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210864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汇的发展一、古词的消亡的新词的产生v古代一些事物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很重要,有自己的名称, 后来这些事物不存在了,随着这些事物的消失,这些词就消 失了。 v 珽:天子用的玉笏,一种大圭,长三尺。天子与群臣相见 时手上拿的狭长的玉板,上可记事。v璋:古代贵族们举行祭祀、朝聘、丧葬时用的一种礼器,形 状象珪。v珪:上圆下方,天子诸侯在行隆重仪式时用。同“圭”v珑:古人求雨时使用的玉器,上面刻有龙。v这些玉,作为当时的礼器,各有名称,随着事物的消失已不 再单独使用了。 v古代有些事物虽然还存在,但不重要,有的 变了称呼,有的概括用一个词,因此有些词 不存在了。v沐:洗头。 沬:洗面。 浴 :洗身。v

2、盥、澡:洗手。 洗:洗脚。v现在用“洗”为动词,后加被洗的事物名,不再 细分。v新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事物的出现或者是人们认识的深 化。v春秋以前没有“楼”这个词,战国时出现了两层的房子,因而 也就有了“楼”这个词。v先秦时期没有“茶”这个词,因为那时的人们没有饮茶的习惯 ,到汉代才出现“茶”这个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和六朝以来 佛经的翻译,给汉语带来了大量的外来词。骆驼、葡萄、石 榴、胭脂,两汉时已经产生。六朝后,佛教用语袈裟(法衣 )、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佛、浮屠(塔、佛) 、和尚等佛教用语也进入了汉语词汇中。唐代的长安是当时 亚洲的文化、贸易、金融中心,在那里首次开展了汇兑这种

3、 便于交换的金融业务活动,于是产生了“便换、飞券、飞钱” 这些类似今天汇票的词语。v1279年忽必烈统一中国,1644年清人入关,汉语受 蒙语、满语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新词。v歹:蒙语音译,意即“不好,坏”窦娥冤:“地也 ,你不知好歹何为地!”v蘑菇:蒙语音译,今仍用,指食用菌。v站:蒙语,指驿站、车站。v阿马,又作“阿妈”,女真语音译,指父亲。v阿哥:满语音译,父母对儿子的称呼。v萨其玛:满语音译,(今用“洒琪玛”)v汉代以前,表示瞎子的词很多。 “瞍”没有瞳 人(“瞳人”也叫“瞳仁”, 瞳孔中有人像。瞽: 眼睛闭着,只有一条缝。但没有今天的“瞎”。 “瞎”产生于六朝,说文中无,梁顾野王 玉篇

4、收,“瞎,一目合也。”仅一只眼。现 在“瞎”可指所有的瞎子,这是由于认识发展了 抓住瞎子的共同点:眼看不清,丧失视力。v词汇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词的数量的增加或 减少上,还表现在词义的演变上。二、词义的演变v义位:一个词的每一个意义称为一个义位。一个词 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多数情况下有多种意义。v一个词有多少个意义就有多少个义位。如“树”,在 先秦时有三个主要义位,一是动词,种植、栽种。 孟子梁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二是名词 ,树木。左传昭二年:“有嘉树焉,宣子誉之 。”三是动词,抽象意义,树立、建立。战国策 秦策:“内自虚而外怨于诸侯。”v义位与义项有联系也有区别:v“义项”是属于辞书学

5、的范畴,是辞典中同一条目内按意义列 举的项目。传统的语义学把义项作为意义的基本单位。这种 认识有问题。义项和义位并不相同。辞书学中完整的义项是 由释文、书证、用例三部分组成。在某种程度上说,其中释 文部分所反映的就是词的义位的内容,而书证、用例都不能 直接反映义位,只起间接地帮助反映义位的作用。由于辞书 划分义项时很难做到准确,有时把一个义位分为两个义项, 或一个义项含有两个以上义位。因此这种义项和义位不是相 对应的。另外,义位是指同一词有联系的意义,而辞书中往 往把同音词互不相干的意义划分为并列的义项,而这些义项 更不能笼统地看作一个词的义位的。v当然,一个词义位的确定肯定要继承辞书中义项的

6、成果,因 为义位的确定、建立实际也是人为的。v词义的演变包括义项增加、义项减少、义项改变。 1.义项的增加 v 实际指一个旧词产生了新义。新义产生后,原有的意义并未 消亡。v 信:从先秦到两汉,经常用作形容词、动词、副词。v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v 听其言而信其行。 论语v 子皙信美矣。 左传.昭公元年v 从汉代开始,“信”指信使,使者,送信的人(取其守信用 之意)。v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v六朝时,“信”有了“书信”义。v 王羲之杂帖:“朱处仁今何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 答。”v输:在上古有“输送、转运”义和“缴纳、献纳”义。v 秦於是乎输粟於晋。 左传僖三十年v 往者

