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与行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95928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与行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与行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与行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与行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与行动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与行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与行动(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丙辉郑丙辉 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22012年年9 9月月2222日日中国湖泊(库)生态环境中国湖泊(库)生态环境 保护策略与行动保护策略与行动431汇汇 报报 内内 容容中国湖泊生态环境现状 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行动2建立和谐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一、中国湖泊生态一、中国湖泊生态 环境现状环境现状面积积(km2 )50050-5001-50 数量(个)2721024561.概况我国有面积1Km2以上的湖泊2693个,总面积约8.1万Km2,其中50Km2以上的湖泊237个,占全国湖泊总面的3/4。 还有3000多座大中型水库蒙新高原湖区

2、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东部平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湖区面积积 (Km2)比例东部平原2117223% 青藏高原4493349% 蒙新地区1970022% 东北平原山区39554% 云贵高原11991% 合计90960100%2.分布特征3.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26 个重点湖库中,达到类水质标准的不足1/4。“三湖”的太湖、滇池水质为劣类,巢湖水质类。我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4.富营养化概况TN浓度处于类、类和类(包括劣类)的湖泊分别占所调查湖泊总数的23.7%、18.7%和38.1%;TP浓度处于类、类和类(包括劣类)的分别占所调查的21.8%、23.2

3、%和33.1%。 1、湖库萎缩、水体干涸过去50年间,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现存湖泊面积为2438.6平方公里 ,仅为上世纪50年代的34%。全省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17个, 比上世纪50年代的522个减少了50%以上。东部平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东部平原与山地湖区重富营养富营养中营养 巢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鄱阳湖2、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迅猛富营养27贫营养 4中营养 691970年代富营养61中营养 35贫营养41980年代后期富营养85贫营养 0中营养151990年代后期湖泊富营养化面积(平方公里 )2000年初大中型湖泊出 现扩大 500080年代后期

4、600以城市小湖为主 部分中型/大型70年代135以城市 小湖泊为主2010年初8700大中型湖泊大 量出现2、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迅猛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生态总体处于不断退化状态,集中土著物 种减少,数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高等水生维管束 植物分布范围缩小,而浮游植物(藻类) 生物量增加迅猛,以藻 类水华为重点的生态问题不断发生。鱼类种数黄盖湖 涨渡湖 西凉湖 斧头湖赤湖太湖 洞庭湖 滇池19501960s10180909085106100241980s836363676680/近年来7346404847607043、生物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4、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u“三湖”等

5、重污染湖泊,水质没有实现根本性好转。太湖、滇池水质为劣类,巢湖水质类u洞庭湖、鄱阳湖、博斯腾湖为代表的生态脆弱湖泊,生境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退化问题突出u以抚仙湖、梁子湖为代表的水质良好湖泊,因面临流域过度开发等威胁,富营养化、生态系统破坏等风险加大4、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湖泊水质恶化 与功能下降部分水体 水化学失调 水生态非 良性演替重污染区水体 水华暴发局部湖区生 境藻型化影响安全供水人类不合 理活动污染源 大量排放水工程影响修复水体生境,修复水体生境, 逐步恢复流域清水产流机制,逐步恢复流域清水产流机制, 产业结构调整,控源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控源减排 ( (防治结合型防治结合型) )控源

6、减负,控制蓝藻水华控源减负,控制蓝藻水华 、生境改善,湖泊水质显著改善、生境改善,湖泊水质显著改善 ( (污染治理型污染治理型) )水质良好 湖泊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资源优化布局与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布局与利用 流域生态系统恢复流域生态系统恢复 ( (生态保护型生态保护型) )(三)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路线图二、建立和谐流域经济二、建立和谐流域经济 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典型湖泊社 会经济发 展模式经济 发展 方式 流域环境 管理模式流域水土 利用效率 社会 发展 方式 v经济总量 v发展速度 v产业结构v人口总量 v增长速度 v人口结构 v生活方式(1)构建绿色流域,协调经济发展

7、与湖泊保护v总量减排、质量改善、风险管理v水资源三条红线、土地红黄蓝线湖 泊 承载力T-N入湖量T-P入湖量COD入湖量以总氮和总磷控制 为重点,协调湖泊 保护与流域发展(2)以湖泊承载力为基础,确定湖泊保护和控制的重点(3)湖泊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湖泊环境承 载力计算模型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目标湖泊水质改善目标水文 气象 条件污染物负 荷时空分 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总量 、结构、效率。 。分期、分区的湖泊环境承载力影响影响陆域控制单元污染物分配响应(4) 新增总氮和总磷作为湖泊流域总量控制指标 n 氮磷浓度偏高是富营养化的关键内因。TP、TN对藻类生产力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n TN、TP水

8、质指标的改善无法通过CODCr排放量约束来体现 n 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强化脱氮除磷的提标改造可行n TN、TP物质来源于城镇点源、农村面源。面源TN、TP的贡献占优n 对点源排放的TP、TN实施总量控制、减排约束,对面源 排放的TP、TN实施总量控制、减排引导 1.确定流域尺度;2.确定流域生态补偿的各利益相关方即 责任主体,在上一级环保部门的协调 下,按照各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 求,建立流域环境协议,明确流域在 各行政交界断面的水质要求,按水质 情况确定补偿或赔偿的额度;3.按上游生态保护投入和发展机制损失 来测算流域生态补偿标准;4.选择适宜的生态补偿方式;5.给出流域生态补偿政策。(5

