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月考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15600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年级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年级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年级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年级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月考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3-2014 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14 年 3 月一、基础知识题(每题 2 分,共 8 分)1诗人常用“月”为意象来渲染环境气氛,表达感情色彩。下面四句中的 “月”的情感思想的指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 分)A杨柳岸,晓风 残月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绕船月明江水寒2对季节的判断有误的是(2 分)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 B.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夏)C. 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 (秋) D.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秋)3.下面诗句分别属于四种景与情的交融情况,请加以判断(2 分)以哀景写哀 以哀景写 乐 以乐景写乐

2、以乐景写哀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 长途。(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 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 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A B C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 分)A故乡变 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衢,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B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他不忘沟壑,投笔从戎,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裕生活,回到祖国参加抗战。C尽管物换星移,但他那支配一切的火 热激情并未随之有一 丝的消

3、退。2D在科学上朝云暮雨的人是无所作为的。二、阅读题(共 52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每小 题 2 分,共 4 分)鸿雁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 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 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 ”,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乌,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 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

4、人以坚 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 风频 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 ,人 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迂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绎霄 ”;“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 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 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 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 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 诗词歌赋中, 鸿雁大都以 动态出现, 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 “翩若惊鸿, 矫若游龙” 之语。

5、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 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这种感受对于3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寓慨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 “雁” 意象群的发据,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 ”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 ”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 情中景” ;神于 诗者则情不虚情

6、,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5下列古代咏雁诗( 词),“侧重言志”的是( )A残星数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赵嘏长安晚秋)B碧云天,黄花地,西 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C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秦汉魏晋南北朝诗)D云中 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 飞鸿 ”对“奔马” 、“冥鸿” 对“隐豹”、 “

7、摩天鸿”对“ 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 亦刚亦柔 ”、“雄浑悲壮” 的审美感受。C鸿雁列队飞翔时,“ 人”字形与“一”字形4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D情景互生,物我 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共 16 分)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 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 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

8、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 ,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 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 为节 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 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 武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 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

9、,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 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 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5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2 分) A玄宗奇之,召 试文章 奇:认为不一般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C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D严武 过

10、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8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2 分) 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瞪视武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 ” 甫尝游岳 庙, 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A B 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C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6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 终因此招祸,也被

11、免职。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 许之。(3 分)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3 分)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4 分)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 分)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有人说颔联中“ 虚” 、“更 ”两个字用得情真意切,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4 分)组后一联运用

12、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4 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 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1)诗中“雁引愁心去 ”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7要比“雁别秋江去 ”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4 分)(2)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谈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分)(三)、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3、美人帐下犹歌舞!高 适燕歌行星垂平野 阔, 。 杜 甫旅夜书怀 ?使我不得 开心颜!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雪拥蓝 关马不前。韩 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春蚕到死丝 方尽, 。李商隐无题(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不言而喻,唐诗作为一部精神文化史的结果,以及借助强盛的国力和至多的人才而崛起的高峰,使得我们对 它的研究, 实际上是一种 “高峰分析”。李白、杜甫作为高峰中的高峰,对他们的研究,因而也就成了“双高峰分析”,其间的极端重要性也就不能不辨。高峰时代是某种精神文化发育得最充分、丰富、完整和精深的 时代,作为时代标志的高峰之高

14、峰,则是 该时代中最有才华内涵和形式创新能力的样本。双峰出现在盛唐,是中国文化史一大奇观。从漫 长的时间维度着眼,往前,它意味着对以往一部诗史和文化史极其丰富深刻的接受;往后,它意味着对以后一部诗史和文化史的极其丰富深刻的被接受。李杜诗学是以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杜甫有两句广为人知的诗,一句是自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是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前一句中的 “神”字,并非所谓存在于彼岸世界的神,清人贺贻孙诗笺认为“ 神者,吾身之气也”,它是内在于人的心灵的特殊生命体验,标志着这种诗学带有浓郁的对生命世界的体验沟通8的意味。前一句诗讲的是对诗史和文化史的广泛吸收,以及把这种吸收转

15、化为诗的生命的情景。“ 破”字,既是 “读破”,又是“破蔽”。破蔽还真,使诗人在充沛的元气中滋养出旺盛的主体创造欲望,对现实、人生有深刻透 视,对历史、宇宙有透辟参悟, 纵笔所之,自有“ 惊风雨”“泣鬼神 ”的力度。这种充盈着生命、充溢着力度的诗学,体 现了盛唐气象。雄奇是李太白的 绝招。太白写黄河,黄河的大小缓 急竟是那么随心所欲,可以是“ 咆哮万里出龙门”,可以是“黄河如丝天 际来” ,在心理时空中任意擒纵伸缩,显示出创造主体的非凡魄力和气象。清人宋征璧抱真堂诗话引舒章的话说:“大 字是(杜)工部的家畜。” 杜甫比李白更加脚踏实地,但他也经常用天地、宇宙、乾坤、古今、万里、百年等词语,来包容自己的诗学魄力。“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这里的乾坤已 经把外在的世界加以内化了,从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