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病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49148848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髓病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脊髓病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脊髓病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脊髓病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脊髓病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髓病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病PPT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髓疾病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1第一节、概述2一、脊髓解剖(一)外部结构: 脊髓共31对脊神经(颈8 、胸12 、腰5 、骶5、尾神经1), 31个节 段 颈膨大(C5T2),腰膨大( L1S2) 脊髓上端接延髓、下端相当于第1 腰椎下缘水平(脊髓圆锥) 马尾由L2 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3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关系: 颈髓( C18)高1节段; 上中胸髓(T18)高2节段 ,下胸髓(T912)高3节段; 腰髓位于T1012胸椎处; 骶髓位于T12L1腰椎处。4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被膜包裹,最外层为硬脊膜,硬脊膜外面与脊椎骨膜之间 的间隙为硬膜外腔,其中有静脉丛与脂肪组织

2、 ,硬脊膜在第2骶椎水平形成盲端;最内层紧贴脊髓表面,称为软脊膜;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蛛网膜与硬脊 膜之间为硬膜下腔,其间无特殊结构;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与脑内蛛 网膜下腔相通,其间充满脑脊液。5当脊神经穿过硬脊膜时,硬脊膜也沿神经根延 伸,形成脊神经根的被膜。在脊髓的两侧软脊膜形成多个三角形突起,穿 过蛛网膜附着于硬脊膜的内面,为齿状韧带,脊神经和齿状韧带对脊髓起固定作用。6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沟裂,前正中裂深达脊髓前后径的1/3,后正中沟伸入脊髓背索将其对称地分为左右 两部分,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左右各一,脊神经的前 根由前外侧沟离开脊髓,后根由后外侧沟进入 脊髓。7(二)

3、内部结构:1. 灰质(gray matter)-神经细胞核团 前角细胞:下运动神经元(同侧肌肉) 后角:二级感觉神经元 (痛觉、温觉、部分触觉)81. Gray Matter 侧角:自主神经细胞 C8L2 交感神经细胞- 调节内脏、腺体功能 C8T1脊髓交感中枢- 瞳孔扩大肌、眼眶肌、 睑板肌- 面部血管和汗腺 S2S4 脊髓副交感中枢- 膀胱、直肠、性腺功能92.白质(White Matter) 前索: 脊髓丘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 侧索: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小脑前后束等 后索:薄束、楔束101) 上行束: 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躯体痛温觉、部分触觉(传导束型感觉异常体表平面较

4、脊髓受累节段低 23 节段)111) 上行束: 薄束(T4以下)、楔束(T4以上) : 传导同侧(肌肉、关节、肌腱)深感觉、识 别性触觉122) 下行束: 皮质脊髓束(侧、前 束):终止于同侧前角细胞。肌肉的随意运动133)传导束排列顺序 后索:(薄束、楔束)内外: SacralLumberThoracicCervical 侧索:(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侧束)外内 SLTC 临床定位意义 髓外病变: 从下上发展 髓内病变:从上下发展143、脊髓的血液供应:主要有三个来源:(1)脊髓前动脉:起源于两侧椎动脉的颅内 部分,在延髓腹侧合并成一支,沿脊髓前正中 裂下行,每1cm左右即分出3-4支沟连合

5、动脉, 不规则地左右交替地深入脊髓,供应脊髓横断 前2/3区域。这些动脉系终末支,易发生缺血性病变。15(2)脊髓后动脉:起源于同侧椎动脉的颅内 部分,左右各一根,沿脊髓的全长的后外侧 沟下行,其分支供应脊髓的横断面的后1/3区 域。脊髓后动脉并未形成一条完整连续的纵行血 管,略呈网状,分支间吻合较好,故极少发 生供血障碍。 16(3)根动脉:脊髓各段还分别接受来自颈部 椎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 、髂腰动脉和骶外诸动脉分支的血液供应, 这些分支沿脊神经根进入椎管,故称根动脉 。它们进入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股,即根前动 脉与根后动脉,分别与脊前动脉与脊后动脉 吻合,由此构成围绕脊髓的

6、冠状动脉环,它们分出的分支供应脊髓表面结构及脊髓实 质外周部分的供血。 17大多数根动脉较细小,在C6、T9、L2三处的 根动脉较大。由于根动脉补充血供,使脊髓 动脉血流十分丰富,不易发生缺血,在脊髓的主要动脉(脊前、脊后动脉)发生 缺血时,常在相邻两根动脉分布区的交界处 即T4、L1发生供血不足的现象。18脊前动脉与根前动脉主要供应脊髓灰质前角 、中央管周围和灰质后角的前半部、白质前 索、前连合及侧索的深部;脊髓后动脉、根后动脉与冠状动脉主要供应 灰质后角的表浅部分、白质后索和白质侧索 的表浅部分。19脊髓的静脉回流经根前静脉与根后静脉引流至 椎静脉丛,由椎静脉向上与延髓静脉相通,在胸段与胸

7、腔 内奇静脉及上腔静脉,在腹部与下腔静脉、门 静脉及盆腔静脉多处相通。椎静脉丛内压力很低,没有静脉瓣膜,血流方 向常随胸、腹腔压力变化(如举重、咳嗽、排 便等)而改变,易使感染及恶性肿瘤由此转移 入颅。20二、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一)节段性损害1. Gray Matter 前角损害:同侧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灰质炎 后角损害: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减退,深感觉正常) 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髓内肿瘤211. Gray Matter 侧角损害:脊髓空洞、髓内肿瘤C8T1损害: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 陷、眼裂小,面部无汗。 Horner syndrome其它:发汗障碍

