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5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174628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5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5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5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5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5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5(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要点: 1、了解心理健康含义、标准和目标,中学 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心理评估、行为改变 和认知调适的方法。 2、理解心理辅导的原则。 3、掌握心理辅导的途径,能运用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和示范法进行心理教育。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1、生理健康 2、心理健康 3、社会适应健康 4、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 ,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最有效地发挥个人身心 潜力以及作为社会

2、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其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调和;2、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六大标准: ()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教学时可观察 ()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人格完整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为人格核心,知情意行性协调 ()正确的自我观正确地了解自我,调节自我、悦纳自我 ()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正确认识环境和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心理行为与其年龄相符中学生具有半成人半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发展中多发、易发心理问题的时期。P198二

3、、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二、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困扰:心理困扰:一般指主观上产生烦恼,时间持续两周以上,生活工作略受影响,但能忍受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一般指主观上感到痛苦,时间持续一个月以上,不能正常生活或工作,难以忍受一般指主观上感到痛苦,时间持续一个月以上,不能正常生活或工作,难以忍受 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一般主观上对心理异常缺乏自知,言行怪异,有妄想或幻觉,思维反应变慢或变快一般主观上对心理异常缺乏自知,言行怪异,有妄想或幻觉,思维反应变慢或变快 神经症:抑郁症(持久心境低落)/恐怖症(社交恐怖 、物体恐怖和处境恐怖)/强迫症(强迫观念、行为) 焦虑症:(急性焦虑发作和广

4、泛性焦虑症);神经症 的治疗(易疲劳难记忆,易激惹头晕睡眠障碍) 人格障碍:偏执型(偏信自己执迷不悟)、反社会型 (粗暴不守法无内疚)、冲动型(情绪冲动不计后果 )、强迫型人格(刻板固执过分谨慎多虑)、回避型 人格障碍(懦弱胆怯易惊恐,自卑回避与人交往) 性心理问题:过度手淫和早恋,同性恋。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思睡、睡行症,夜惊梦魇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预防精神病症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

5、 工作的客观要求工作的客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以正常学生为主(包括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第二节 心理评估第二节 心理评估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一)心理评估的含义P203 是分类诊断的过程 标准化/非标 (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三)心理评估的意义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p204 (一)认知测验:如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 (二)人格测验:16PF、EPQ、兴趣、成就动机、态度量表等三、评估性会谈:会谈是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方法会谈是心理咨

6、询和辅导的基本方法 ()倾听应采用开放的态度,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手段。 ()鼓励 嗯,哦,接着说 ()询问多提开放型的问题,少提封闭式的问题。 ()反映 用语言造镜让其反观自己的感觉 内容反映和情感反映 ()澄清 水清则见底 ()面质 致良知四、其他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记录个体的行为表现并加以客观解释,以深入了解研究 、项目检核表按学生表现分项登记:如考勤记录,课堂纪律等。 、评定量表按观察的行为特质,常分级,据符合程度等级评定 。 、轶事记录教师对学生所观察到的事实的简明记录。 (二)自述法含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由学生自我描述,适合了解其内心世界及转变过程 。第三节 心理

7、辅导第三节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一)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建设性 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结构 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 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P206页 (二)心理辅导的目标:1、学会调适-调适性的辅导(基本目标)2、寻求发展-发展性的辅导(高级目标)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 、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训练 、系统脱敏法 沃尔朴首创 、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请求拒绝真实表达意见和情感 (三)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艾

8、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 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 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 A代表“前因”(antecedent)(引发反应的事实、行为或事件)。 B代表“观念”(beliefs)(个体对事实或事件A的认知与信念)。 C代表“结果”(consequences)(个体的情绪反应)。ABC事实:赶考遇到出殡事实:赶考遇到出殡情绪低落考试名落孙山情绪低落考试名落孙山认为要倒大霉了认为要倒大霉了认为是升官发财的兆头认为是升官发财的兆头情绪振奋,发挥超常情绪振奋,发挥超常金榜题名金榜题名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 P

9、196 A没有疾病 B身体壮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 心理素质高 2不属于严重程度上由低到高几类心理健康问题范畴的是( ) 。 A心理困扰 B心理障碍 C心理疾病 D心理异常 P198 3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P202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4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 会一员的( )。 P196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D道德精神面貌 5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 ,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P200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模拟测验题模拟测验题11抑

10、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P199 A焦虑 B紧张 C情绪低落 D注意障碍 12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这种 心理问题属于( )。 P201 A焦虑症 B依赖型人格障碍 C抑郁症 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3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以( )为主。 A主体学生 B正常 学生 C非正常学生 D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P203 14下列各项属心理不健康表现的是( )。 A适应中学的学习与生活 B乐于和同学交往 C自尊自爱,奋 发向上 D心理治疗 15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P208 A斯金纳 B沃尔朴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填空题填空题( (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

11、正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 确的内容确的内容) )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 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 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心理的健康。 p196 2心理评估可采用心理测验这类标准化方法,也 可采用观察法这种非标准化的方法。 p203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 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 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 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4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 不良适应 , 一股不属于性心理障碍。P2025强迫症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 事情。 6神经性厌食可采用行为疗法,行为

12、疗法和认知疗 法予以矫正。 p202 7进食障碍包括精神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 8现有的心理评估手段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 定的: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 p204 9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主要关注人的潜能、人的价 值实现的程度、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 p204 10按照心理测量的特征可把心理测验分为认知测验 和人格测验。p204 11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p207 12. 情绪稳定乐观 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P197历次考题分析历次考题分析2004年:1分+ 填空题28抑郁症是以 持久 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 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焦虑感。p199 简答题:

13、40、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p202 2005年:2+1+ 选择题: 12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 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等,这是下列哪 种症状的表现。【 】p198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问答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P197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教学设计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加涅教学9事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环境选择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个别化教学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目标接

14、受/反应/评价/组织/个性化 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教学目标通常称为学习目标或学习结果,是教师预期学生通 过教学活动应(能)获得的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标的主要意义为: 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如传授知识为主用讲授法,改变观念用讨论法 3、指引学生学习告诉学生学习目标,有助于形成学习预期,引导注意力教学目标适合的学习方式适配教学方法侧重传授知识 接受学习讲授法侧重过程探索 发现学习实验法侧重观念改变 合作学习讨论法侧重实际能力 情境学习实践法认知目标层次具体学习要求心理过程1、知识能对所学材料

15、回忆记忆过程2、领会能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属最低水平的理解:标志为 能转换解释-推断 3、应用能根据所学材料在新情境解决问题 如应用概念规律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知识和领会为基础 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能把握鉴别材料间结构及关系 如给文章划分段落,分步解题代表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5、综合能归纳总结建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就所学材料发表独特演说或文章代表新结构、模式的产生6、评价能按一定准则作价值判断基于明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代表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二、教学目标的分类-布鲁姆根据学生所发生的变化分为 (一)认知目标 P213页(二)情感目标 P214页情感目标层次教学要求心理过程接受指引和维持学生注意较低层次的价值内化过程 引起注意反应让学生参与并有所收获产生兴趣形成价值观念从所学内容获得态度和信念 上的正面肯定 如“欣赏”欣赏态度组织整合不同的价值观 如整合无私奉献与有偿服务、回报整合内化价值体系个性化形成稳定统一的个人价值观 转化性格(三)动作技能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具体学习要求心理过程 知觉通过应用感官获取信息视听感觉模仿重复观察到的动作观察模仿操作不观察按提示要求动作自主操作准确力求减少错误的规定动作自主精确操作连贯整合动作使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