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168833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7.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问题及其实质(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主要内容: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二、环境问题的发展三、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和实质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环境问题:一般是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2、分类:一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环境问题生态破坏表现形式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发生先后以及 发生机制1、概念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 污染噪音污染放射性 污染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体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1986 1986年年4 4月

2、月2626日,位于前苏联乌克兰日,位于前苏联乌克兰 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 理不善和操作失误,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 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号反应堆爆炸起火 ,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露,造成,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露,造成3232人人 当场死亡,共有当场死亡,共有300300万人受到核辐射,前万人受到核辐射,前 苏联一位物理学家预言:在今后苏联一位物理学家预言:在今后2020年内年内 ,有,有1313万苏联人将面临癌症的危险。万苏联人将面临癌症的危险。放射性污染生态破坏水土 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 减少 物种 灭绝温室 效应臭氧层 空洞生态破坏“十” 字 架 的

3、 沉 重生态破坏原生环境问题我国化学地理工作者研究了地方性心肌病的地域分布 ,发现高发病区大致呈长条状分布:北起兴安岭,经太行 山、六盘山到云贵高原,正好是我国东部平原-丘陵区与 西部高山区的过渡带。这个地带出露的岩石主要是陆相碎 屑沉积岩、黄土、变质岩等。这些岩石出露的地区不但水 质软,而且钼的含量低。某些地方因某种化学元素不足或过多而引起的各种 地方病,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我国80%的地区有地方病分布,受地方威胁的达4亿多 ,约有3600多万地方病患者。大脖子病(缺碘 )克山病(缺硒 )低氟区的龋齿、高氟区的氟骨症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微量的氟能保护牙齿 。但是,一旦人体摄入过量的氟,

4、会对牙齿、骨骼、中枢 神经等部位造成损害,轻度会产生氟牙病,中毒严重的会 导致氟骨病,产生弯腰驼背、骨骼变形等症状。贵州织金县煤储量极为丰富,是百姓生活的重要燃料 。但煤的含氟量非常高。当地秋收后,各种粮食作物经烘 干后存放,煤经燃烧后,氟含量85%会进入人体,每燃烧 一公斤煤,会吸入508.3毫克的氟,达到正常人需求量的 254倍。当地有些村氟斑牙发病率达到99%,成人氟骨症患 病率达到77%。贵州全省一半人氟中毒公害病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地方性疾病,属次生环境问题。 在日本,人们发现脑溢血病的分布与食用水的酸度有明显 关系。这是继查明富山县神通州骨痛的病因后震动国际的 又一发现。次生环境问题由

5、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前面所讲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研习要点 环境问题及分类讨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二者之间会相互影响吗?如果是, 试举一例加以说明。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研习要点 环境问题的时空特征空间特征 讨论“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破坏;而 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是环境污染。”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发达国家工业化早、工业发达,故而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以农业活动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故而环境问题 以生态破坏为主。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研习要点 环境问题的时空特征 空间特征讨论“一般来说,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

6、污染;而农村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破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 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农村地区,以农业活动为主,因农业发展过程中利用资 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土地盐碱化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自然原因:(1)产生大风的条件因素(2)当地地理环境存在 着丰富的沙尘源。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 量裸露、疏松地表,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 研习要点 环境问题及分类讨论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能截然分开吗?以我国北 方频繁发生沙尘暴现象分析二者的“复合效应”。时

7、期 人类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问题 结论 采猎 文明 时期农业 文明 时期 工业 文明 时期 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研习要点一 环境问题的时空特征时间特征 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 下,人类以采集和狩猎活 动为主,改造环境的作用 微弱气候危机食物危机等二环境问题的发展环境问题的 本质是发展 问题,是在 发展的过程 中产生的, 也必须在发 展的过程中 解决。烧荒 垦殖 兴修农田水 利水土流失 土壤盐渍化 荒漠化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 排放三废地区性、全球 性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加剧总结 :n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n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中得到发展。1、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2、当代环境问题的新特点?

