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五礼、婚姻、埋葬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208343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五礼、婚姻、埋葬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传统文化--五礼、婚姻、埋葬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传统文化--五礼、婚姻、埋葬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传统文化--五礼、婚姻、埋葬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传统文化--五礼、婚姻、埋葬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五礼、婚姻、埋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五礼、婚姻、埋葬(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全有文档 第一节 中国传统五礼v一、吉礼v二、嘉礼v三、宾礼v四、凶礼v五、军礼第二节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一、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嬗变v1.中国婚姻礼制源头的两大创始人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女娲的功劳可不小:其一,宇宙秩序的维持者。淮南子载:往古之时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立,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 ,狡虫死,颛民生。其二,造人。淮南子云: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 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其三,婚姻礼制的始 祖母。女娲在

2、民间社会有着崇高的地位,跟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婚姻礼制的父亲月下老人二、婚姻发展史1、原始群婚阶段中国近现代学者研究上古时代的婚姻制度时,基本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作为他们 重要理论来源的摩尔根的影响。马克思在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 最古是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中国学者一般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两性 关系应该带有刚从猿类脱胎过来的习惯,以小群体方式生活,无所谓婚姻家庭,有着 毫无节制的性交关系,处于杂乱无序的群婚状态之中。当然,所有这些观点都基于这 样一个前提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人类是从猿转变过来的。v2、血缘婚。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伏羲、女娲传说。他们本是兄妹

3、 俩个,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人类遭遇灭顶之灾,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 个人。为延续人类种族,兄妹两个不得不结合。这一神话在唐朝李冗 的独异志里有完整的描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 在昆仑山(象所有的神话故事一样,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这个传说 ,交待不出伏羲女娲是怎么来的),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 以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 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妹以扇蔽面。v3. 抢亲婚两性关系被限制在家族内部班辈之间的同时,家族之外又有抢亲制作为补充。 女子在古代,可能也是被视作财产的,部落战争,家族械斗,导致女人被抢来 抢去。按现在的眼光

4、看,抢亲肯定是不文明的,但是学者们认为,可不能小看 这一抢,这一抢,抢出了文明,抢出了优生优育。看看自己内部人生出来的畸 形、弱智婴儿,再看看抢来的女子生出来的白胖孩子,古人终于悟出:男女同 姓,其生不蕃。直到如今,偏僻的乡下仍有同姓不婚的所谓族规。v4. 族外婚研究中国婚姻制度的学者根据考古学资料推论,族外婚是母系社会 的一个标志。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学者想像母系氏族的婚姻情况是 这样的:氏族禁止族内通婚,须到其它氏族部落寻求女子;同时, 把本族女子嫁给外族。而中国许多上古圣人出生的神话传说,如“ 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庆都与赤龙合婚生尧”、“握登见大虹意感 而生舜”等等,正好被学者认为是族

5、外婚的一种折射。 v5. 对偶婚马克思说:在普那路亚家族制下,便多少有了一男一女结成配偶过 同居生活的事实,而这是社会状况的诸条件引起的,每个男子在其 若干妻子中,有一个是主妻,反过来说女子也是如此,因而有了向 对偶婚过渡的倾向。对偶婚分两个阶段或两种方式,第一,望门居 制,据说大禹和涂山氏就是这样搞的;第二,居妇家制,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易洛魁人。v6. 一夫一妻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 具有了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 妻制。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所 以,所谓的一夫一妻,在中国,只能叫一妻一

6、夫,或者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制确立后,父死子继的继承法确立,婚姻制度,遂成为一 切宗法制度的根源。二、一夫一妻制下的婚姻形式v1 政治和亲婚汉朝首创和亲外交,始作俑者是大流氓刘邦,以宗室长公主嫁匈奴单于。其 后是武帝刘彻,先后把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再其后是汉元帝, 搞了个“昭君出塞“。昭君这一出,从名义上来讲,相当于元帝把自己的女人 出让给少数民族兄弟,不象宗室女之外嫁,好歹是要替自己娘家说好话的, 而昭君就不一样了,在后夫面前替前夫说好话。不知是昭君这个角色不好当 ,还是昭君漂亮得盖过所有外嫁公主了,或者是因了昭君的民间身份,总之 ,昭君最得文史家青睐,还得民间舆论同情。 v 2、强

