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观课议课》讲座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5352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观课议课》讲座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效教学观课议课》讲座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效教学观课议课》讲座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效教学观课议课》讲座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效教学观课议课》讲座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观课议课》讲座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观课议课》讲座提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教学观课议课讲座提纲(2010.10.13)第一部分 案例研究实践(60 分钟)1.案例描述背景描述 某校从 2007 年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学案教学设计的四步形式,即:自习探究展示测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开始实施*教学模式,即以自主学习和训练为主线,课堂学习分预习、展示、拓展三个模块和导、展、点、练和测五个环节。为了让全校教师尽快适应、熟练运用这个模式,在考虑学校教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提出了所有教师三年内分段达到优秀的要求,考核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故事讲述 这节课的内容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上课的教师参加工作刚刚三年,是该校语文骨干教师。教师在通过介绍杜甫的生

2、平导入课文后,用小黑板出示了三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略) 。2、理解诗歌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略)3、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略) 。目标出示后,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下放到六个组(每两个组一个任务,每组八名学生) ,第一二小组的任务是解决诗歌中的生字词,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模拟画出诗歌描绘的画面。三四小组的任务是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杜甫的诗风。第五六小组的任务是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接受到学习任务以后,很听话地开始大声读课文,第一小组的学生同时将生字词书写到小黑板上。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我能明显听到第二三小组的不少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

3、,读错了如“罥 、 坳 、 倚 、 厦 ”等 好 几 个 字 , 一 些 学 生 在 遇 到 这 些 字 的时 候 没 有 关 注 , 而 是 跳 过 去 。 (我 悄 悄 地 问 读 错 或 跳 过 的 几 个 学 生 ,都 认 为 生 字 词是 第 一 组 的 任 务 ,和 他 们 无 关 ,况 且 一 会 儿 老 师 还 要 共 同 纠 正 )。就 这 样 , 学 生 热 热闹 闹 地 读 了 将 近 三 分 钟 (大 约 三 到 五 次 )。 教 师 一 声 令 下 , 学 生 戛 然 而 止 。 果 然 不出 学 生 所 料 , 教 师 示 意 第 一 小 组 的 代 表 出 示 小

4、 黑 板 , 然 后 在 教 师 的 带 领 下 , 全 体 学生 齐 读 生 字 词 。 读 完 以 后 , 教 师 又 让 全 班 学 生 齐 读 全 诗 (这 时 候 ,仍 然 能 听 到 有“不 和 谐 的 ”的 声 音 出 现 。)齐 读 结 束 后 , 教 师 让 学 生 开 始 “合 作 探 究 ”, 解 决 各 自 的 问 题 , 这 是 本 节 课 的第 二 个 环 节 。 前 排 学 生 很 整 齐 地 向 后 转 , 立 刻 开 始 了 热 烈 的 讨 论 。 (讨 论 过 程 中 ,我 注 意 到 ,第 一 二 小 组 中 ,有 学 生 正 在 争 论 用 什 么 颜

5、色 画 的 问 题 ;其 他 小 组 成 员 偷偷 地 拿 出 点 拔 等 教 辅 资 料 寻 找 答 案 ;同 一 个 小 组 中 有 的 学 生 很 活 跃 ,发 言 很 踊 跃 ,有的 学 生 目 光 呆 滞 、一 言 不 发 。这 个 时 候 教 师 有 时 站 在 讲 台 下 无 所 事 事 ,有 时 随 意 走到 一 个 小 组 中 说 上 三 言 两 语 。)“合 作 探 究 ”的 时 间 持 续 了 18 分 钟 , 六 个 小 组 都 将 结 果 写 到 了 小 黑 板 上 。“请 各 小 组 展 示 自 已 的 研 究 成 果 ”, 教 师 发 出 指 令 后 , 学 生

6、们 争 先 恐 后 地 将 黑 板 立在 讲 台 大 黑 板 的 边 沿 上 。 (班 级 有 激 励 措 施 ,先 展 示 的 能 得 一 颗 星 ,结 果 正 确 的 能得 一 颗 星 )第 三 个 环 节 是 反 馈 和 点 拔 深 化 。 教 师 开 始 一 面 一 面 地 评 点 黑 板 上 的 内 容 (此 时 ,我 很 惊 诧 ,后 四 个 小 组 的 探 究 结 果 惊 人 的 相 似 ,特 别 是 第 三 个 任 务 ,几 乎 都 采 用“通 过 表 现 ”的 句 式 来 表 达 。当 然 ,答 案 非 常 正 确 。在 “欣 赏 ”教 师 语 第 一二 小 组 “画 ”的

