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蠕虫吸虫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235035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蠕虫吸虫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医学蠕虫吸虫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医学蠕虫吸虫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医学蠕虫吸虫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医学蠕虫吸虫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蠕虫吸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蠕虫吸虫(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第2节 吸虫v一、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v二、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v三、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汕头市卫生学校 吴育珊2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v 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一)形态v 1. 成虫形似葵花子仁,半透 明。因虫体内有一对前后排 列的分枝状睾丸而得名。3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v2. 虫卵形似芝麻粒,黄褐色;有卵盖、肩蜂,后 端有一疣状突起。卵内含一毛蚴,为蠕虫卵中最 小的。v(二)生活史 v1. 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v2. 在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 4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华支睾吸虫(肝吸虫)虫卵形态5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

2、教育出版分社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生活史示意图v(二)生活史(豆螺、沼螺)成虫卵毛蚴、胞蚴 、雷蚴、尾 蚴(肝胆管)(粪)水囊蚴(淡水鱼、虾)童虫 (小肠)水经口人体1个月移行寿命:2030 年主要在皮 下、肌肉生活史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6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7第二中间宿主生活史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89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致病作用v 肝吸虫病:消化道症状和阻塞性黄疸,继发感染后引 起胆囊炎、胆管炎,晚期病人常出现肝硬化。10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四)实验室检查v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虫卵 1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

3、社(五)防治原则v加强粪便管理;不生食鱼、虾;普查普治,治疗 药物有吡喹酮、呋喃丙胺等。12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v(一)形态 v1. 成虫:成虫形似半粒黄豆,雌雄生殖器官均 并列,两个睾丸左右并列于虫体后部,卵巢与 子宫并列于腹吸盘旁。 v2.虫卵:虫卵呈椭圆形,金黄色,卵盖大而透 明,卵壳厚薄不均,上下左右不对称,似歪坛 子状。 13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卫氏并殖吸虫成虫14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图卫氏并殖吸虫虫卵- 14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和虫卵结构模式图15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v(二)生活史 v1. 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v2.

4、在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 v终宿主:人 v寄生部位:肺,异位寄生:皮下、肝、脑等。 v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v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喇蛄 v感染阶段:囊蚴 v感染途径:口16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生活史示意图17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之一喇蛄18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之二溪蟹19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0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v(三)致病作用 童虫:在体内移行引起出血、炎症、粘连。成虫:在肺部形成囊肿。患者表现为胸痛、咳嗽、咳血 痰等,异位寄生时,可引起相应病变和症状。 v(四)实验室检查取痰或粪便标本

5、检出虫卵。 v(五)防治原则 v 不生食溪蟹、蝲蛄,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 不随地吐痰;查治病人,消灭传染源。常用药物为吡 喹酮、硫双酚。21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肺吸虫病患者肺的病理标本22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v(一)形态 v1. 成虫:成虫雌雄异体,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部 。雄虫有抱雌沟,虫体向腹面卷曲,雄虫雌虫呈 合抱状态。 v2. 虫卵: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薄,无卵盖 。卵前部一侧有一小棘。成熟卵内含一毛蚴,毛 蚴和卵壳间有分泌物 v尾蚴:分为体部、尾部。体部为长椭圆形,尾部 分叉,尾叉的长度小于尾干长度的二分之一。 23科学出

6、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成虫形态日本血吸虫成虫(左)和虫卵(右)形态24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形 态日本血吸虫尾蚴形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5中间宿主钉螺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6v(二)生活史 v1、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v2、在终宿主人体内的发育v寄生部位:门脉-肠系膜下静脉v 中间宿主:钉螺v 保虫宿主:多种哺乳动物v 感染阶段:尾蚴v 感染途径:经皮肤27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示意图28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成虫卵卵毛蚴母胞蚴 子胞蚴尾蚴童虫(门脉系统)(粪)水肠壁肝脏(钉螺)移 行皮肤存活:多年(水)

7、生活史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2930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v(三)致病作用幼虫:尾蚴性皮炎。童虫:肺部炎症。成虫: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虫卵:分泌物刺激宿主发生型超敏反应性炎症,形成 以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继而引起肝、肠组织坏死, 形成嗜酸性脓肿。以后发展为纤维样病变,是血吸虫 病的主要病变。急性期:发热、肝肿大、黏液血便、腹痛等:慢性期: 多数病例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有发热、腹痛、间歇 性腹泻等晚期: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巨脾、腹水等。儿童 重度感染,可影响生长发育,导致侏儒症。致病性血吸虫尾蚴性皮炎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31致病性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3

8、2晚期血吸虫病人晚期血吸虫病人致病性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3334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v(四)实验室检查急性期患者取黏液血便检查虫卵。水洗沉淀毛 蚴孵化法检出率高。慢性期和晚期病人取直肠 病变活组织检查虫卵。 v(五)防治原则查螺,灭螺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普查普治 病人、保虫宿主,加强粪便管理,做好个人防 护。常用药物有吡喹酮等。 35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小结v吸虫成虫(除日本血吸虫呈圆柱状外)背腹扁平 ,呈叶状或舌状;均有口、腹吸盘;雌雄同体(日 本血吸虫雌雄异体);消化系统不完整;虫卵均 有卵盖(除日本血吸虫虫卵外)。 v吸虫生活史复杂,需中间宿主,为生物源性蠕虫 。 v肝吸虫的感染阶段为囊蚴,经口感染,第一中间 宿主豆螺、沼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成 虫寄生于肝胆管,可引起阻塞性黄疸。 v肺吸虫的感染阶段为囊蚴,经口感染,第一中间 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喇蛄,成虫寄 生于肺,可引起胸肺等病变。36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小结v日本血吸虫感染阶段为尾蚴,经皮肤感染,中间 宿主钉螺,成虫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虫卵沉积 可引起肝肠等组织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