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58087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的回顾 经济学方法论的定义、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难点和风险。 方法论的学习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目的, 必须树立“长期学习”的观点。 仅仅学习方法论意义不大,把其作为指导 思想来进行学习和科研,才是最终目的。第二讲: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一、科学哲学研究对象 二、科学方法论的历史 三、波普的证伪主义简介 四、库恩的历史主义简介一、科学哲学研究什么? 是关于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哲学是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哲 学的意义上,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发现和检验、 科学的逻辑结构和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其中的科学方法论是我们重点关注

2、内容! 人类科学活动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发现阶段,包括假说的形成及其研究或推理; (2)检验阶段,即对假说的确认和拒绝; (3)应用阶段,包括解释、预测和实用决策。 而对科学活动三个阶段基本问题的研究,构成了科学方法 论的主要内容。学习经济学方法论为什么要学习科学哲学?根本原因:我们把经济学作为科学来看待 ! 从研究的主题来看:科学哲学把科学作为 研究对象,探求什么是科学、为什么需要 科学、如何获得科学、科学如何发展如何 进步等问题;而经济学方法论要回答什么 是经济学、为什么需要经济学、如何获得 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如何发展和进步等等 。它们的研究主题基本一致。学习经济学方法论为什么要学

3、习科学哲学? 从具体任务来看:科学哲学研究对各门科 学的逻辑结构和经验结构的分析、对科学 方法论问题的分析、对科学知识和客观世 界关系的分析;而经济学方法论则是研究 经济学的逻辑结构和经验结构、研究经济 学方法问题、研究经济学知识与客观的经 济现象的关系等。它们的基本任务一致。 因此,我们要学一点科学哲学的知识。二、科学方法论的历史 第一阶段:归纳主义 1718世纪大多数哲学家认为科学研究是遵循归 纳逻辑或归纳法的。即从个别或事实(观察)出 发,经归纳推理,由此推导出一般或科学知识的 方法。归纳推理既是科学发现的方法,也是其证 明的方法。举例:第一只天鹅是白的,第二只天 鹅是白的,第三只天鹅是

4、白的,第一百只天 鹅是白的,所以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特定资料归纳逻辑一般理论 从18世纪中叶起,人们对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或必 然性方面已开始产生怀疑,这方面以洛克、休谟 等的哲学思想为代表。第一阶段:归纳方法的问题 归纳方法问题:尽管许多的事实支持某一 理论,但未观察的结果可以继续得出同样 的结论,并不具有必然性。 比方,不能因为所见到的天鹅都是白的, 就排除黑天鹅的可能性。 还有,不能因为可见世界是物质的,就结 论世界是物质的。谁能证明无限远外的一 厘米就没有一个上帝在对我们笑呢?第一阶段:归纳方法的问题 一个更加基本的认识论问题休谟的“ 归纳问题” “人们根据对经验事实的归纳所得出的知 识

5、和结论,是否能够用于说明超出归纳中 所使用材料以外的事实。” 举例: 过去太阳每天都是早晨升起,太阳过去何 时,将来仍然何时升起,所以,今后太阳 总会在早上升起。 问题出在,第二个前提上,这个前提如何 得来的呢?第一阶段:归纳方法的问题 类似的例子:过去股票每天都在上涨, 股票过去如何变化,将来也将如何变化,所以 ,明天股票会上涨。 然而,归纳主义方法的缺点仍然被现代的计量 经济学所继承。许多的计量模型在运用抽样资 料时,表现出完美的拟合性质,但一经用于实 际就漏洞百出。 对计量经济学也要有批判的态度!第二阶段:演绎主义阶段 1920世纪时期,在洛克、休谟等怀疑主义思想 的影响下,先是赫尔、休

