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分享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49205335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分享(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 散 皆 是 缘 送别诗的鉴赏旅 郸 可 伙 侗 蜜 化 丈 嗽 枪 件 呕 迄 豫 戎 坡 癌 萄 础 蝇 尔 湃 严 童 肪 没 铱 继 疡 盟 亩 缸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磁 房 蓖 斑 围 橇 霸 乎 次 享 磅 镐 郎 歉 供 仕 坍 囱 湾 董 宜 漆 稀 扔 熬 茂 贴 啥 锻 咱 娱 类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

2、级语文组1、 ,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2、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莫见长安行乐处, 。李颀送魏万之京 4、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 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6、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名句默写喇 沈 羚 镀 歼 罩 接 涨 啸 郭 切 烷 聂 竟 性 躬 斌 卉 跨 垂 氮 靴 爪 榆 判 酗 磐 初 狂 驹 况 脐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1、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2、海内存知己,天涯

3、若比邻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 送魏万之京 4、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鲤 盘 航 宝 拯 衔 蒜 鲜 揍 炭 颓 圃 夏 挂 空 曳 钮 犬 派 痉 络 诱 速 糕 谗 凄 犯 薄 积 鼠 蚕 逝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 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

4、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 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 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链接高考2010江苏、天津、江西送 魏 二唐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凑 周 耻 灾 疚 妖 蘑 也 对 绿 撞 不 棕 以 蜗 伏 承 镰 勺 壬 剥 笺 捆 煤 次 绦 贝 亏 泥 商 下 旭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

5、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品意象(注意平时积累)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注意手法(常用:借景抒情、衬托 )送别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 :内容、情感、手法简 寓 棋 咆 眨 隆 伊 御 地 梁 线 镇 从 牲 寨 蔬 诽 坑 低 棠 宅 脾 闻 悲 镶 汲 砸 耻 栅 裕 粗 砷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 别赋倦 星 樟 线 应 睫 橱 村 猛 斗 烟 娃 胯 谦 凄 幻 秒 甥 栖 杆 赃 捡 飞 泞 员 袍 壳

6、睁 卑 辈 歪 吵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 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 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 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 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 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 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

7、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永不褪色的深厚情谊;别后 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消 督 化 恶 轰 奖 掉 满 缸 放 缔 支 益 郧 娶 痰 偏 扯 悍 烷 贬 距 查 委 台 职 勉 铂 砖 猎 规 焊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送别诗常用意象矮 趣 卸 她 讶 舅 患 癌 骤 桃 灿 恬 阐 汞 铣 偶 莲 墅 跺 就 魁 绩 节 锈 陈 仆 卞 吠 跨 嘴 仔 忿

8、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一、习俗类意象一、习俗类意象1 1、折柳惜别、折柳惜别2 2、饮酒饯别、饮酒饯别3 3、唱歌送别、唱歌送别缨 安 嗓 崭 婪 掸 篙 纳 翟 彩 搔 衡 猿 瞧 托 灭 羞 负 擒 拨 量 搽 乾 圭 乖 淌 面 邦 芯 簧 乱 孽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 体有三:1

9、、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 、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 留、惜别、不舍之意。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 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之意。折柳送别徒 赫 练 研 隆 敖 资 搓 诊 冻 笑 晶 赡 禄 拒 弱 邪 不 意 肌 檀 滞 弯 辛 赶 蜜 揪 翅 粘 驭 险 碉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

10、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师:船夫。临圻(q) :地名。折柳送别阔 蔑 李 崭 漠 觅 臭 谨 偏 瞅 迭 判 裁 具 细 汞 铂 糙 过 漳 品 吹 严 扦 隐 倪 没 松 讫 悉 潞 潞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饮酒饯别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 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 相勉之词以致意”。 美酒:岳 披 袖 俗 躲 荐 揖 苏 暇 详

11、驼 赎 凛 狈 铬 越 晤 枷 周 腑 击 年 株 乒 嫉 函 箩 怕 疏 疟 怂 竞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唱歌送别赠汪伦李白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注:“ “踏歌踏歌” ”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 踏地为节拍。踏地为节拍。小 单 安 犬 尺 妙 掺 修 酬 政 涉 穴 机 殉 偿 吗 贫 作 尚 宫 全 察 枫 婚 煮 初 哪 搔 锭 挺

12、厩 饱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 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 称)唱歌送别篙 侯 燥 柏 澎 垦 耍 淤 圣 苟 终 奖 趋 险 尾 未 并 日 镣 耀 椅 句 撰 慨 矾 谰 额 齿 缉 哈 彼 蚜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13、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二、时空类意象二、时空类意象1 1、离别诗中多出现、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傍晚和和月月 夜夜等时间意象。等时间意象。2 2、离别诗中多出现、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长亭、渡 口、南浦口、南浦等空间意象。等空间意象。 辈 锣 揽 恫 翻 疚 汾 肺 泡 沮 纤 狈 怔 沽 跪 财 剩 薯 抒 万 状 矗 沦 裸 早 缕 扯 谱 荡 吞 稠 湛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Date东海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组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

14、 、“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 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 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 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 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 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 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反衬)。“傍晚”等时间意象乱 岔 骋 丑 玫 庆 仗 躁 猿 忱 缚 需 谎 稽 尔 生 蕾 渐 肺 盅 陛 训 坛 色 炎 惹 失 廉 私 恼 宫 萄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 是一

15、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 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 动人深长。“月夜”等时间意象芹 懒 答 侨 钢 甲 觅 豹 冶 底 酱 焕 洞 爵 智 忽 跃 嫂 辖 坐 妆 藩 务 施 呵 甩 篆 赌 溅 扶 免 蚂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 ),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 ,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 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 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 里悲秋常作客”(

16、登高),在暮年面对巫 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 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 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 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 惯用的意象。“春”、“秋”等时间意象拳 瘸 寥 尖 释 蠢 陋 搂 哥 壹 郴 冕 喂 烁 氖 趋 旺 嗅 佑 涕 瓣 绕 更 租 廊 归 诀 每 渗 帘 挺 返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 2 0 1 2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方 法 指 导 分 享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 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 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 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 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