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学派及经验管理学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157961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管理学派及经验管理学派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系统管理学派及经验管理学派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系统管理学派及经验管理学派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系统管理学派及经验管理学派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系统管理学派及经验管理学派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管理学派及经验管理学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管理学派及经验管理学派(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管理学派及经验管理学派代表人物社会背景 理论背景主要思想系统管理学派概述系统管理学派概述v系统管理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 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它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v它的主要论点是: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 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组织是一个受环境影响,反过来又影响环境的 的系统;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社会系统 的分系统;组织从外界接收各种投入,经过转换,向外界 输出产品。系统管理学派的社会背景v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和生产日益集 中,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 结构也愈加复杂。 v问题:如何从企业整体性出发,处理好企 业内部各个单位或部

2、门之间的相互联系, 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v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范围扩大,加之 各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工会力量 对企业活动的影响,企业面临着一个复杂 多变的外部环境。 v问题:如何使企业组织建立起同外部环境 可靠的联系,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v以往的管理理论往往只重视管理的某一方 面(生产、技术、心理),并忽视了企业 与外部的联系,难以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 发展的需要。v此外,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管理理论 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新的学派纷纷出现, 呈现一种丛林的趋势。不同管理学家运用 不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 不同的理论。 v随着孔茨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的发表 ,人们开始探索

3、能够使管理理论融为一体 ,引出人们走出丛林的途径。 v系统理论的提出,就是试图走出丛林的一 种尝试。系统管理学派的理论背景控制论信息论一般系统论运筹学一般系统论v受19世纪辩证法哲学思想有机地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影响, 20世纪初, 在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般系统论。 v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20世纪40 年代创立的。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个 由多个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的整体。“ 机体系统论”。 v后来,“机体系统论”发展完善成了“一般系统论”。 它认为所有复杂事物,如生命现象及社会现象, 无论其规律过程还是其所有复杂行为,原因都在 于事物内部各

4、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v1948年,美国数学家、通讯工程师申农和韦弗建 立了信息论。信息论是关于信息存储、处理、传输的一门学科 。利用信息论的观点,可以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 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v同年,美国数学家诺波特维纳出版了控制论 一书,正式创立了控制论。控制论认为,为了改善某个受控对象的功能,需 要在信息的基础上对该对象施以某种作用。利用 控制论的观点,对系统中的各要素进行控制,保 证他们按原计划进行,纠正偏差。v二战以后,运筹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 ,其理论和实践价值受到了广泛认可,在 许多企业和经济组织中产生了显著效果。以系统的观点管理组织,需要研

5、究各要素 之间以及组织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而这种 联系通常是复杂的,需要运用运筹学的模 型进行定量研究。代表人物v理查德约翰逊和弗里蒙特卡斯特:1963年,他们与詹姆斯罗森茨韦克共同撰 写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比较全面 地阐述了管理的系统方法,1970年,卡斯特又与罗森茨韦克撰写了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 书,进一步充实了这一理论。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v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工商 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个 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以便达到一定目 标(既有组织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 标)的系统。 v工商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同周围环 境(顾客、竞争者、工会、供应者

6、、政府 等)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 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调 节,以适应环境和自身的需要。主要观点v企业系统:企业由许多子系统构成,子系 统又可分为六个部分。根据对不同问题的研究,子系统的划分可 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无论怎样划分,只有当子系统之间相互 协调,且与外界之间达到平衡时,企业才 能正常运作。v系统观点、系统分析与系统管理:系统观点:整体是主要的,系统中各个部 分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切都应以 整体为前提条件。系统分析: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 辑的思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 确定或不确定条件下,找出备择方案,加 以比较,选择最优。系统管理:把组织单位作

