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220952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7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专题五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专题五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专题五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专题五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中 国国际地位的变化322118浙江省横店高级中学涂湘奇 思考问题1 汉唐对外交往的异同点?同 1)对象朝鲜日本 2)经济技术交流 3)政府是对外活动主要参与者 4)以陆路为主异1)唐 水陆重视对外交通更发达 2)唐交流范围更广技术文化等 3)唐政府更重视政策更开明国家交往更多 4)唐对世界影响更大问题导考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中美关系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1 两汉时期1)与朝鲜的关系2)与日本的交往朝鲜半岛各国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44页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44页3)丝绸之路4)与西亚 欧洲的往来东汉:97年,班超派甘英到大秦,到达西亚波斯 湾。166年,大秦王安敦派

2、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 ,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 。 46页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45-46页问题思考两汉时期我国对外联系的两条主要通道是什么? 当时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有多大?2隋唐时期 1)和新罗的友好交往 89页2)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90页3)和东南亚 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90页4)和中亚 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90-91页 问题思考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唐朝的政治文化对朝鲜 日本有何影响?3明清时期1)郑和西西洋 139 页2)华侨开发南洋 139页3)戚继光抗倭 139-140页4)葡萄牙租占澳门 140页5)郑成功收复台湾 140页6)雅克萨之战和

3、中俄尼布楚条约 141页问题思考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有哪些重大时间? 对外关系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二近代的中国与世界1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1840-1842 2)1856。10-1860。10 3)1883-1885 4)1894 -1895 5)1900-1901 6)1931-1945问题思考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六次侵华战争的各自目的是什么? 中国政府态度如何?战争的结局如何?2近代中国外交1)晚清外交机构的近代化(1)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 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2)1858年天津条约 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3)1861年,清政府设 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通称

4、“总理衙门”。它是主管外 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是中国近代第 一个常设外交机构。(4)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 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 之上。2)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 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 的是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3)北洋军阀时期(1)1915年,袁世凯为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接受了 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 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取的德国在山 东的特权。这一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 。(3)1

5、924年,孙中山北上,在宣言中提出:对外要 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4)五卅运动中,上海 工商学联合会提出了取消领事裁判权、英日军队从上海 永远撤走等谈判条件。(51927年初北、江西的人民收 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国民政府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 交政策。(2)1928年,国民政府围绕实现关税自 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 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3)九一八事变后,蒋 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先后与日本签 订淞沪停战协定和何梅协定等。(4)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 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治外法

6、权等一些特 权被废除。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5)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 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 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取得了中国政治、经济 、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1)1949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政策及其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 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概况: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 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同邻近的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新中国第一次以

7、世界五大国的 地位参加;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 政策:大力发展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 友好关系,实行“一大 片”的外交方针。 概况:中美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处于敌对的紧 张状态。1960年后,中苏 关系急剧恶化。(3)20世纪70年代 在第26届联大上,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 席位 1972年,中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 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 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中美中日建交后,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 的热潮。 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

8、步形成了“三个世 界”划分的思想主张。(4)新时期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界和平 成为我国的国策。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独立自主的外 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问题思考建国初期和新时期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四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1秦汉时期是东方一大文明中心 中国的辉煌灿烂的文化 开始走向世界 2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影响亚洲世界 形成中国文 化圈 3宋元封建经济高速发展 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 在当时 世界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9、4明清前期 国力强盛 郑和下西洋影响世界 中后期世界 进入新时期 明朝封建专制束缚 了生产力发展 清朝闭关锁国 中国开始落伍问题思考 明朝中期以前 中国领先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开始落伍的原因是什么?5 鸦片战争以后 6 甲午战争 7 抗日战争胜利 8 1949您新中国成立 9 抗美援朝的胜利 10 1971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改革开放 综合国力提高 1997 年 1999年 12 21世纪中国崛起为发展中的地区大国问题思考 近代哪些史实能够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思维拓展中国历代对外交往的途径、内容和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影响影响:

10、中外之间的交往,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 、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和 发展,促经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原 因1、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2、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3、多数王朝的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两汉对外关系的史实、特点及原因特点1、从范围上: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 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 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2、从外交的形式上:既有使节来往,也 有经济文化的交流。 3、中国的文化在当时世界居领先地位。两汉对外关系的史实、特点及原因原因1、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 纪元。“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 国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的联系 。2

11、、秦汉的强盛与文明对亚洲各国 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隋唐对外关系的史实、特点及原因特点1、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出现 前所未有的盛况。 2、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密切。唐朝是亚洲 文化的中心。 3、唐朝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对 外交往的形式有使节往来、派遣留学生、技术 交流、宗教来往、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中国隋唐对外关系原因原因1、唐朝政权的强大,政治环境的稳定。 2、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 4、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 5、唐朝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中国明清对外关系的史实、特点及原因明清特点1、对外政策从明前期的

12、对外开放到 清朝闭关自守。2、明清时期,一方面,对外经济、文 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中国与外来 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 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中国明清对外关系的史实、特点及原因明清原因1、明朝时期国力强盛,是郑和下西洋 的根本原因。 2、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 是外寇为患的主要原因。 3、16、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处于资 本原始积累叫期,这是欧洲殖民者东来侵略中 国的主要原因。 4、清朝为肃清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和防止欧 洲殖民者的入侵,实行闭关政策。中国历代对外交往的途径、内容和 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影响途径内容1、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途径。 2、官方派遣使

13、节和留学生。 3、通过宗教传播的途径。 4、通过战争的途径1、政治上,互派使节,互通友好。 2、经济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 3、文化上,学习交流,取长补短。4、军事上,战争、和平,侵略与反侵略。高考连接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国古代对外交通发展情况 (2)中国古代交往范围扩大 (3)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4)中外交往重要人物重大活动 (5)自古至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6)近代中国外交机构和外交政策变化 (7)中国历史闭关政策和改革开放比较 (8)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 (9)中国历史上和平外交政策和当今和平崛起政策 等2 唐和清朝对外政策比较?政策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原因唐 1 2 3 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方列强骚扰 清愚昧无知不同影响唐 清3丝绸之路4郑和西西洋和西方地理大发现比较322118浙江省横店高级中学涂湘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