7、权干涉婚 这一类婚姻形式的特点是,婚姻当事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一切 都是外部强力促成,自己无法反抗。当然了,父母之命 媒灼之言 促成的聘娶婚,当事人也无权自行改变,但这两类婚姻形式所遭遇 的外力,在程度上是不太一样的。强权干涉,是强力、暴力、权力 、控制力的合成,而聘娶婚,父母还可能照顾一下子女的意愿,而 子女至少在口头上允诺父母:但凭父母作主! v3、聘娶婚聘娶婚,是指男子以财物作聘礼而娶妻,女子因聘礼而出嫁。礼 记.曲礼说:非受币,不交不亲。意思是说,没有“币”作为聘礼, 男方是不能与女方交亲的。聘礼这一关,皇帝也不能免,汉宫仪 载:皇帝聘皇后,黄金万斤。汉末,平帝娶王莽女为后,有司私

8、自给这小姑娘涨了价,奏请给黄金二万斤。给人的印象,皇家婚姻 颇象一桩大买卖,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v4 转房婚又称收继婚、升房婚、转亲婚、叔嫂婚。一般而言,转房婚是指父亲死后 某一特定的儿子收娶其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者弟弟死后 兄长收娶其弟媳,这种婚俗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代人戏言,这叫肥 水不流外人田,此话倒也不差,因为据民族学家考证,这种婚俗起源于原 始社会时期掠夺婚时人们所拥有的财产嗣承观念。原始社会,部落战争较 多,掠夺来的妇女自然是财产,一旦男人死去,女人也要被以财产的形式 转让给本部落其它男子。但是随着家庭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这种转让 ,范围逐渐缩小,最后固定在家族

9、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转让给与死者具 有血缘关系的人。 v5. 经济实用型婚姻所谓的经济实用型婚姻是穷人为省钱而自发实行的一种婚姻的变通。也就 是说,它没有聘娶这一关,能省下一笔财礼,甚至能减少日常婚姻消耗, 经济、方便、实用。具体有以下几种:1)交换婚 它是中国历史上很典型的一种婚姻形式。它是指两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 议,互换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 一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2)入赘婚入赘婚在中国这样一个夫权社会,是很另类的一种婚姻形式,其特点 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户,俗称倒插门。儿女生下来,还要姓女方家的 姓。总之,这种婚姻形式里的男人,很受社会歧视,他到

10、女方家,象 个卖大力丸的,或者象头老黄牛,闷头干活罢了。 3)童养媳童养媳是中国颇有特色的一种传统婚俗。它是指有儿子的家庭,抱养 人家的童女为养女,等到儿子与养女达到结婚年龄,使他们完婚成亲 ,俗称圆房。由于这种媳妇来时年少,需要长大成人后才可成亲,所 以又叫待年媳。当然,还有叫等郎媳的,乃是男方还没有在娘胎里酝 酿,父母就为其领养媳妇的,其功能约相当中国人给女孩子起名招弟 ,一切尽在不言中。 v4)典妻婚v所谓的典妻,也叫租妻,历史上广泛流行于浙江、福建、甘肃、辽 宁和山西。辽宁叫搭伙,甘肃曰僦妻,在山西被称作挂帐,百姓也 有叫“拉边套”的。v出租妻子是一种更经济的婚俗形式,简而言之,就是丈

11、夫把妻子出 租给需要老婆的人。时间长的叫做典妻,时间短的称租妻。全国 风俗大观记述:“贫苦之家蓄妻不得温饱,可以租之于人,共订 合同,半载或一年、三年,以本夫之需索,以定时期之长短。期满 则退回而已。”v6、 鬼婚 又叫冥婚,阴婚,即幽冥世界的婚姻。起源很早,至少在先秦时期就 已流传开来。名目很多,冥配,配骨,幽婚,圆坟。三、历代婚姻礼俗v婚姻维持着社会关系和宇宙秩序,所以婚姻需要力量,需要支撑 点。而在以德治国的中国传统社会里,道德便是最好的利器了。 中国婚姻里,有两个道德支点。一为礼,二为义。 首先谈礼。它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仪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v1)非媒不娶。v古代婚姻中介称“媒妁”。