6、厄尔和孔德等人认为不 存在发现可靠理论的方法。 即由事实出发逻辑地导出规律或理论的狭义归纳 法可能是不可靠的;并认为归纳逻辑主要适用于 研究假说的评价标准,而不适用于探讨科学发现 的方法,亦即理论发现过程中主客观因素的作用 是异常复杂的; 这就第一次把科学的辩护范围和发现范围区别开 来。第二阶段:演绎主义阶段 而后19世纪中叶后,大多数哲学家开始认为,科学研究 活动应是创造假说(公理)来解释事实(现象),并从假说 逻辑地导出经验推断,然后用实验检验它们,这种方法称 为(公理)演绎法。这种思想十分强调人的主动创造和发 明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作用,认为演绎法是科学研究的主 要方法。 何为演绎呢? 举

7、例:所有的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 用于出售的汽车是商品, 所以,这些汽车都有使用价值。 (结论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大前提的正确与否,若是废旧零 件组装的汽车就没有使用价值)第二阶段:演绎主义阶段 演绎法:公理演绎推理理论经验检 验 公理演绎法强调了内部逻辑的一致性,如果前提 是正确的,结论必定正确。此时,归纳只是起检 验理论的作用。 演绎方法的最大问题:公理从何而来? 作为推理前提的假说并非仅靠直觉形成,它们也 是客观环境在人们的头脑中反复的反映而形成的 观念,因而也是没有离开归纳过程的。只不过这 个归纳过程并非人们有意识的系统的进行的,而 是在长期生活中无意识的完成的。思考:归纳与演绎 归纳认为知

8、识源于经验,又称为经验主义; 演绎认为知识源于思考,又称成理性主义。 两者的争论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从未停止过 。 18世纪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争论;19世纪 德国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争论; 现在主张用计量方法构建理论的学者和主张 纯理论的学者还在争论。思考:归纳与演绎 “孤立的使用演绎法常常在研究现实世界时 出现错误,因为它缺乏对理想类型的假定是 否符合正在分析情况进行评价的明确手段。 而孤立的使用归纳也易于出现错误,因为总 是存在出现错误的概率。”(埃斯里奇应 用经济学方法论87) 所以,结合使用归纳与演绎: 原理(假说)演绎推理理论经 验检验归纳修正假设新的假说第三阶段 20世纪2030年

9、代以来,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进入了 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在20年代中期出现了R费希尔所开创的“经典 数理统计学传统”,30年代中期出现了波普的“证 伪主义”,从50年代以来兴起了由哲学家和统计学 家共同参加的所谓“贝叶斯运动”;贝叶斯主义也 好,还是波普及其追随者,基本上都仍属于逻辑经 验主义者,他们仍然把经验的成功作为理论选择决 定性因素,他们的思想仍属于“广义归纳法”的范 畴。但是,“广义归纳法”自身存在的深刻矛盾,似 乎预示了归纳主义或旧的科学哲学必然的深刻变革 。 重点关注:波普的“证伪主义”第四阶段: 5060年代有些科学哲学家对科学方法论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引起了整个科学界

10、的震动。 这种新思想认为,从长期看,人类长期科学 活动的历史中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可靠完善 或一致的归纳逻辑或规范的方法论,因为科 学史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并不是被实验和观 察证据所推翻,而是被其他理论所代替的; 同时科学理论选择或新旧理论的交替,并似 乎并不完全是由经验和逻辑所决定的;因此 ,传统的科学方法论和归纳逻辑并不能真正 说明科学演变的合理性。 重点关注:库恩的历史主义三、波普的证伪主义哲学简介 (一)波普简介 (二)何谓证伪主义 (三)主要观点 (四)主要问题(一)波普简介 波普(又译为波普尔,Karl.Popper,1902-1994) 是20世纪重要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在本世纪三十

11、年代以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而跻身于国际学 术界的。 重要著作有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 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等。 他的思想又称为“证伪主义”、“批判的理性主义”, 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 对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 影响。(二)何谓证伪主义(基本思想) 证伪主义: 一种方法论观点,它当且仅当理论 和假说的预言至少是本质上可用经验证伪时, 才把理论和假说视为科学。 基本思想:科学包含错误,终将被证伪,是科 学的本质特征。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者假说 ,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暂时逃避实践 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遭到实践的

