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传播媒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57495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传播媒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八章传播媒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八章传播媒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八章传播媒介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八章传播媒介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传播媒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传播媒介(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传播媒介1、理解传播媒介的涵义;2、了解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3、弄清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第八章 传播媒介第一节 媒介 、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及特点第三节 媒介理论第一节 媒介 、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n一、关于媒介的概念n(一)一般意义上的媒介n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这里,“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在英语中,媒介(又称媒体)“media”(“medium”的复数形式),它大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义是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即中介或中介物,存在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中。凡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

2、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都是广义的媒介。(二)传播意义上的媒介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也包括与媒介相关的媒介组织。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施拉姆二、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n 1、物体n 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没有具体而实在的物质实体,无论多么精美的精神内容也无所依附、无法传播。n2、符号n符号是构成传播媒介的第二要素。一般的物质实体上若没有刻画、负载上特定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人类能够识别、译读的符号,那他可能就是普通的随处可见的石头

3、、木板、金属、砖块、骨头-符号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n3、信息n信息也是构成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首先,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其次,任何有序的完整的符号都蕴含着特定的信息;此外,信息也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发生关系、形成互动的理由和前提。 三、媒介的分类(一)美国传播学家哈特 的媒体介质分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 传受双方都无需依赖机 器2、再现的媒介系统传方依赖机器,受方 不依赖机器3、机器媒介系统 传受双方都得依赖机器传播媒介发展史概略图四、媒介发展1、早期的实物媒介、文字媒介2、近代平面/印刷媒介15世纪的印刷书籍;17世纪的定期报纸;18世纪的杂志

4、;19世纪中期的大众媒介:便士报、五分镍(ni)币杂志、一角钱小说3、电子媒介19世纪的照像技术、无线电技术、电话技术;19世纪80年代的电影;19世纪末的唱片;20世纪初的广播;20世纪中期的电视4、新媒介20世纪后期的卫星、有线电视、数字媒介、网络媒介第二节 传播媒介的类型及特点n一、口语传播阶段的语言媒介n口语传播是人类社会传播的起点,是人类社会早期唯一的独 特的传播形态,而作为语言符号的媒介,是与口语传播相伴 随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任何发展阶段中最基本的媒介。语 言媒介在传播中表现为以下特点:n1、简便快捷。n2、亲切性。除了传播信息,语言媒介还有直接释放人的情绪 能量,平衡心理的微妙

5、作用。 n3、生动性。语言总是有非语言,比如体语、类语言等相伴随 着来负载信息的,因而有着生动活泼的特点。n4、易于控制。说话人可以自如地改换话题、修饰语言、加进 感情色彩。n5、保存性差,空间范围有限。二、文字传播阶段的印刷媒介(一)几种重要的印刷传播媒介1、书籍;2、杂志;3、报纸。(二)印刷媒介的总体特征1、大规模地复制和传递信息。 2、高效率地传播文化。印刷媒介保存文化,传播文化,因此堪称人类文明的功臣。三、电子传播阶段的广播、电视和电影媒介(一)广播媒介的传播特性1、先声夺人,时效性强;2、覆盖面广,渗透力强;3、群众性强,选择概率高;4、广播顺序播出,选择性差;5、广播声音不留痕迹

6、,稍纵即逝。(二)电视媒介的传播特性1、视听兼容的共时性传播;2、深入家庭的传真性传播;3、高度综合的连续性传播。当然,电视媒介也有其弱点和局限:1、传播内容的平面化、表面化(因为电视所拍摄的画面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或事物的外貌、举止、外观,而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事物的内在规律却不大容易用画面来表达,许多背景材料,由于受时间和频道的限制,也难以全部表现出来。);2、保存性和选择性较差。(三)电影媒介的传播特性1、电影以消遣娱乐性信息为主要传播内容;2、信息传播的艺术性。包括信息发布者(电影编导制作)、信息载体(银幕)和受众(电影观众)三方面体现出来的艺术特性;n四、网络传播阶段的多媒体技术(

7、互动媒介)n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的传播学者施拉姆就曾经惊人地语言,现行的点对面的大众传播方式将会被一种新的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所取代。n多媒体的传播特性:1、信息数字化;2、传播的双向互动性;3、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参与;4传播的个性化和个人化。五、认识媒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1、媒介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取长补短。n2、媒介有融合的趋势。n3、警惕工具理性n4、媒介的负面功能分析第三节 媒介理论一、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论二、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三、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 一、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论英尼斯是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麦克卢汉的老师。英尼斯在帝国与传播(1950)和传播中的偏倚(1951)中不

8、仅分析了媒介与帝国(广义)垄断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论述了传播媒介的偏倚性问题。他认为,要了解各种传播媒介思想、控制知识、垄断文化的实质,必先认识媒介的时间偏倚(time bias)的和空间偏倚(space bias)的特性。前者是质地较重、耐久性强、易于保存的媒介,如粘土、石刻、钟鼎和羊皮纸等,较适于克服时间的障碍,较能长久保存;后者是那些不具有耐久性,但质地较轻、易于传送和运输的媒介,如现代的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较适于克服空间的障碍。 二、麦克鲁汉的媒介决定论 主要著作:n1962谷登堡的灿烂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 n1964理解媒介n1969地球村战争与和平n1967 媒介即讯息n196