7、时 候 ,明 显 地 ,学 生 的 情 绪 高 涨 ,几 乎 成 了 课 堂 的 高 潮 ,发 言 的 焦 点仍 然 集 中 在 线 条 的 粗 细 、颜 色 的 搭 配 上 。教 师 的 本 意 是 直 观 地 表 现 诗 歌 的 内 容 ,帮助 学 生 理 解 。而 在 我 看 来 ,学 生 的 “画 作 ”根 本 无 法 还 原 诗 歌 内 容 ,画 面 粗 糙 不 堪 ,人 物 形 象 被 严 重 扭 曲 ), 并 带 领 学 生 评 出 了 “最 标 准 、 最 规 范 ”的 一 个 答 案 , 并 带领 学 生 齐 读 答 案 , 这 个 环 节 用 时 将 近 15 分 钟 。此

8、 时 , 距 离 下 离 仅 有 七 分 钟 , 教 师 没 有 忘 记 “拓 展 延 伸 ”, 利 用 最 后 的 时 间 给学 生 讲 了 杜 甫 被 称 为 “诗 圣 ”的 原 因 , 列 举 了 杜 甫 的 兵 车 行 及 “三 吏 ”“三 别 ”等 几 个 作 品 。 可 能 是 由 于 教 师 个 人 比 较 喜 欢 和 熟 悉 兵 车 行 的 缘 故 , 教 师 特 意讲 解 了 其 中 一 个 小 节 并 带 领 学 生 进 行 了 诵 读 , 在 布 置 作 业 的 同 时 , 下 课 铃 响 起 。为 了 让 我 们 更 加 全 面 深 入 地 了 解 学 校 的 模 式

9、程 和 教 师 实 践 这 一 模 式 的 情 况 , 同时 也 为 了 给 予 所 有 参 讲 的 教 师 一 个 公 正 的 评 价 , 学 校 将 原 本 定 于 周 三 下 午 的 教 研 活动 调 到 今 天 下 午 。 教 研 活 动 的 主 题 就 是 结 合 课 堂 教 学 的 情 况 对 学 校 “*”课 堂 教学 模 式 进 行 再 讨 论 。 活 动 主 要 有 三 个 环 节 , 学 校 教 导 主 任 首 先 介 绍 了 模 实 践 以 来 的情 况 。 他 说 ,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校如今在校人数达到*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好学校。该 模 式 实 践 以 来 , 教

10、学 质 量 得 到 稳 步 提 高 , 生 源 逐 步 稳 定 。 同 时 提 到 , *报、 *报先后对该校进行了报道。教研活动的主要环节是教师说课和评课。按照惯例,这位教师首先介绍了教 材 内容 、 教 学 目 标 、 重 点 难 点 、 课 时 安 排 、 教 具 准 备 , 然 后 重 点 对 自 己 的 教 学 设 想 及课 堂 实 践 作 了 反 思 。 她 谈 到 , 对 于 古 诗 词 的 教 学 , 应 当 以 “诵 读 ”作 为 教 学 主 线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 合 作 学 习 、 探 究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和 积 极 性 , 课 堂 教

11、学 依 靠 学生 、 全 过 程 都 让 学 生 学 , 教 师 只 在 学 生 学 习 有 困 难 、 有 疑 问 的 地 方 作 点 拔 。 反 思 自己 的 课 堂 教 学 , 她 认 为 自 己 的 这 一 节 课 完 全 实 现 了 自 己 的 设 想 并 且 和 学 校 的 教 学 模式 完 全 吻 合 。 同 时 也 认 为 , 由 于 自 身 对 课 改 理 念 的 肤 浅 理 解 加 之 经 验 的 缺 乏 , 使 得在 运 用 模 式 教 学 的 时 候 , 总 有 一 种 “依 葫 芦 画 瓢 ”、 生 搬 硬 套 的 感 觉 。 “我 总 是 觉得 , 我 们 -学 生