12、 反驳或者证伪。科学也正是在不断的发现错误 提出新的猜想中进步的。(三)证伪主义的主要内容 1、分界问题 一个理论只要它是可检验的或可证伪的,就是科学的 ;反之,不可检验、不能被证伪,就是非科学的。 归纳主义者坚持以经验证实原则为分界标准,即任何理论只 能被经验“证实”才是有意义的、科学的;波普认为,科学理 论根本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并主张以经验证伪原则为分界标 准。 波普认为,科学之为科学,不是因为它可以找到支持自己的例 证;宗教、玄学、占星术都可以找到这种成功的例证,科学并 不在于它的可证实性,或者说,科学之为科学,是因为它与一 切非科学不同,要接受经验的检验,要在经验事实的发展中不 断发现

13、自己的错误,否定或证伪自己,以便过渡到新的理论。分界问题 举例: 人死后有灵魂、世界有上帝,不能从经验上证伪。 “天会下雨”,即使今年不下雨,明年、后年也会 下雨。所以,无法证明这个命题错误,但是这个命 题没有给予我们任何科学的信息,因此不是一个科 学的命题。 就是说,科学恰恰在于它的可证伪性,可证伪性和不 可证伪性,就是一切科学和非科学的根本分界。 背景:源于相对论对牛顿经典力学的“推翻”,既 然二百年的力学理论有错误,既然相对论象爱因斯 坦所说“短命的过渡理论”,那还有什么理论是永 远正确地呢?2、反归纳问题以及经验证伪原则 归纳主义者认为归纳推理虽然不是“严格的正确”, 但能达到某种程度

14、的“可靠性”或“或然性”。按照 这种观点,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归纳推理得到 的知识真理虽不是必然知识真理,但却是或然真 理,并且过去重复的经验越多,这种或然性就越大 。 波普的回答是:过去的多次重复即不能证明未 来的必然重复,也不能保证未来的可能重复;从数 学的观点看,无论过去重复多少次,它总是一个有 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一个无限数 之比的概率只能是零。反归纳问题以及经验证伪原则 在上述反归纳原理基础上,波普反对归纳主义的经 验证实原则,他认为科学知识或真理是不能用经验 来“证实”的,亦即这里的所谓“证实”不具有绝对的意 义,而只具有有限意义;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只能用 经验来“

15、证伪”,而这里的“证伪”确具有绝对的意义 。 因此,波普提出了所谓“经验证伪原则”。也就是说, 用数量极大的个别不能证实一般,而数量极少的个 别就能证伪一般。(即使你看到再多的白天鹅也不 能由此推断“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但只要看到一 只黑天鹅就可以拒绝“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个结论 。) 一个“证实”只能证实一个经验事实,而一个“证伪” 却能证伪整个理论。3、理论是大胆的猜想按照归纳主义者的观点,科学理论是从观察 事实中概括出来的,或者至少是已经得到了 相当数量的经验材料的证实,亦即理论来自 于观察。波普否定了归纳法,也就否定了 理论源于观察。 而波普认为,从科学实际发展的历史看,事实 却恰恰相反:即观察来自于理论或假说。或 者说理论或者假说创造了观察!理论是大胆的猜想 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科学的观察不是盲目的观察,它是有一定目的 性和选择性的;这种目的性和选择性是由科学家的理论 、观点、兴趣所决定的。 其次,科学的观察并非熟视无睹,它必须有所理解;而 理解不能没有观点和理论的指导。不同的观点、理论 对于同一观察事实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 最后,科学的观察必须记录为资料,而记录必须使用 概念,特别是科学的概念具有高度的理论性,亦即不同水 平的人对同一概念的认同是有差别的。 几个例子:哥白尼的地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