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外科感染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174524 上传时间:2018-07-2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外科感染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护理学外科感染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护理学外科感染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护理学外科感染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护理学外科感染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外科感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外科感染(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 科 感 染 (Surgical Infection)一、定义一、定义(Definition)(Definition)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发生于手术或创伤后的感染。二、特点二、特点(Character)(Character)大部分由几种细菌引起局部症状明显而突出常形成化脓、坏死,使组织遭到破坏三、分类三、分类(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 1、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同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不同 的致病菌可以引起同一种疾病。症状具有共同的特点,防治上也有共同性。2、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

2、nfection)一种致病菌只引起一定的特异性疾病,其病程演变、 病 理变化、临床症状、防治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如结 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四、病因四、病因(Etiology)(Etiology)(一)病原菌(pathogen)一定数量的病原菌借粘附因子,粘附于人体组织细胞,并在组织内生存繁殖,产生多种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等病菌毒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G+(Gram-positive)染色,常存于人的鼻、咽、皮肤及其附属腺体,其中金葡菌致病性强,产生溶血素、 杀白细胞素、 血浆凝固酶。脓液稠厚、黄色不臭、 具有局限化的特点。溶血性链球菌(hemolytic stre

3、ptococcus)G+染色,常存于口、鼻、咽等粘膜,产生溶血素和多种酶如: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使感染易扩散,不易局限化,脓液稀薄、淡红、量大、 不臭。大肠杆菌(colibacillus)G-染色,大量存在于肠道内,常与肠道其他致病菌一起造成混合感染,脓液稠厚,有粪臭或恶臭,单独致病脓液并无臭味。绿脓杆菌 (bacillus pyocyanes)G-染色,常存于肠道内和皮肤上,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脓液淡绿色,有特殊甜腥味,常发生于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无芽胞厌氧菌(anaerobic bacteria)包括一大类常存于肠腔、前尿道、口 腔、外生殖道的G-杆菌和G+球菌。如粪链球菌、拟杆菌

4、、变形杆菌、棱状杆菌等, 是腹腔、会阴感染最常见的细菌种类。脓 液具有恶臭,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需厌 O2培养。(二)机体的易感性(susceptibility(二)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细菌感染过程中,不仅由于病原菌,还因其细菌毒素以及它们介导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引起的全身性损害反应。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包括:体温、心血管、呼吸和白细胞等方面的异常。主要表现为体温的升高或降低(38或12109/L或低于4109/L 、或核 左移,心率增快(90次/分),呼吸急促、或过度通气等。(三)(三)外科感染的外

5、科感染的转归转归炎症局限炎症局限 炎症扩散炎症扩散 转为慢性炎症转为慢性炎症六、临床表现六、临床表现(manifestation全身表现:以体温升高为代表的全身不适症状,严重者发生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特异性表现:主要见于特异性感染.七、诊断七、诊断(Diagnosis)(Diagnosis)局部症状全身表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细菌学检查以及细菌来源、脓液特性等,证实和判断细菌种类。八、治疗八、治疗(Treatment)(Treatment)局部治疗包括局部制动、用药、 理疗等非手术治疗和感染器官切除,脓液引流等手术治疗。全身治疗 抗生素应用,支持治疗以及对症治疗。抗生素对细菌有杀

6、灭作用,但对内毒素等细菌毒素及其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 是无能为力的。第二节第二节: :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一、疖(一、疖(furunclefuruncle)(一)病因和病理(一)病因和病理疖俗称疔疮,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疖俗称疔疮,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染。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为主。(二)临床表现和诊断(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 1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性含凝固酶,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性含凝固酶, 脓栓形成脓栓形成是此菌感染病灶的一个特征。是此菌感染病灶的一个特征。2 2鼻、上唇及周围(称鼻、上唇及周围(称危险三角区危

7、险三角区)的)的 疖被挤疖被挤压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压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 内,引起颅内,引起颅内化脓性感染。内化脓性感染。 (三)治疗(三)治疗1. 1.主要是局部处理:主要是局部处理:初起红肿阶段可先热敷、超短波、红外初起红肿阶段可先热敷、超短波、红外 线等理疗。见脓点时,用针尖、刀尖将脓栓线等理疗。见脓点时,用针尖、刀尖将脓栓 剔除,禁忌挤压化脓病变。剔除,禁忌挤压化脓病变。2. 2. 全身反应较重时,如恶寒发热、头痛、全身反应较重时,如恶寒发热、头痛、 全身不适等,应用抗生素治疗。全身不适等,应用抗生素治疗。 二、痈(二、痈(carbunclecarbuncle

8、)(一)病因和病理(一)病因和病理 “ “痈痈” ”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为主。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糖尿病病人。见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糖尿病病人。(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 1. 痈常发生在皮肤较厚的项部和背部痈常发生在皮肤较厚的项部和背部2. 2. 初起,有一片皮肤硬肿、色暗红,有脓点,初起,有一片皮肤硬肿、色暗红,有脓点,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继而,皮肤硬肿范围增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继而,皮肤硬肿范围增大,脓点增大而且可能增多,中心处表面紫褐色