12、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 礼记.曲礼郑笺注:媒者,通二姓之言,定人家室之道。周礼中更是定 了一个媒官: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其职责范围:媒氏,掌万民 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 嫁,凡 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看来,这个媒氏之官 职相当于现在的婚姻登记所,但是职权要比后者大多了。 2)六礼光有媒还不行,还得有个正当的婚姻程序。具体说来是六步。 第一步,纳采,即由媒人传言,再由男方给女方家中送礼物。 第二步,问名。第三步,纳吉。第四步,

13、纳征。第五步,请期 。 第六步,亲迎。 3)”哭嫁” 迎亲队伍吹吹打打,等着新娘上轿出嫁,然而新娘却哭着、唱着 、闹着,同喜庆的气氛很不协调,此即哭嫁。器嫁的习俗,直到 解放前仍流行在许多地区。她们或哭或唱或骂,有哭骂媒人、丈 夫的,有责备父母、留恋父母的,有教训兄弟姊妹的,或者各种 都有。 4)”传代”习俗 传代又称”传席”、”踏青布条”,是旧时流行于汉族地区的一种婚姻 习俗。指新妇入门时双脚不可着地,而要踩着男家铺设的麻袋或 青布条而行。传袋之意,也有以为含不可得”地”意,即新妇到男 家不可有权有势,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 5)”闹房”和”听房” “闹房”又称”吵房”,主要是对新郎新娘成婚

14、进行祝贺,多 流行于汉族地区。至时,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于 新房中戏嬉打闹,了无禁忌,来祝贺新人,故民间有”越 喜越闹,越闹越喜”之说。 6)”撒帐” 撒帐是旧时一种婚俗,主要流行于汉族地区。其仪式为新婚夫妇交 拜后并坐床沿,由妇女各以金钱糖果散掷。撒帐之俗一般认为始于 汉代。目的是求得富贵吉祥。明代还出现了撒帐歌。在北方仍行用 枣栗撒帐,枣子谐音”早子”,栗子谐音”利子”或”立子”。有”早立子” 之意,和汉代”得子多”寓意一致。 7)”见舅姑”礼 此是旧时婚俗中新婚媳妇拜见公婆的一种仪式,舅姑即公婆 ,仍于表婚。这种仪式一般在迎亲次日举行。仪礼士昏 :”质明,赞见妇于舅姑。”此日新妇要早

15、早起床,沐浴盛装, 恭恭敬敬地等着拜见公婆。 四、关于离婚问题 严格来讲,中国传统婚姻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离婚,因为它完全是 在不平等的基础上,以践踏女性尊严为代价而进行的。也就是有说, 男家有权休妻,而妻不能休夫。白虎通.嫁娶载:夫有恶行妻不得 去者,地无去天之义。意思很明白,夫是天,不能去天,否则,反天 了不是?直到现在,夫妻双方较量,动不动就是这样一句:我再不镇 压他(她),他(她)就反天了。其实反天的原始意思只有三个:臣 反君,子反父,妻反夫。 第三节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v一、埋葬习俗v二、丧礼习俗v三、丧服v四、”丁忧”与”守制” 我国古代的丧葬形式,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和

16、裸葬 1、土葬 我国远古时代的人类,对死者的处理与兽类相差无几,或者分食尸体, 或者弃之原野。周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 ,不封不树。”自鬼灵观念产生以后,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在另一 世界它们也象活人一样生活,于是产生了保护尸体的想法。 2、火葬 火葬也称”火化”,即用火焚化死者遗体的丧葬形式。这种形式也有 悠久的历史,主要盛行于少数民族中。先秦时庄子、墨子、荀子,在其 著作中都曾记载古代少数民族奉行火葬的情形。 3、水葬水葬即将死者投入水中任其沉浮漂流的一种葬式,主要流行 于我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族中。奉行此式的民族,一般都生活在 深谷大河之畔,以水为生以鱼为食。他们视江河为生命的源泉与 归宿,并往往流传着与水神有关的美丽传说。 4、天葬 天葬又称露天葬或鸟葬,是我国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奉行的葬 式。在藏族地区其仪式是:人死后覆以衣被,献以酥油,延请喇嘛 念经超度、烧糌粑,出殡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