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与养生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230841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未病与养生(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治未病与养生中医治未病与养生上医治未病上医治未病据史料记载,有这么一个古代名医扁鹊论医术的故事。据史料记载,有这么一个古代名医扁鹊论医术的故事。 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 “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一个医术最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哪一个医术最 高?高?” ”扁鹊回答:扁鹊回答:“ “长兄最佳,仲兄次之,我最差。长兄最佳,仲兄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接着问:魏文王接着问:“ “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你能说明白一些吗?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你能说明白一些吗?” ”扁鹊回答说:扁鹊回答说:“ “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还未表现之时就把病治好了,一般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

2、还未表现之时就把病治好了,一般 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他的医术只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他的医术只 有我们家人才知道。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就把病人治好了,有我们家人才知道。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就把病人治好了, 一般人以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一般人以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 名气也不大,只有本地人才知道。我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后才治名气也不大,只有本地人才知道。我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后才治 ,一般人见我下针放血,一般人见我下针放血, ,用药教药,割肉切骨,动作颇大,就认

3、为我医用药教药,割肉切骨,动作颇大,就认为我医 术很高明,我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其实,比起我长兄与仲兄来,我术很高明,我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其实,比起我长兄与仲兄来,我 的医术是最差的。的医术是最差的。” ”故事的要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大病。故事的要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病,下医治大病。素问素问 四气调神论四气调神论:“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 亦晚乎!亦晚乎!” ” 素问素问

4、 刺热篇刺热篇:“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 曰治未病曰治未病” ”。 灵枢经灵枢经 逆顺逆顺:“ “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 其未盛者也,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 也也” ”。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 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 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夫上古 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 所愿。故

5、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 故曰朴。是以奢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 贤不肖,不惧与物,故合于道。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 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张仲景原序张仲景原序:“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曾不慨然叹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曾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疗君亲之疾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疗君亲之疾 ,下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下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 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6、。皮之不存,毛将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 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 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 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duojieduojie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 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 是轻

7、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 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 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 伤寒论伤寒论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 季脾旺不受邪,季脾旺不受邪, 中工不晓相传,见

8、肝之病,不解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 ,惟治肝也。,惟治肝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人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脏腑,即医治之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脏腑,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 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事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事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 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

9、之病,下医医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 已病之病已病之病” ”。“ “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所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所 著著千金要方千金要方中载有一整套中载有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养生延年的方法和 措施,很有实用价值。措施,很有实用价值。唐代医家孙思邈唐代医家孙思邈 喻嘉言深谙仲景治未病思想的深义,他的著作喻嘉言深谙仲景治未病思想的深义,他的著作医门医门 法律法律就是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精神贯穿始终。就是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精神贯穿始终。血痹虚劳篇中对于男子平人谆谆致

10、戒,是望其有病早血痹虚劳篇中对于男子平人谆谆致戒,是望其有病早 治,不要等虚劳病成,强调于虚劳将成未成之时,调治,不要等虚劳病成,强调于虚劳将成未成之时,调 荣卫,节嗜欲,积贮渐富,使虚劳难成。荣卫,节嗜欲,积贮渐富,使虚劳难成。如中风门中的人参补气汤便是御外入之风的绸缪之计如中风门中的人参补气汤便是御外入之风的绸缪之计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 叶天士对于既病防变研究颇深,他在叶天士对于既病防变研究颇深,他在温热论温热论中中 指出:指出:“ “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 ”。温病属热证,热偏。温病属热证,热偏 盛而易出汗,极易伤津耗液,故保津护阴属未雨绸盛而易出汗,极易

