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174624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教育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教育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教育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教育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主讲:胡重庆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v心理学的研究对象v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历史v心理学研究及学科性质v学习意义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v一、研究对象v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活动规律v2、动植物是否也有心理活动?v3、人类的心理现象与动物的是否有区别?v区别: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v4、人的心理现象复杂多样。(神秘暗箱?)v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v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场合心理复杂多样v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v二、各心理学流派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v1、德国 冯特 构造主义学派v意识经验 分解成感

2、觉、意向、感情等若干心理元 素 首先采用内省的方法研究v2、美国 詹姆士 机能主义学派v反对分解的做法,认为心理活动是一种持续的意识 流,强调应研究行为的机能,尤其是个体适应环境 的机能。v3、美国 华生 行为主义学派v反对意识和内省这两个基本概念,主张用客观的二、各心理学流派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续)v方法(动物实验)研究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 为。SR公式。不足:把传统心理学中的意 识感觉等一概排除在外;把人的心理=动物的 行为v4、德国 魏特(海)墨 格式塔心理学派v反对行为主义和构造主义,认为既应研究直 接经验也研究行为,研究的对象是整体。因 为人脑有完形的力量v5、奥地利 弗洛伊德 意识

3、、潜意识v梦的解析人的原始冲动 各种本能 v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学派对心理学研 究对象的看法趋于折衷,认为:作为心 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是 一种具有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功 能的动力系统。既研究心理(个体心理 与社会心理)和行为(个体心理和个体 行为),也研究意识和潜意识(个体)三、研究的主要内容v1、普通心理学:v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 维想象、注意)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v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个性心 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v2、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第二节 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历史v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很短

4、的历史。因此,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v一、心理学的过去v1、古老vPsychology 源于希腊语中的 psyche(灵魂)logos (学说)v远古时代,灵魂(不生不灭的东西即人的心理, 人的精神)v最早阐述心理现象的专著: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 。心理学属于哲学范畴,研究者是哲学家和医生 ,用的是思辩的研究方法。v2、年轻?v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标志:1879年,冯特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从此从哲学中分离出来。v二、心理学的现在v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 形成了庞大的学科体系。v三、心理学的未来v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

5、及学科性质v(一)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与访谈 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或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 )、个案研究法v(二)研究程序:1、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2、确定研究对象 3、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 4、选 择研究方法 5、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 (三)研究类型: 1、从研究时间的延续性上划分,有纵向研究(追踪 研究)和横向研究(横断研究),还有二者结合的 动态研究v2、从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 究v3、从研究变量间的关联程度上,分为相关研究和 因果研究v(四)学科性质v中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v1、从研究目标和方法手段来看,具有自然科学的 性质(心理测量、心理统计与分析

6、)v2、从心理的发生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社会实 践活动来看,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第四节 学习意义v1、为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学科教学法提供理论依 据。v2、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v创造性人才: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v3、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服 务。(如何调控不良情绪;咨询心理学:各学派均 指出了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第二章 脑与心理v心理活动的器官(从心脏脑的认识转化)v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物种脑的进化vNS的结构和机能 1、神经细胞(N元) 2、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3、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1)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 (2)大脑皮

7、层的机能定位 (3)大脑功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器官v一、 18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心理活动是心脏活动的产物。v二、18世纪以后,人们逐步认识到: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v 三、从心脏脑的认识转化:v1、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睡眠、醉酒、药物麻醉、脑受伤 时,心脏活动正常但心理异常。v2、生理解剖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医学的发现,促进了人们对脑功能 的认识。法国医生布洛卡 解剖研究发现:失语症(大脑左半球发生病变或受损) :理解型和运动型(具体到不同部位)-P36两部位由弓状纤维束连接,若受损,则不能把所理解到的讲出来。四、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物种脑的进化v1、神

8、经系统(NS)的发生 单细胞个体:无脑,各种机能由细胞核完成。 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出现机能分化,为协调各机能 ,出现N元(细胞),进而出现NS 网状NS:N冲动在网内传播,但N元间无突触连接, 无N结,无中枢,故兴奋向任何地方传导。 2、NS的进化与心理的产生发展(P41) (1)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从环节动物开始?2、NS的进化与心理的产生发展v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链状、节状NS,神经节、神 经索(神经细胞聚集一起形成的小团)v(2)知觉从脊椎动物开始? 真正的脑,鱼,分化为小、延、中、间、前脑。两栖类:大脑两半球,但小而简单爬行类、鸟类:大脑皮层,薄、平滑且无沟回。(3)具体思维哺乳动

9、物 大脑皮层面积大且可折叠形成沟回,两半球也急剧发展灵长类,大脑外形、结构和机能接近人。 (4)意识(高度发展的人的心理)人脑(最高级 最复杂)人脑 最高级最复杂?v一、脑量:脑容积、脑重量(1400克左右) 人脑的脑指数(脑重与体重的比值)最大 二、大脑皮层 1、人脑皮层在数量和功能上均优于动物 2、人脑皮层中额叶、颞叶和顶叶的面积大,而枕叶 相对缩小。 3、脑细胞的体积大,结构复杂,细胞间隙大,神经 胶质细胞的数量多 4、大脑皮层联合区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三、新机能区出现:言语中枢(言语听觉区和言语运 动区)四、人脑的个体发展1、脑重:390克左右1400克左右;自胎儿出生6 个月,脑细胞