9、4 传播工具新论人的延伸n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n麦克鲁汉似乎不太重视媒介传播信息的功能,却十分看重媒介延伸人体的意义。“媒介是我们人类生理与神经系统的延伸,它构成了一种系列化交互作用的世界。”在他看来,媒介具有有机体的性质,它的任何发展都能够延伸人类的五官功能。如文字是视觉的延伸;无线电通讯是听觉的延伸;数字是触觉的延伸电话是声音和耳朵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这种种延伸,都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促成变革,使一部分人步入时代前列,而另一部分人落伍。n媒介的发达已使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全球村”。麦克卢汉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n2、媒介即讯息n讯息,指的是经过人加工,制作的信息,

10、即具有人格化的传播内容。“媒介就是讯息”,指的就是由传播技术的任何进展引起人类事物在规模、步伐或类型上的变化。在麦克鲁汉的眼里,媒介是重要的,讯息是次要的。“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因为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一部电影的内容是一本小说、一个剧本或一场歌剧。电影形式产生影响与它的节目内容没有关系。文字或印刷的内容是语言,但是读者几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印刷的内容,也未意识到语言的内容。” n3、媒介之热性与冷性n麦克鲁汉对媒介也采取了二分法,但他不像英尼斯是以时空的偏倚将媒介一分为二,而是以冷热的特性将媒介一分为二。所谓“热媒介,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高清晰度扩张的一类传播媒介(如照片、拼音

11、文字、印刷品、收音机、电影)。”冷媒介则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低清晰度抑退的一类传播媒介(如卡通画、象形文字、手稿、电话、电视、口语)。简言之,热媒介指讯息鲜明度高的媒介,冷媒介则指讯息鲜明度低、受传者必须平衡使用多种感官以进行想象补充来完成接收活动的媒介。 n4、对麦氏媒介理论的评价n麦克卢汉的传播理论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其特 点是:n(1)对媒介形式作了开拓性的研究;(2)把媒 介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而 不仅仅是放在传播过程和传播内容中去观察;( 3)过于扩大媒介的内涵。一是把非媒介当成媒 介,如把房屋、电灯、时钟视为媒介;二是把传 播方式视为媒介,如把游戏、演讲、舞蹈视

12、为媒 介。(4)对冷、热媒介的分类不是很科学。 三、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出版了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提出了他的媒介理论。1、 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他认为,由媒介造成的信息环境同人们表现自己行为时所处的自然(物质)环境(具体的地点如卧室、大礼堂、公园等)同样重要;在确定情境界限中,应把接触信息的机会考虑进去并当作关键因素。2、 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 (不同的行为需要不同的情境) 梅罗维茨认为,对于每一社会情境来说,人们都需要一种明确的界限,因为人们需要始终如一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不

13、同情境的分离使不同行为成为可能。他提醒说,人们在探讨情境的界限时,往往倾向于从“谁和什么处于某一特定情境之中”这方面去考虑问题。3、电子媒介能促成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首先,它促成了不同类型的受众群的并合。其次,电子媒介还促成了原先接受情境、顺序和群体的改变。第三,电子媒介使原来的私人情境并入公共情境。4、对梅罗维茨理论的评价 :(1)把媒介研究纳入到社会环境的分析之中,揭示了可以从较广的角度分析研究媒介及其社会影响。(2)对媒介的力量过分夸大,几乎将媒介说成是解释社会变化的唯一原因,撇开了社会制度同媒介制度的关系。(3)动态地分析情境与行为的关系。强调媒介引起新情境,行为要适应新的情境。这一点

14、有很大的独创性。 1、什么叫传播媒介?其基本特点是什么?2、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3、印刷媒介的特点是什么?4、影视媒介的特点是什么?5、互动媒介的特点是什么?6、试述传播媒介的进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7、麦克鲁汉是如何论述媒介理论的?你对其作何评价?、试述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并对其作一简要评价。1、电视人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信息化社会:硬件社会向软件社会的转变(1973年出版)中,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了“电视人”概念。所谓“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

15、”,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靠在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n2、 “容器人”n另一位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 (1980年出版)一书用“容器人”这一形象说法描 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 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 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 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 状态也希望于他人

16、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 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 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 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n3、电视与人的“充欲主义”n除林雄二郎和中野收以外,另一位日本学者佐藤毅在1986年发表的人的自律一文中探讨了电视与日本人的自私化和“充欲主义”价值流行的关系。日本的电视是在1953年开播的,到1980年,彩电的家庭普及率已超过98%。佐藤毅认为可,电视接收机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身就是人们的欲望追求的对象,例如从黑白到彩电、从小屏幕到大屏幕、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等,每次更新换代都会引起人们的购买热;不仅如此,电视还是唤起和引发人们新的欲望的媒介,它把充满诱惑力的商品世界以鲜明的色彩、影像以及丰富的意境展示在人们面前,直接刺激了他们对这些商品的占有欲和享乐欲。这样,尽管日本社会依然存在着阶层或收入的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