7、为系统来安排经 营管理,就叫系统管理。v系统动态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弗莱斯特和罗 伯茨创立的系统动态学是对系统管理理论的进一 步发展。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系统结构、管理政策和时间延误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何影响系统的动态特征。如何有效地设计工业和经济等复杂的大系统。如何确定一个基本结构以便有利于各种管理职能 的有机结合。如何把人的判断力、经验和严密的逻辑推导结合 起来等等。系统管理学派的优缺点:v系统管理学派在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管 理人员对影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各种因素 的洞察力,因此,该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 最为盛行。 v但他在解决管理的具体问题时略显不足, 对那些希望获得具体行动指南的企业

8、经理 们来说,他太抽象,不够成熟不能付诸实 践,对那些希望从事分析和研究的学者们 来说它又太复杂,可变因素太多,不便研 究。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产生背景主要思想概述经验主义学派概述v经验主义学派又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这 一学派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 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二战以 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 v他们的基本思想是:有关管理企业的理论 和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 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 象和概括,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 实际建议。产生背景v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经验主义学派的产生首先可 以回溯到美国的系统杂志(现已更名为商 业周刊,Busines

9、s Week)的出版商 AWShaw于1911年应哈佛大学商学院(HBS) 之邀第一次讲授经营方针课程。 vHBS的初衷是想从高层管理者的视角帮助学生整 合在各门具体管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 AWShaw一反之前商学院教学理论远胜于实践 的常规,邀请了大批的公司总裁参加了这门课程 的教学,让他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应该如何更好地 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知道高层管 理者在过去管理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以及对应的 常见解决措施。v与此同时,HBS的教授们对这些实际管理者进行 了大量深入的分析,试图得出企业竞争优势的评 估方法,他们从这些总裁的第一手管理经验中发 现,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对企业的业绩产生重

10、大影 响,管理者是对企业的环境进析、对企业强项和 弱项有充分了解、对选择能使企业实现重大价值 的战略等负有重大责任的个体。 v这种与实践、经验紧密相连的研究方法对德鲁克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以及一大批管理 学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促使经验主义学派 的诞生。代表人物v彼得德鲁克:当代最 著名的经验主义管理学 家,代表作管理 任务、责任、实践。 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 父”v欧内斯特戴尔:美国管理学家,并担任美 国和国际性一些大公司的董事和顾问,是 欧内斯特戴尔协会的主席。代表作:伟 大的组织。经验主义学派管理思想v管理的性质管理是对人进行管治的一种技巧,是一种 特殊的独立活动,也是一个独

11、立的知识领 域。管理学是由一个工商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 践的各种原则组成,管理的技巧、能力、 经验不能简单地移植并应用到其他机构中 去,应从组织实际出发。v管理者的任务管理者的终极任务是了解本机构的特殊目 的和使命,使工作卓有成效,使职工卓有 成就。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 的责任。管理者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 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 好坏,管理者的素质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 的主要标志。v管理的职责管理这有两项职责是别人不能代替的。第一项是他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 这个生产的统一体要比他的各个部分生产 力的总和更大。第二项职责是做出每一次决策或采取每一 个行动时,要把当前的

12、利益和长远利益协 调起来。主要方法v实行目标管理经验主义学派最大的贡献是他们提出了目 标决定管理,并据此提出了目标管理法。 结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 法,使职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从工 作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v目标管理要点:1、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1)高层管理人员的参加(2)下级员工必须积极参加目标的制定和 实现(3)有充分的情报资料(4)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控制权(5)对由于实行目标管理而带来的风险要 予以激励(6)对职工要有信心。v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1、制定目标2、实现目标的过程3、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v经验主义学派认为:“归根到底,管理是一 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 的权威就是成就。”经验管理学派优缺点v经验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兼任着重 要的管理职务,如德鲁克既是纽约大学的 管理学教授,又是众多美国大公司(通用 、克莱斯勒)的顾问,他们注重将理论研 究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注重吸收古典学 派和人际关系学派的理论,所提出的观点 从实际出发,比较具体,能够付诸实践, 适实用性好。 v但是经验学学派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 系,其内容比较庞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