8、n大范围、高危害3、采取怎样的措施?n积极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促进人类 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古巴比伦王国距今60007000年前,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 发拉底河谷地(今伊拉克境内),孕育着美索不达米亚文 明,该文明依靠充足的灌溉水源和犁的发明使城市得以发 展。 但是由于他们的灌溉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水坝和运河渐 渐淤塞,河水漫灌和盐分累积使土壤逐渐失去肥力。美索 不达米亚人没有机会来阻止环境的退化而衰亡。一、人口压力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非常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速度显著加快;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趋势。三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

9、因和实质人口倍增所需时间不断缩短100年 30年 14年 13年 12年净增人口状况:每年 75,000,000人 每天 206,000人 每小时 8600人 每分 143.3人 每秒 2.39人世界人口增长苦难的母亲人口增加基数庞大增长率高人口压力大环境问题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大量索取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进入环境的废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人口增长地区差异表现: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 家人口增长快,每年增长人 口占总增长人口的9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非洲28,拉美22, 亚洲19,北美7, 欧洲3世界各地人口增长由于世界上各地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不同 ,环境问题也明显的表现出地域性差

10、异。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基数庞大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 力,较之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破坏 问题。另外,发达国家以邻为壑的态度,将污染严重的工 业甚至工业垃圾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更使发展中国家 的环境问题雪上加霜。案例一:二战后,亚非拉地区人民在夺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各国在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还进口一些粮食,以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但是大多数国家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增长不多。特别是1971年以后,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粮食增长的速度,致使人均产量开始下降。近些年,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特别是中非、西非、东非一些国家情况相当严重.请分析亚非拉粮食匮

11、乏的原因。粮食生产的地区不平衡;旧经济秩序还没有彻底改变;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还比较落后,国家还比较贫困;人口增长过多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 粮食;有计划的控制人口的增长建立公平合理的国家经济新秩序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途径:产生世界粮食问题的原因:案例二:缩小了的洞庭湖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每年雨季来临,长江水位暴涨,水位高于洞庭,江水注入湖泊,洞庭湖起接纳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冬季相反。因此,洞庭湖对长江水位起天然的调节作用。但近年来由于泥沙的淤积,湖底抬高,特别是周围地区为了生产而围湖造田,使湖面减少,仅1977年到1985年,其水面就减少了46%。这样,其分

12、洪能力大大降低,致使1998年长江大水之际,中下游地区洪水暴涨,险象环生,直至造成九江大堤决堤,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讨论:围垦湖海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案例三: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是一个林茂水丰的地区,后来由于森林被砍伐,地面缺少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支离破碎,土壤受侵蚀,肥力下降,生产能力降低,单产水平下降,粮食不足,为了获取较多的粮食,再去毁林开荒,扩大耕地,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讨论:毁林开荒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案例四:内蒙古草地的退化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多以牧业为生。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地,种植作物,使牧区的范围缩小了。被

13、开垦的地区,冬春季节地表没有植被,此时风力又很大,地表遭受风蚀,表土被吹走,逐渐变为沙漠。牧区缩小之后,有些草地超载严重,植被同样受到破坏,也会导致土地沙化,这些都会破坏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去冬今春的沙尘暴,就与内蒙古草地的开垦、沙化有关。讨论:开垦草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一些不法农民到内蒙古自治区去搂发菜,严重破坏植被 ,成了沙尘暴的主要风沙源之一。4月6日北京出现扬沙天气,午后街头一片昏黄 也许会有这样一天“十” 字 架 的 沉 重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表现一:可再生资源难 以更新表现二:不可再生资源耗竭速度加快。世界部分矿物耗竭年限预测(1985)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

14、资源环境问题利用超过极限 ,恢复困难补给、再生和 繁殖需要时间开采过程就 是耗竭过程蕴藏量在一定 时期内不增加走入研究性学习课堂研习要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资料2 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在挂牌督办的黄河沿岸一家 重点污染企业做调研时,企业负责人说:“偷排每日的 净收益往往能达到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最高罚款限额 仅为10万元,我宁愿罚款。”思考通过企业负责人说的话反映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 一是 三、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讨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结合 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单纯追求经济领域的产值,利润的增 长,物质财富的增加,未考虑资源的 长远价值,也未考虑污

15、染给社会造成 的实际问题。如:发达国家工业化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 道路的惨痛教训。想一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能使生活质量提高吗?注:生活质量指标考虑健康、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因素等。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读图按题意回答:图中表明,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50-90年代呈_ 趋势,其生活质量在70年代中期之后呈_ 趋势;50-9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从_相关变为_相关。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上升下降正反上述情形给我们的启发是( )A.财富和产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B.财富和产品越少、生活质量越高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生活质量的唯一保证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环境质量同步增长是生活高质量的保证D上述情形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警示。( )A.高消耗、高速度、高产值B.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牺牲环境质量C.经济增长与保持自然环境同步D.按“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CP16图1-2-18表示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1)(3)题。(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 )(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能典型 地反映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圣彼得 堡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 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