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赵微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174626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赵微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赵微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赵微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赵微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赵微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赵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讲座赵微(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背景下的教 师心理健康教育赵微 陕西师大教育学院主要内容v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v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v教师不良心理健康状况表现职业倦怠v教师主要心理问题v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 要方面背 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v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教育改革史上最大 、最广、最深刻的教育变革:新一轮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这一次教育改革主要针对的是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提出的,如过于注 重知识的传授、科目过多、学科本位、课程 内容“难、繁、偏、旧”等。学科本位是指把 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 成为中心、成为目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 则成为了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 的

2、手段。v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 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 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它在强化和 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 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人 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于是我 们不知道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有个人价值 感和自尊心。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 ,大多源于对人性的认识,从根本上背离了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 使命。给教师带来的新压力v对新教育观念与旧有观念冲突,对新的教育 方法的不适应,对教育制度没有变化而教育 的观念和方法却要求改变带来的升学为目的 与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冲突;我们教师在 这样的

3、矛盾中无所适从。繁重的教育工作与 新课程培训和学习的带来的时间上的冲突, 为我们增添了新的压力;v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有多 少老师在漫长的职业压力下,产生了职业倦 怠,造成了身心伤害,还有多少人带着被伤 害的心灵,又伤害着下一代学生学习的现状v学习内容: 多、杂、难、偏v学习要求高 (记忆、理解、综合运用)v基础知识要牢靠v接受速度要快v考试频繁、衡量标准单一v压力过大 任务、 排队 其结果引发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v新课程改革带来对 学生和教师的新的思考v教育改革也考验着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v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 展v华东师大出版社新学生观 一

4、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v关注每一个学生v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v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学生是独特的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 义: v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人。 v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v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发展的人v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v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v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 个基本含义: v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 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v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v学生是责权主体。新的教师观v教师并非是知识的权威 v教师是发展中的人。

5、v教师是促进者。 v教师是学习者。 v教师是学友。 v教师不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v教师是“信息平台”。 v教师是“生生不息的奔河”。 v 教师是应战者。 v教师是“人生的引路人”。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v从一本书开始 是谁杀了我毁掉孩 子一生的一件小事v18层地狱的故事一个被老师唾弃的孩子,学校就是他的 地狱,一个被父母、老师同时唾弃的孩子, 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态度取决于其良好 的个人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如果让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让一个学生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让一个学生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了负罪; 如果让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

6、学会了自信; 如果让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让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让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中,他就学会了相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v1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 格健全发展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世界观、态度 和品德。v2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课堂教学效果v3. 教师心理健康也是个人幸福的源泉心理健康探讨教师心理健康的逻辑起点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久的心理状态与 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 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 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有十条标准:v智力正常;v情绪稳定,心境乐观;v意志健

7、全,行为协调;v注意集中度;v完整统一的人格;v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v适度的反应能力;v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v自我认知;v创造性、成就感。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了人的身心健康的八大标准:“v五快”、“三良”。v“五快”指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 走得快;v“三良”指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 的人际关系。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v1良好的职业角色认同v2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v3和谐的人际关系v4良好的自我意识v5坚强的意志品质v6丰富的创造力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v总体情况良好,但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v“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

8、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觉自 己是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 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这是陕西省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患 严重心理障碍,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 自杀前留下的遗书。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v一位青年教师,业务基础好,教学成绩不错,但因为若干年 前派送出国深造时落选,自认为是学校领导歧视压制的结果 ,转而迁怒到学生身上,常在课堂上无端辱骂学生,甚至驱 赶学生,与家长、学生闹到严重对立的地步。v2004年3月19日,河北省曲周县候村镇东高固一小学教师“为 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强迫她所教班级42名学生伸出手来, 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

9、洪珏:实施素质教育,维护教师心理健康,载基础教 育研究1999年第1期。 海峡都市报,2004年3月22日。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教师因心理问题而导致各种极端行为的 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大量调查结果也表明教师的心 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主力军和推动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其 教育职能的实现、教育价值的体现,关系到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 此,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当引起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 会的广泛关注。v职业倦怠引起的身心疲倦 1生理耗竭 2心智枯竭 3情绪衰竭 4价值感枯竭 5非人性化 6攻击性行为v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带来过度焦虑教师职业