7、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 盐铁论本 议v中古以后产生“失败”义。v 此局全输矣。 杜光庭虬髯客传v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时。 白居易 放言v 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 世 说新语任诞v快:上古表“喜悦、快乐”义,或“舒畅、畅快” 义。v 文信侯去而不快。 战国策秦策五v 快哉,此风! 宋玉风赋v中古产生新义:v迅速:世说新语汰侈:“彭城王有快牛 ,甚爱惜之。”v锋利:齐民要术杂说:“调习器械,务 令快利。”义项的减少 v一个词原来有几个意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在历史的发展中 消失了。v坟:古义有:水边高地、土堆。v 登大坟以远望兮。 九章哀郢v有“大”义,如:v 纵禁财,发

8、坟仓。 韩非子八 v有“典籍”义:v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后汉书郭太传v有“坟墓”义。v 驻马别孤坟。 杜甫别房太尉墓v现代只有“坟墓”义。v舅:上古有两个主要义项:母亲的弟弟。v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诗秦风渭阳v夫之父,公公。v 昔者吾舅死於虎。 礼记檀弓v 后一义消失了。v爱:古有两个义项。喜爱。v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战国策赵策v吝惜,舍不得。v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 上v成语“甚爱则大费”现今只有一个义项。义项的改变v 义项的改变在这里专指一个词的某一个意义 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走”的古义是“跑”, 今义是“行走”,“去”的古义是“离开”,“孟子去 齐”;今义是

9、“到去”v 义位的改变,导致了词的古今意义的差异, 这是学习的重点,下面专项讨论。第六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v理性意义:字典里面的解释。v文化意义:书面、口头。v情感意义:褒义、贬义。v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v例如:v把戏 1. 魔术杂耍等技艺。2. 手段、诡计v国人 指本国的人v指口语色彩,后面的1、2是对其理性意 义两个义项的解释。 指书面色彩。v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 今的发展变化。这跟 “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 同。“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 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古今词义的演变” 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 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

10、词义变化的大小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绝大多数词的意 义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这种词义的演变,仍 然属于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这个大的范围。古今 词义的异同,从词义变化的大小看,大致有以下三 种情况:v1古今词义基本相同v古今词义基本没有变化,现代汉语还在继续 使用。如:v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 刀、马、牛、羊v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 变、牧等。v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 、白、黑、v数词:一、二、三、四、v 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正是由于这些词的意 义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才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基本词 汇的词义基

11、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 变化。v 客观事物本身发生了变化。v 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压在 脚跟上,所以“坐”与“跪”同义。左传.昭公二 十六年:“坐行而入”(坐行,膝行)。南北 朝时有了坐具“椅、凳”,“坐”的姿势发生了变 化,词义发生了变化。了解这一点,就能明 白鸿门宴中樊哙闯帐时,项羽为什么有“ 按剑而跽”的动作。这“跽”就是顺坐之势把臀 部抬起来,两腿直跪着的警戒动作。v人们认识的变化:v 雷:古人认为是天神驱车而过发出的轰鸣 ,由于科学的发展,人们揭开了“雷”的秘密, 知道雷声是由阴电、阳电相击而发出的轰鸣 ,其内涵发生了变化。v2迥异v 有些词,从形式上看,古今相同;

12、从意义 上看,古今毫无关系或差异很大。v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 乏困,君亦无所害。 v 左传.僖公年v 今“行李”指出门时携带的东西。v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山海 经.中山经v “字”古指“生孩子”,今指文字。v 折琼枝以为羞兮。 离骚v 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左传隐 三年v “羞”的今义为“害羞、不好意思”,古今义完全 不同。v 素锦绸杠。 尔雅释天v “缠”古义“缠绕”,今义指“丝绸”的“绸”v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离骚v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商君书 农战v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v “偷”由“苟且、苟安、偷安”引申为“轻视、忽 视”,还引申为

13、“刻薄、不厚道”。“偷”的今义是 “偷窃”、“偷东西的人”与古义差异很大。v这类词是学习的一大障碍,不过只要勤查工 具书,易于避免出差错。v3微殊v 同:古今词义有联系的一面;异,古今词义有区 别的一面。这说明:这类词古今义之间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这类词数量多。是学习的难点,也是重 点。v劝:古义指鼓励、劝勉,荀子“劝学”,不是劝 止人们学习,而是鼓励学习,又如“劝农”“劝蚕”是鼓 励农耕和养蚕。鞌之战:“赦之,以劝事君者。 ”是赦免逢丑父鼓励对君尽忠,而不是劝止人们事奉 君主。古义是从积极方面的鼓励,而不是消极的劝 止。成语“劝善惩恶”v访:古义是咨询。尚书洪范:“王访于箕 子。”左传僖32年:“穆公访诸蹇叔。”两 个“访”都是“咨询”义。说文:“讯谋曰访。 ”讯谋:问主意,广泛发地找人商议,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