12、 、 教 材 、 我 就 好 像 被 紧 紧 地 束 在 模 型 里 面 , 被 框 架 挤 得 死 死 的 ,不 能 喘 气 , 想 跳 跳 不 出 来 , 看 似 一 个 整 体 , 实 则 只 是 表 皮 相 连 。 ”(我 听 得 懂 这 位老 师 的 意 思 ,她 的 话 里 包 含 两 个 隐 忧 :一 是 对 于 教 师 个 性 发 展 的 担 忧 ,二 是 对 于 课堂 “效 ”的 担 忧 。)她 承 认 , 自 己 的 课 表 面 热 热 闹 闹 、 实 则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几 无 所 获 、 一事 无 成 。 她 说 : “没 有 生 成 就 是 一 个 证 据 ”

13、。 说 课 结 束 后 , 针 对 这 节 课 所 有 同 科 教 师 都 谈 了 自 己 的 看 法 , 如 我 所 想 , 发 言 大多 集 中 在 仪 态 、 板 书 、 教 学 语 言 等 方 面 , 评 课 方 式 都 是 “充 分 肯 定 优 点 、 缺 点 一带 而 过 ”, 老 师 们 对 于 “诵 读 、 小 组 合 作 、 展 示 ”等 方 面 给 予 了 肯 定 , 有 的 老 师 还特 别 提 到 了 拓 展 环 节 , 多 数 老 师 认 为 对 于 学 生 , 这 一 环 节 可 以 丰 富 知 识 、 开 阔 视 野 。校 长 ( 多 年 从 事 语 文 教 学

14、) 的 声 音 与 从 不 同 , 他 说 : “无 论 是 “有 模 ”还 是 “无模 ”, 都 是 为 了 追 求 课 堂 的 “有 效 ”“高 效 ”, 那 么 反 思 这 节 课 , 效 在 哪 里 ? 学 生 理解 了 这 首 诗 还 是 背 会 了 这 首 诗 ? ” 我 想 , 他 说 出 了 大 多 数 教 师 想 说 而 没 敢 说 的 问 题 , 因 为 此 时 , 我 注 意 到 , 所 有教 师 都 沉 默 不 语 , 眼 睛 里 闪 着 亮 光 。 教 师 评 说 结 束 后 , 校 长 给 我 下 了 个 “命 令 ”:只 谈 缺 点 、 不 谈 优 点 。2.个体

15、反思 分组反思讨论发言3.案例集体反思这节课应当算作我听过的课中比较典型的一节。应当承认,就课堂环节而言,这节课和该校的“*”模式基本吻合。如校长所言,如果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看,这节课的“效”在哪里?师生的哪些行为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怎样的“效”?1暂且认为本节课中,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合理的、定位是准确的,在这个前提下,先看看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首先是目标任务的分解,教师基本没有考虑三个问题存在的阶梯性、层次性和包容性,只是按照 123 的顺序将问题分到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只要专心将本小组的任务完成即可,根本不需要考虑教师出示的其他目标,所以就会出现“第一组解决的问题

16、第二组不会”的现象,教师面向全体变成了“面向小组” 。2在“合作探究”环节,虽然平时“训练有素” ,但由于目标的模糊不清、教师前期铺垫不充分,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所以就会出现“抄资料”的现象, “探究”变成了“寻找” ,展示的时候答案高度统一也就不足为怪了。另外,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深入学生只是“走过场、做样子” ,所以课堂“高潮”的出现也就很正常了。小组是按照“优中差 2:4:2”的比例分配的,教师的本意是便于“兵教兵“,实际讨论过程中,发言的是优生、展示的也大多是优生,优生的意见往往会代替“差生”甚至“中生”的意见,一节课上完,完成小组任务的极有可能只有个别“优生” ,面向全体变成了面向“优生” 。3除却以上比较突出的问题外,本节课的“诵读”实际上也只是形式上的花招而已,连字词都没有彻底解决,诗文内容都没有弄懂, “读”都谈不上,何谈朗读和诵读。至于在展示环节寻求答案的标准统一、课堂结束时“戴帽子”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