10、倦怠的特征与表现老师的心声“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 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 、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 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 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 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 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 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时候我感觉我很想放弃这份工 作,年复一年教着同样的课,学生一届 不如一届,评先进评职称也没什么希望 ,每天面对考不完的试,改不完的作业 ,吵闹的课堂,领导提出的各种要求, 我觉得很烦,很想逃离这些东西。每天 都会感到特别疲惫,学生说我不爱笑, 每天面对那么多烦心事

11、,我怎么笑得出 来。妻子也埋怨我老冲着孩子发火,可 我真的是控制不住。”职业倦怠教师面对长时期高水平的压力体 验下而产生的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 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 度降低、工作热情丧失以及情感的疏 离和冷漠。职业倦怠的特征v情绪衰竭压力反应教师的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 热情完全丧失v非人性化人际关系教师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 、同事和家人v低成就感自我评价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和价值,对学校 和社会不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1)生理表现症状:v耗竭感、缺乏精力、持续疲乏、虚弱。v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常出现感冒或各种生理 疾病。v心身症状,如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12、,出 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v滥用药物、酒精或其他刺激性食物,甚至吸毒 以麻痹自己。v新陈代谢活动发生紊乱,饮食习惯或体重骤然 改变。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2)v 情绪体验症状:(1)莫名的焦虑、担忧、压抑、沮丧、无助、 无望、失去控制感。(2)罪恶感强,想逃避学生却又觉得不应该。 无聊、空虚,觉得自己无法给学生任何东西。(3)容忍度低,易激怒、神经质、反应过敏, 特别警觉,普通声响也会引起惊跳反应。(4)脱离现实,情感淡漠、悲观,易出现幻觉 、妄想等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3) 人际行为症状:人际关系恶化,以一种消极的、否定 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

13、待自己的家人、同事或学生;对他人不信任,冷嘲热讽,把人当作 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看待,肆意贬损学 生,甚至打骂学生或孩子;对他人变得疏离、退缩,故意疏远学 生,人际摩擦增多。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4)工作行为症状:消极怠工,工作变得机械化,工作能力 降低,离职倾向加剧甚至转行。可能采取一些冒险行为,以打破长期以 来单调的例行工作,例如自残行为 极端的枯竭会使人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工作压力压力是个体在面对力所不能及或扰乱 其平衡状态的刺激事件时,所表现出的反 应状态。 压力源v你是否承受了某些工作压力?v这些压力具体来源于哪些方面?我国教师的工作压力源(2006)v社会压力: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过

14、高的社会 期望和要求;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变化社会大 环境的变化v职业压力:持续漫长的情感付出;个人价值难以 直接实现;社会效益滞后或难以得到承认v组织压力:工作负荷;组织氛围;角色冲突与角 色模糊v学生压力:学业成绩;纪律规范;安全保健v自我压力:教师过高的工作期望;个人价值观与 社会价值观是否一致;教师的人格特征(如:完 美主义)主要的心理问题v缺乏良好的职业角色认同,良好的自我意识v压力过大,缺乏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v人格与品格特征偏斜v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v(一)教师面临的压力 v(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v1人格特征v2教学效能感v3归因模式v4认知方式应对策略 v重建

15、自我价值系统,用多元价值系统的建立 以调整心态 v改变思维定势 ABC理论v压力的积极作用,情绪管理v重塑性格,健全人格 v改善人际关系沟通v提高专业化能力教师的社会角色分析v蜡烛、春蚕v人类灵魂的工程师v辛勤的园丁v传道、授业、解惑蜡烛、春蚕肯定:v奉献与给予(牺牲)/ “圣人” 不足:v生重于师,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v忽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快乐工程师肯定:v工程师崇高的事业,较高的地位v灵魂-职业的育人特性,关注心灵的发展 不足v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 差异性v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化运 动园丁肯定:田园式的宽松环境重视学生的生长性和过程性注意了学生发展

16、的个性差异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 不足v人为的强制性(修剪)v人为的淘汰制(间苗 / 毁人不倦)传道、授业、解惑v道、业:传授 鼓励探索 v疑惑:解答 生疑、启疑教师专业角色的建立v学习促进者,学生成长的陪伴者v教育研究者,v课程开发者v终生学习者ABCv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提出“情绪ABC”理论,他认为 一个人情绪的好坏主要是由自己的认知和想法所决定的。如 果能改变一个人非理性的思想、观念和评价,就能改变他的 情绪和行为 。A是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 ,影响我们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 对此事件的解释。因此,当我们即时遇到同一事件,但是由 于我们所持的信念不同、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 应。v“阳光思维”态度的重要性v Mathematics_of_Life.pps“做自己的主人” “虽然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 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