11、伤津耗液,故保津护阴属未雨绸 缪、防微杜渐之举,对于温病是控制其发展的积极缪、防微杜渐之举,对于温病是控制其发展的积极 措施。措施。吴鞠通在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温病条辨中提出保津液和防伤阴,其中提出保津液和防伤阴,其 实与叶氏实与叶氏“ “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 ”之意吻合,体现了之意吻合,体现了 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的思想。 清代温病医家清代温病医家 中医治未病中医治未病vv未病先防未病先防vv有病早治有病早治vv既病防变既病防变vv病退防返病退防返vv病已防遗病已防遗vv病愈防复病愈防复养生养生饮食饮食 起居起居 运动运动 工作工作 心理心理顺应四时顺应四时健康象什么?健康象什

12、么?vv当你拥有它时,最容易忽视它,感觉当你拥有它时,最容易忽视它,感觉 不到它的存在不到它的存在 vv当你失去它时,立即感到它是最重要当你失去它时,立即感到它是最重要 的,不可缺少的,不可缺少vv这就是这就是“ “健康健康” ”个人整体性的健康指标个人整体性的健康指标健全的自我照顾能力不会时刻担心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或某个部位或器官的健康感觉轻松、乐观精力充沛、体能的协调与效率良好享受人生,生活愉悦、踏实面对问题时,平静松弛,并思考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食欲好,不偏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重规则而充分的睡眠与休息日常生活有计划,有目的情绪稳定,面对极端兴奋或失意的情景时,能很快恢复平稳的情绪良好的社交生

13、活及人际关系警惕:警惕:生活方式与重大疾病生活方式与重大疾病饮食 起居 运动 工作 心理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 高血压、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颈椎病、慢性胃炎等v很多疾病的发生:v先天遗传(占20)v后天的生活方式(饮食,起居,情绪,压力)v周围的大小环境和社会可以避免可以避免难以避免难以避免预防 养生 治疗治疗 主要和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现代白领:不良的生活方式v作息时间不固定 生活无规律 v长期吸烟 过量饮酒 v长期伏案工作 缺乏锻炼 v过度安逸 过度疲劳 v饮食不合理v精神压力过大要改改啦!要改改啦!中医养生的目的中医养生的目的 能健康的颐养天年能健康的颐养天年养成正

14、确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养生作为人类生存的智慧和生命自我管理的艺术,已养生作为人类生存的智慧和生命自我管理的艺术,已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之一。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之一。 如今,养生保健知识日益普及,大家都知道,为了健康和长如今,养生保健知识日益普及,大家都知道,为了健康和长 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节情绪,积极运动,讲究饮食,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节情绪,积极运动,讲究饮食, 保证睡眠等等。可是尽管如此,有不少人仍无法获得一个健保证睡眠等等。可是尽管如此,有不少人仍无法获得一个健 康的身体,常常得病,过早衰老或离世

15、。康的身体,常常得病,过早衰老或离世。其中有些人还是知识分子,平时很注意保养,也懂得不其中有些人还是知识分子,平时很注意保养,也懂得不少养生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少养生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对养生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对养生 知识的片面理解,尚未具备养生的大智慧,没有抓住基本大知识的片面理解,尚未具备养生的大智慧,没有抓住基本大 法,最终事与愿违。法,最终事与愿违。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帝内经说得好:“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 什么是养生的基本大法呢? 答曰:顺时养生。所以,懂得顺时养

16、生的基本原理,具备了这种大智慧,方可称为“智者”,才可入养生的上乘之境。当然,顺时养生不是一句大话、空话,必须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要根据春夏秋冬不同的特点,从 饮食、精神、运动、起居、药物养生的重要方面来研 究。饮食养生饮食养生v饮食有节v一百样都吃,达到营养平衡 v细嚼慢咽v忌讳“汤、糖、躺、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2007 )粗粮50克以上谷类食物250-4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鱼虾类50-100克禽、兽肉50-75克 蛋类25-50克 奶类300克 豆制品30-50克 烹调油30克 盐小于 6克 糖小于50克四季饮食春气温,春发散,祛阴寒以助阳。春气温,春发散,祛阴寒以助阳。 夏气热,夏阳张,重祛暑以醒脾。夏气热,夏阳张,重祛暑以醒脾。 秋气燥,秋收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