神,心理因子刺激各种内外因素导导致的微生态态失衡

6、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前状态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 导致精神,心理疾病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以躯体表现为主型以精神心理表现为主型以社会适应性表现为主型以道德方面为主型混合型三 亚健康的不同分类按WHO健康新概念分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系统按机体不同系统表现分 身心上游不适感,但又难难以确诊诊的”不定陈陈述 综综合征” 某些疾病的疾病前状态态 一时难时难 以明确其病理意义义的”征” 病原携带带状态态 临临床检查检查 的高,低限值值状态态 高致命危险险因子状态态 认认知疲劳劳与心理失衡状态态按亚健康概念构成要素分三

7、亚健康的不同分类u亚健康的界定范围亚健康不同于亚临床亚健康不等于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与某些功能性疾病需仔细鉴别亚健康不能与某些精神,心理疾患混为一谈中西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和表述有差别三 亚健康的不同分类四 亚健康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1 神经经内分泌变变化;下丘脑脑-垂体 -肾肾上腺素8 季节节性环环境暴露试验试验 和化学气体过过 敏试验试验2 慢性感染与免疫功能测试测试 ; 细细胞免疫,抗核抗体测测量等9 运动动心肺功能测试测试 (CPET);最大耗氧 量,无氧域,代谢谢当量等3 脑脑功能变变化;SPECT测脑测脑 血流灌注等10 自主神经稳经稳 定性测测量和倾倾斜试验试验4 恶恶性肿肿瘤标测

8、标测 物检查检查 ;11 病原体携带筛查试验带筛查试验 ;5 四肢肌力,体温,皮肤感觉觉等测试测试 ;12 心理及认认知功能测试测试 ;6 细细胞及血红红蛋白容量测试测试 ;13 心血管危险险因子筛查筛查7 感官功能测试测试检测:“一滴血”5分钟即可查出亚健康u亚健康 失眠u什么是失眠u什么是慢性疲劳与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疲劳慢性疲劳综合症五 失眠与慢性疲劳亚健康显而易见的症状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疲劳 不解乏,白天困倦等症状,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存在1个月 疲劳持续存在2周以上,经过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以 后,疲劳未能解除,并且未能发现引起疲劳的疾病原因 一组以

9、慢性持久性或反复发作的脑力和体力疲 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者(1987年4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 u在美国 14%的成年男性和20%的妇女出现慢性疲劳,其中1/8发展成为cfs女性中慢性疲劳 迅速,目前男女患者之比己经从1:1.5上升为1:3.9cfs的发病曲线:双峰分布五 失眠与慢性疲劳亚健康显而易见的症状cfs生命阶段 青春晚期和成人早期 60岁以上的老年期 cfscfs的发病曲线的发病曲线 u在西方cfs多发 生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白人中,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u在我国 40岁以上白领阶层负荷超重和慢性疲劳的

10、情况突出,其中75%属于 亚健康人群,40%主诉慢性疲劳,其中约1/10发展成为cfsucfs的主要症状除体力负荷外,存在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 没有明 确原因的肌肉无力;心情抑郁、焦虑或存在紧张恐惧 感;失眠症状普 遍存在,或有多梦和早醒;注意力不易集中, 记忆力减退,表现为精力 或活力减退五 失眠与慢性疲劳亚健康显而易见的症状ucfs的主要诊断标准 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根据检查结 果,可以排除引起疲劳的各种器质性疾病。ucfs日见 ,可能的促发因素现代社会快节奏和竞争,体力和心理压力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工业化,使城市中三废噪声增多,缺少绿化,居民容易身心疲

11、惫;食品呈总热量增加,动物食品增多,消耗体能越来越少,肥胖增多人际关系紧张,缺少安逸祥和的气氛,心情不愉快容易疲劳;下岗、退休、家庭成员长期患病和经济困难等五 失眠与慢性疲劳亚健康显而易见的症状u失眠的常见原因躯体原因:心悸、气促、咳嗽、瘙痒或者疼痛、尿频等环境原因:异地、倒班、旅行、日差、亮光、噪音以及娱乐过度等心理原因:心境不良、胡思乱想,以及紧张、焦虑、抑郁药物原因:咖啡、浓茶、可可,以及应用麻黄素、苯丙胺、氨茶碱 、皮质激素等,经常服用安眠药物者,突然停药,均可反跳引起失眠u睡眠的重要性与失眠的危害 丧失睡眠 神经元、有关组织的修复重建和再生难以完成三只老鼠的试验(美):五 失眠与慢性

12、疲劳亚健康显而易见的症状五 失眠与慢性疲劳亚健康显而易见的症状三只鼠No.2: 给水给睡眠不给食物 No.3: 给食物给水不给睡眠 No.1:给食物给睡眠不给水 率先死亡 睡眠对维持动物的生命和健康比食物和水都更为重要 晚上失眠 第二天头昏、头晕、乏力, 整体表现差、运动速度、对 事物的反应速度也会减慢u 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个体差异大u 睡眠质量的评定计算睡眠率,根据睡眠率的百分数确定(睡眠率=实际入睡 时间/上床时间100%)五 失眠与慢性疲劳亚健康显而易见的症状u睡眠质量分为05级0级表示睡眠质量佳,睡眠率80%1级表示睡眠尚可,睡眠率为70%-80%2级表示睡眠困难,睡眠率为60

13、%-70%3级表示轻度睡眠障碍,睡眠率为50%-60%4级表示中度睡眠障碍,睡眠率为40%-50%5级表示重度睡眠障碍,其睡眠率30%-40% 五 失眠与慢性疲劳亚健康显而易见的症状u失眠的形成睡眠质量逐渐减退有效睡眠时间逐渐减少逐渐产生对睡眠的恐惧心理五 失眠与慢性疲劳亚健康显而易见的症状失 眠 的 恶 性 循 环u失眠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在社区人群中成年人失眠率达10%-20%(escourrou )1/3成人发生过睡眠困难,7人中有1人存慢性睡眠障碍,65岁的 老年人约50%存在慢性失眠(美)社区失眠人群为12%,一般门诊患者中失眠约占71%,心理门诊 患者中主诉失眠达60%(我国)海地区科

14、技人员的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比全市各类职业人群早 死3.26岁,其中16%发生在35-54岁的早死年龄段(我国)2002年夏天上海市恶性交通事故(我国)五 失眠与慢性疲劳亚健康显而易见的症状与睡眠时间不足相关u终上所述睡眠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问题五 失眠与慢性疲劳亚健康显而易见的症状u 坚持科学和合理的生活方式 生活节奏有规律 控制总能量 培养一项放松的业余爱好 讲究心理卫生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限制上床时间 治疗措施 认知行为治法 生物反馈训练 抗抑郁和抗 焦虑药物六 失眠的防治u专科门诊、专科治疗中心功能调整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功能调整心理调节、生活调整物理治疗传统的蒸熏、针灸疗法等前沿的血磁、超激光、水疗、臭氧治疗等七 亚健康的防治血磁疗法【针对症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特点】 对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粘度、高血脂、 糖尿病、一氧化碳中毒等效果尤为突出【针对症状】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特点】杀菌、去污、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抑制癌细胞几种特色医疗臭氧疗法 超激光 【针对症状】偏头痛、腰腿痛、自律神经失调【特点】可增强自然治愈力,适应症范围【针对症状】痤疮、便秘、皮肤晦暗、食欲不振 几种特色医疗肠道水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