10、数量增长最迅速;脑有两个激增期: 1018周神经元的总数;出生后脑重(N元长大分 化,N纤维加长、分支加多,N元间联系增多) 2、大脑皮层结构复杂化6-7个月的胎儿,脑的基本结构已经具备,沟回裂开 始出现。 出生后枕、顶和颞叶分化发展 3岁左右小脑发育基本完成 6岁左右完成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髓鞘化:使信息传递准确神经细胞(N元)v1、构成NS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构 成。P34v2、突触:N元相接触的部位(区域)(一个N元轴 突与另一个N元树突和胞体接触)使电信号(N冲动 或N兴奋)得以传递,实现N元中的传导。v3、突触间存在间隙,电信号化学信号,通过突 触间隙中的化学物质(乙

11、酰胆碱等)的游动实现N 元间的传导。第三节 周围NS的结构和机能v一、脊神经:31对 N元(感觉:传入;运动:传出) N纤维(躯体、内脏感觉纤维;躯体、内脏运动纤维) 机能:联系中枢NS与外部世界v二、脑神经:12对 感觉N:传递感觉信息;运动N:支配运动;混合Nv三、植物性神经系统:由运动N元构成,分布在内脏器官、 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v主要管制中枢:下丘脑。v分为:交感NS和副交感NS 。v两系统在功能上存在颉颃作用:交感NS主要是机体应付紧 急情况时产生兴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副交感NS 保持安静 时的生理平衡作用。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v一、脊髓:低级中枢(p35) 灰

12、质:N元的胞体;白质:聚集的神经纤维 作用:1、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 反 射活动。2、将脑与周围神经系统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传出 (传导冲动)的中间站。v二、脑:高级中枢,由小脑、脑干、间脑、大脑和边缘系统 组成。 1、小脑:第二大脑,维持身体平衡,协调动作。 2、脑干:延脑、桥脑、中脑,生命中枢(呼吸、消化、血液 循环) 3、间脑:丘脑(传入传出神经的中转站)下丘脑 :植物性NS的皮层下中枢,调节内脏活动、内分泌 活动和情绪情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续)v4、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基底神经节、边缘 皮层等v功能:记忆、动机、行为、情绪(是前脑中发育较 早部位,低等动物

13、人类新皮质,退居其次。)v5、大脑:左右两半球,由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 基底神经节组成。 (1)约有140亿个N元, 无个体差异 (2)约1000亿个N胶质细胞,填充在N元之间。 存 在个体差异?(因胶质细胞可分裂和繁殖,且分裂 可能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功能:营养N元;清 除N元间的废物;在N元间起着化学和电的隔离作用 (髓鞘质外套)大脑左右两半球(3)左半球:语言、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思想的大脑;意识的大脑;着眼于未来,计划和预测将来的 行动;数字型)v右半球: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艺 术的大脑;无意识的大脑;着眼于过去;情感型)v关于左右两半球需注意的

14、问题: 1、两半球对身体是交叉支配。(大多数人是右利手人,如何 开发右半球?) 2、大脑具有重新调整和代偿的功能。(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单 侧化)关于左右两半球需注意的问题(续)3、左右脑功能不是截然分开,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 互制约。 4、胼胝体:连接两半球的神经纤维束,是它们交换 信息的桥梁。其成熟较晚。 (1)女性胼胝体未成熟时,其语言已经开始发展, 结果两半球都发展了语言功能。因而女性语言能力 强,但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女性大脑一侧化程度较 低。进而影响男女性智力优势的差异-P51 (2)大脑左半球受损后,男性较女性语言损失或出 现障碍明显。且一侧脑病变后,女性较男性更少出 现行为智力障碍。大

15、脑皮层的机能定位v大脑皮层的表面有三条重要的沟裂:大脑外侧裂、顶枕裂、 中央沟。把整个皮层分为四叶:P36 额叶:语言、智慧、运动中枢 顶叶:躯体感觉中枢 枕叶:视觉中枢 颞叶:听觉中枢(记忆) 总: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各有其功能,并排列在不同的等 级上。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大脑皮层,以下依次是基底节、间 脑、小脑、脑干、脊髓。且大脑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各司其职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理论是该理论的延续和发展。 不足:忽略NS各区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在修改中。脑功能的各种学说P39v1、颅相说:关于颅骨的外部形状和内部脑的结构、性格相 关的学说。v2、定位说v3、整体说:(1)虽脑的各部位有其特殊机

16、能,但NS具有 统一性,任何部分的消除都可减少其他部分的能力。(2)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 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大脑是以一个总体发生作用 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正比,而与 受损伤的部位无关。(发现了脑机能的差别性和统一性,强 调脑功能的整体性。)脑功能的各种学说(续)4、机能系统说:脑特定部位的损伤不仅仅导致某一 孤立的心理机能的丧失,而是引起一系列过程的障 碍;某种心理机能的障碍,除受脑的特定损伤部位 的直接影响外,还受其他脑区的影响。 换言之,大脑某一部位参与好几种机能活动;某一机 能活动是大脑多个部位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动力系统 。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提高兴奋性和 感受性。脑功能的各种学说(续)第二机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储存系统,枕业、 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 第三机能系统: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