9、)湖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九 江 市鹰 潭 市新 余 市抚 州 市景 德 镇 市南 昌 市建立湖泊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科学确定补偿基数,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立法和补偿标准n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补偿制度n建立健全湖泊流域生态环境补偿立法。n建立湖泊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标准。n引导上游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引导下游地区 企业吸收上游地区富余劳动力。支持流域上下游地区政 府达成基于水量分配和水质控制的环境合作协议。n建立跨行政区流域环境保护仲裁制度。n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环境补偿机制(5)湖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Page 22入湖污 染控制p 以促进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

10、展为目标,有效控制和削减入湖主要污染物排 放总量,保护“一湖清水”。p 掌握湖泊流域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p 根据水环境功能分区,制定区域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区域环境准入门槛,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法律法规水环境 监测水环境 容量水污染 总量控制产业布局水环境 特征(6) 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把环境准入门槛 三、中国湖泊生态三、中国湖泊生态 环境保护策略环境保护策略u多年来,我国对湖泊湖泊保护与治理的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严重不足。u政策着力点仍然是“重治理,轻保护”,湖泊治理手段单一。虽然针对重污染湖泊的治理基本遏制了水质恶化,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政策逆效应”。u部分地区污染治理

11、投入,仍然在偿还经济发展留下的“旧账”。u亟需建立“防治并重,保护优先”的湖泊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一)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u当前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污染较重湖泊治理,还是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所覆盖的湖泊保护范围有限;u没有形成我国国土范围内所有湖泊保护的系统规划方案u我国以生态保护为导向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体系需要集成建立,环保产业发育尚不成熟;u有必要对湖泊保护开展整体规划和系统引导。(一)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u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忽略了天人合一朴素价值理念对保护湖泊、预防污染的重要作用。u亟需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价值体系u通过人们的价值

12、观念影响和改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和保护的冲突,实现人水和谐。(一)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湖 泊 分 类 保 护污染治理型防治结合型生态保护型重度污染中度污染水质较好(二)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防治结合型污染治理型生态保护型类:太湖、巢湖、滇池、乌梁素海等类:洞庭湖、洪泽湖、鄱 阳湖、三峡水库类:抚仙湖、梁子湖、瓦 埠湖等典型案例(二)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污染治理型”湖泊:压力:流域社会经济较为发达,压力强大。状态:富营养化严重,生境条件恶化,生态系统失衡,水华频繁爆发,危及饮用水安全,响应:以“控源减负”为主,加快产业结构和土地资源

13、空间布局的调整,在全流域开展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污染治理,强化流域入湖河流生态修复,逐步改善生境条件,建立科学完善的湖泊流域环境管理体系。(二)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防治结合型”湖泊:压力: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旺盛,环境压力逐步加大;状态:处于轻度富营养水平,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生境出现退化迹象,局部区域出现水华;响应:以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相结合为主,全面优化流域发展模式,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针对重点污染区域加强污染治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加强全流域的环境管理能力;逐步改善生境条件,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二)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生态保护型”湖泊:压力:流域社会经济欠发达,经

14、济发展需求已经开始显现;状态:生态环境较好,水质良好;响应:围绕湖体水质保持良好或改善目标,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优化利用规划,严格界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的范围,合理安排和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以“污染防治、优化调控和生态补偿”为联动机制的生态保护型湖泊保护策略;同时加强流域生态系统建设,促进湖泊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和并重发展。(二)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四、四、“十二五十二五”中国湖中国湖 泊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泊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国务院 关于加强 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的意见 国发201135号继续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鄱阳湖、洞庭湖、 洪泽湖

15、等湖泊污染治理加大对水质良好或 生态脆弱湖泊的保护力度uu湖泊保护思路转变湖泊保护思路转变“ “重治理,轻保护重治理,轻保护” “” “防治并举,保护优先防治并举,保护优先”uu湖泊保护投入方式转变湖泊保护投入方式转变 投资治污投资治污 以奖促防、以奖促治以奖促防、以奖促治中央投入中央投入 带动地方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带动地方政府,引导社会投入。uu湖泊保护技术路线转变湖泊保护技术路线转变 水域水域 流域;流域;水质管理水质管理 水生态管理水生态管理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积极推进湖泊保护积极推进湖泊保护“ “五个转变五个转变” ”uu保护手段转变保护手段转变社会经济结构布局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布

16、局调整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单纯治污单纯治污 多地区、多部门联合保护多地区、多部门联合保护多学科综合联合攻关多学科综合联合攻关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注重长效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注重长效机制 uu湖泊保护范围转变湖泊保护范围转变 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五大湖区均衡保护五大湖区均衡保护 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积极推进湖泊保护积极推进湖泊保护“ “五个转变五个转变” ”1、继续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滇池流域超过1200亿资金目标109亿415亿III类,退出 重污染流域合肥段消除劣V类 ,其他区域III类IIIIV类中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行动2、加强鄱阳湖、洞庭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