8、,皮肤营养、指甲改 变,S2S4损害:尿便、性功能障碍(真 性尿便失禁 )222.White Matter 后索损害: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识 别性触觉减退 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压迫症等 脊髓丘脑束:对侧痛温觉减退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皮质脊髓束: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23(二)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 受累平面以下同侧 根性疼痛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深感觉障碍 血管运动障碍 对侧痛温觉减退多见于慢性髓外压迫24(三)脊髓横贯性损害: 脊髓休克(spinal shock) :3 4周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深浅感觉缺失、迟 缓性瘫痪、尿潴留(无张力性神经源性

9、膀胱 )、皮肤营养障碍(干燥、脱屑、变薄,指 甲松脆等) 痉挛性四肢瘫或截瘫:(休克期后)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 阳性,反射性排尿(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25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26(1)高颈段(C1-C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 觉缺失,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括约肌功 能障碍,四肢躯干多无汗,根痛位于枕及颈后 部,咳嗽、转颈时加重,可有该区感觉丧失。C3-C5损害可出现膈肌瘫痪、呼吸困难,位于颈髓内的三叉神经脊束核亦可受损,出现 同侧面部外侧痛温觉丧失;副神经核受累则可出现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 肌瘫痪,头颅活动及提肩胛运动无力及肌肉萎 缩。27有些病变可由枕骨大孔波及后颅凹,

10、引起延髓 小脑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共济失调 、眩晕及眼球震颤,甚至波及延髓的心血管呼 吸中枢,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占位性病变可阻塞小脑延髓池而引起颅内压增 高。28(2)颈膨大(C5-T2):双上肢呈周围性瘫 痪,双下肢呈中枢性瘫痪,病变平面以下各种 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 退或消失,可有向肩部及上肢放射性根痛。C8-T1侧角受损时产生同侧Horner征,表现瞳 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面部出汗减少 。29上肢腱反射改变有助于病变节段的定位,如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而肱三头肌反射 亢进提示病变在颈5或颈6,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 失,提示病变在

11、C7。30(3)胸髓(T3-T12):双上肢正常,双下肢 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瘫),病变平面 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出汗异常,大小便障碍 ,伴相应胸腹部根痛或束带感。T4、5水平是血供较差、易发病部位,感觉障 碍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损部位。31上、中、下腹壁反射对应的脊髓反射中枢分 别位于T7-8、T9-10、T11-12,故腹壁反射 消失有助于定位。病变在T10时,下半部腹直肌无力,上半部 肌力正常,患者仰卧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 被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动,称为Beevor征32(4)腰膨大(L1-S2):受损时出现双下肢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及会阴部皮肤感 觉丧失,大小便功能障碍,损害平面在L

12、2-4时膝反射消失,在S1-2时踝反射消失,S1-3受损出现阳痿。腰膨大上段受损神经根痛区在腹股沟或下背 部,下段受损时根痛表现为坐骨神经痛。33(5)脊髓圆锥(S3-5和尾节):无下肢瘫痪 及锥体束征,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 ,呈鞍状分布,髓内病变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脊髓圆锥为括 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故圆锥病变可出现真 性尿失禁。34(6)马尾:其病变与脊髓圆锥病变的临床表 现相似,但损害症状及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 称,根性痛多见且严重,位于会阴部、股部 或小腿,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大 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35第二节、急性脊髓炎(acut

13、e myelitis)36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 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 性横贯性脊髓损害 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37一、病因不清。包括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如感染后 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 、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炎。多数患者 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感、发热、腹泻 等病毒感染症状,但脑脊液未检出抗体,脊髓 和脑脊液中未分离出病毒,可能与病毒感染后 变态反应有关,并非直接感染所致。38二、病理可累及脊髓任何节段,胸髓(T3-5)最 常见。通常局限于1个脊椎节段,多

14、灶融合或 脊髓多个节段散在病灶较少见。肉眼见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脊膜充 血或有炎性渗出物,切面见脊髓软化、边缘 不整、灰白质界限不清。镜下髓内和软脊膜的血管扩张、充血, 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 胞为主,灰质内神经细胞肿胀、碎裂和消失 ,尼氏体溶解,白质髓鞘脱失和轴突变性, 病灶中见胶质细胞增生39三、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s)(一)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 1.流行病学特点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无 性 别差异,散在发病。 2.前驱症状:(病前数日或12周)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可有受凉、过劳、外伤

15、等诱因403.发病情况:起病急,常在数小时至2 3天内发展 至完全性瘫痪 4.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根痛 及束带感415.典型症状(1)运动障碍(dyskinesia) 早期常见脊髓休克:截瘫、肌张力低 、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2-4周或更长,脊 髓损害严重、合并肺部及尿路感染、褥疮者 较长 恢复期肌张力渐增高,腱反射亢进、 出现病理征、肌力逐渐恢复422. 感觉障碍(dysesthesia )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缺失,在感觉消 失水平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 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 动功能恢复慢。43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autonomic dys

16、function)早期尿便潴留,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 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 失禁;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 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尿,称反射性神经 源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和水 肿、指甲松脆和角化过度。44(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acute ascending myelitis)起病急骤,病变在数小时或1-2日内迅速 上升,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 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肌瘫 痪,甚至导致死亡。45(三)脱髓鞘性脊髓炎(demyelinative myelitis)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脊髓型,临床表现与 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病情常在 1-3周达到高峰。前驱感染可不明显,多为不 完全横贯性损害,表现一或双侧下肢无力或瘫 痪,伴麻木感,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