9、大,脓点增大而且可能增多,中心处表面紫褐色。病变的一部分可破溃出脓和坏死脱落,使疮口。病变的一部分可破溃出脓和坏死脱落,使疮口呈蜂窝状。呈蜂窝状。3. 3.多伴有全身症状多伴有全身症状,甚至严重,甚至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三)治疗与护理(三)治疗与护理1 1全身治疗:全身治疗:应用抗生素等。应用抗生素等。2 2局部处理:局部处理:(1 1)初期仅有红肿和少数脓点时,可用鱼石脂软膏、)初期仅有红肿和少数脓点时,可用鱼石脂软膏、 金黄散等敷帖,也可涂碘附,每天金黄散等敷帖,也可涂碘附,每天3434次。同时全身用药次。同时全身用药 ,争取缩小病变范围。,争取缩小病变范围。(2 2)已出现多个脓点、表

10、面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必)已出现多个脓点、表面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必 须及时作须及时作“ “+ +” ”或或“ “+” ”形切口形切口切开引流切开引流。(3 3)避免挤压未成熟的)避免挤压未成熟的疖,尤其是疖,尤其是“ “危险三角区危险三角区” ”。三、急性蜂窝织炎三、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acute cellulitis)急性蜂窝织炎是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急性蜂窝织炎是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一)(一) 病因和病理病因和病理1 1病菌多为病菌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

11、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 1. 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2. 2. 颌下急性蜂窝织炎颌下急性蜂窝织炎3. 3. 产气性皮下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蜂窝织炎( (三)治疗和护理三)治疗和护理1 .1 .全身治疗:全身治疗: 需注射抗生素等药物。需注射抗生素等药物。2. 2. 局部处理:一般性蜂窝织炎的早期,可局部处理:一般性蜂窝织炎的早期,可 用金黄散、玉露散等敷帖,但其病变进展时,用金黄散、玉露散等敷帖,但其病变进展时, 应应及时切开引流及时切开引流,以缓解皮下炎症扩展和减少,以缓

12、解皮下炎症扩展和减少皮肤坏死皮肤坏死 。3 3、注意特殊部位、注意特殊部位蜂窝织炎。蜂窝织炎。四、急性淋巴管炎四、急性淋巴管炎( (lymphangitis)lymphangitis)和和淋巴结炎淋巴结炎( (lymphadenitis)lymphadenitis)(一(一. .)病因和病理)病因和病理致病菌常为致病菌常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加重时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菌等。感染加重时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二(二. .)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表现和诊断 1. 1.丹毒(丹毒(erysipelaserysipelas)是皮内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13、侵袭所致。病是皮内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病变多见于下肢、面部。皮肤可有发红、灼热、疼痛,稍微变多见于下肢、面部。皮肤可有发红、灼热、疼痛,稍微隆起,境界较清楚。近侧的淋巴隆起,境界较清楚。近侧的淋巴结常肿大。皮肤和淋巴结的病变结常肿大。皮肤和淋巴结的病变少见化脓破溃。反复发作可使淋少见化脓破溃。反复发作可使淋巴管阻塞和淋巴淤滞,导致皮巴管阻塞和淋巴淤滞,导致皮肤粗厚和肢体肿胀(肤粗厚和肢体肿胀(“ “象皮肿象皮肿) )2. 2.管状淋巴管炎(管状淋巴管炎(acute lymphangitisacute lymphangitis)常见于四肢常见于四肢, ,以下肢多见以下肢多见, ,

14、多合并脚癣。皮下浅层急多合并脚癣。皮下浅层急性淋巴管炎在表皮呈现红色线条,有轻度触痛,扩展时性淋巴管炎在表皮呈现红色线条,有轻度触痛,扩展时红线向近心端延长,但皮下深层的本病无红线向近心端延长,但皮下深层的本病无表皮红线,只可能有条形触痛区。表皮红线,只可能有条形触痛区。3. 3.急性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结炎(acute lymphadenitisacute lymphadenitis)局部先有淋巴结肿大、疼痛和触局部先有淋巴结肿大、疼痛和触痛。病变加重时形成肿快,疼痛和触痛。病变加重时形成肿快,疼痛和触痛加重,表面皮肤可发红发热,形成痛加重,表面皮肤可发红发热,形成脓肿时有波动感。脓肿时有波动

15、感。( (三三) )治疗与护理治疗与护理1. 1.积极处理原发感染如疖、痈、急性蜂窝织炎积极处理原发感染如疖、痈、急性蜂窝织炎等,急性淋巴结炎未成脓时,可口服抗菌药物,已等,急性淋巴结炎未成脓时,可口服抗菌药物,已有脓肿形成时,必须引流出脓液。有脓肿形成时,必须引流出脓液。2. 2.急性淋巴管炎也应着重治疗原发感染病变,急性淋巴管炎也应着重治疗原发感染病变,皮肤有红线条时,可用呋喃西林等湿温敷。皮肤有红线条时,可用呋喃西林等湿温敷。3 3、抬高患肢,、抬高患肢,注意注意休息。休息。第三节:全身性感染(Systemic infection)一. 定义(Definition)(Definition)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繁殖产 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的感染,通常包括脓毒 症 (Sepsis)和菌血症 (Bacteremia) 。 脓毒症是指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如体温、 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感染,用以区别一般 的非侵入性的局部感染。菌血症是脓毒症中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 原菌者。 严重的原发感染灶:病原菌(G-杆菌、G+球菌、无芽胞厌氧菌、真菌)数量大、毒力强。 全身抵抗力下降,不适当地应用激素、抗生素、 长期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