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试题(共10页)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156018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试题(共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试题(共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试题(共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试题(共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试题(共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试题(共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试题(共10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试题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试题阅读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愉悦和净化,阅读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阅读当然也 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愿这一份练习能对你的阅读带去一点有益的启 示。(一)(一)18 分分 雪还是不断地下着,今天从学校回来的时候,雪地里发生了一件可怜的事;小孩们 一出街道,就将雪团成了石头一样硬的小球来往投掷,有许多人正在旁边通过。行人之 中有的叱叫着说, “停止停止!他们太恶作剧了。 ”忽然听见惊人的叫声,急去看时,有 一老人落了帽子双手遮了脸,在那里蹒跚着。一个少年立在旁边叫着:“救人啊!救人 啊!” 人从四方集拢来,原来老人被雪球打伤了眼了!小孩们立刻四

2、面逃散。我和父亲站 在书店面前,向我们这边跑来的小孩也有许多。嚼着面包的甘伦、可莱谛、 “小石匠” 、 收集旧邮票的古路非,都在里面。老人已被人围住,警察也赶来了。也有向这里那里跑 着的人。大家都齐声说:“是谁掷伤了的?” 古路非立在我旁边,颜色苍白,身体颤抖着。 “谁?谁?谁闯了这祸?”人们叫着说。 甘伦走近来,低声向着古路非说:“喂!快走过去承认了,瞒着是卑怯的!” “但是,我并不是故意的。 ”古路非声音发抖地回答。 “虽然不是故意的,但责任总须你负。 ”甘伦说。 “我不敢去!” “那不成。来!我陪了你去。 ” 警察和观者的叫声,比先前更高了:“是谁投掷的?眼镜打碎,玻璃割破了眼, 恐怕要

3、变成瞎子了。投掷的人真该死!” 这时,我以为古路非要跌倒在地上了。 “来!我替你想办法。 ”甘伦说着,捉了古路 非的手臂像扶病人似的拉了过去。群众见这情形,也搞清闯祸的是古路非,有的竟捏紧 了拳头想打他。甘伦推开了他们说:“你们集了十个以上的大人,来和一个小孩作对手 吗?”人们才静了不动。 警察携了古路非的手,推开人们,带了古路非到那老人暂时住着的人家去。我们也 随后跟着。走到一看,原来那受伤的老人就是和他的侄子同住在我们上面五层楼上的一 个雇员。他卧在椅子上用手帕盖住眼睛。 “我不是故意的。 ”古路非用了几乎听不清楚的低声,抖抖索索地反复着说。观者之 中有人挤了进来,大叫:“跪在地上谢罪!”

4、想把古路非推下地去。这时,另外又有一 人用两手将他抱住,说“啊呀,诸位!不可如此。这小孩已自己承认了,不再这样责罚 他,不也可以了吗?”那人就是校长先生。先生向古路非说:“快赔礼!”古路非眼中 忽然迸出泪来,前去抱住老人的膝。老人伸手来摸古路非的头,抚掠他的头发。大家见 了都说: “孩子!去吧。好了,快回去吧。 ” 父亲拉我出了人群,在归路上向我说:“安利柯啊!你在这种时候,有承认过失负担责任的勇气吗?”我回答他:“我愿这样做。 ”父亲又问我:“你现在能对我立誓说必 定能这样做吗?”我说:“是的,我立誓,父亲!” 1、本文出自_(国家)作家_作的 。 3 分 2、试给本文拟一个不超过十个字的标

5、题_2 分 3、古路非闯祸后,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请选择三种人并写出他们的不同态 度。6 分4、本文的语言描写很成功,它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试以甘伦为例,分析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必须分析两个方面) 。4 分5、本文好多地方能给人以启迪,请写出三点,语言要求简洁。3 分(二)春(二)春 风风 作者:作者:林芹澜 18 分北京人说:“春脖子短” 。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

6、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结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

7、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棉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得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

8、。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能不怀念北国的春天!6、你认为北国有没有春天?为什么?3 分7、作者抓住了北国春风的迅猛、凛冽的特点,说说文章是怎样借助事物进行具体描述的?(4 分)8、文中第二段和第四段运用了两个省略号,你能根据文意再补写一个省略的内容吗?2 分9、本文语言十分优美,这得益于作者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请说出本文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并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句。6 分10、你认为作者对“江南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 分(三)人类与技术环境(三)人类与技术环境 16 分分

9、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抗生素、杀虫剂、电视、雷达、发动机、原子反应堆、 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 ,使地球 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 15 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 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 跟技术环境的变革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演变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 家都认为,原始人与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 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 2.5 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每秒 钟计算 5000 次发展到当前每秒钟几十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还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人的大脑能

10、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吗?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 会取代自然智能。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 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 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 140 多亿 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善和效率最高的自然信息系统,这是自然界的美妙绝伦的创造, 是人类发明的任何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都无法超越的。 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是, 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进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11、第段中“取之不尽”的“之”指代 , “用之不竭”的“竭”的意思是 , “绝伦”的

11、“伦”的含义是 。3 分12、文章的探讨的是 和 的关系问题,得出的结论是 。4 分13、用简洁的语言揭示“第二自然界“的本质特征。 (要求不超过 20 字)2 分14、根据第一段“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的内容,请再举两个例子: 2 分 15、第段中加点的“基本上”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3 分16、第段画线句除了说明电子计算机发展速度快这一问题外,还说明了什么?请扼要回答。2 分(四)(四)11 分分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修检站,一个女工接待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整个巴黎全知道他,奇怪的是,这位姑娘丝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当然喜欢,我是

12、个影迷”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 “您可以开走了,先生。 ”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 “不!我还有工作。 ”“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 ”“那么,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来的嘛。 ”车子行驶得很好。“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怎么,您不想再陪一陪我了?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 ”“您不认识我?”“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看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利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您如何这样冷淡?”“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而是没有像一些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

13、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一样地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的吗?”他沉默了。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他感到自己的浅薄与虚妄。 “小姐,谢谢!您使我想到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的价值。好,现在让我送您回去。 ”17、这篇微型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谁?作者主要是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4 分)18、请问:洛依德最后为什么沉默了?(3 分)19、文中的“浅薄与虚妄”的具体含义是什么?(4 分)(五五)做一个终身读者做一个终身读者 13 分分 周国平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 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已有的过程。做一

14、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 做一个文明人。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 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 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做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 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 自惭形秽。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 这种情形决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 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

15、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 读的快乐。 第二, 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 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 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 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 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更别说癖好。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 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 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时

16、尚和文明完全是 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 人,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 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 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 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 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 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 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 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