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48525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5.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轮虫的培养(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饵料培养 学主讲教师:董艳珍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系第三章 轮虫的培养轮虫的培养历史1960年,日本Ito发现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仔鱼 饵料的价值,进行了大量培养技术的探索。1967,Hirata 温度低,寿命长 培养条件好,寿命长;培养条件差,寿命短 饵料质量好,寿命长,反之,则短 轮虫的寿命萼花臂尾轮虫平均在20、25、30下培养寿命分别为168、118、60h,30下平均60h;壶状臂尾轮虫在15、20、25、30下平均寿命305、262、173、120h我国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大约为7d 10d,如环境条件不好,只活3d4d 七、褶皱臂尾轮虫对环境条件的 适应温度:适宜温度L型在102

2、5,S型在2535 盐度:适宜范围1030,对盐度较大幅度突变耐力低 光照:适宜范围4400lx10000lx 酸碱度:以中性偏碱性为好 溶解氧:耐低溶氧能力很强,保持在1.5mg/L之上 化学耗氧量:控制在100mg/L以内 非离子氨:控制在1mg/L以内 八、轮虫培养的饵料轮虫的食性:典型的滤食性 对饵料的种类无选择性,但对饵料大小有选择 适宜的饵料大小:25m以下,尤以15m以下 最为理想 饵料的营养成分,尤其是n3HUFA的含量,直接 影响轮虫的营养价值。海水小球藻和油脂酵母 含量较高饵料种类:很广,细菌、单细胞藻、小型原生 动物、有机碎屑等1、微 藻小球藻、栅藻、金藻、硅藻、扁藻。需

3、大量水池 来培养微藻,且轮虫密度不高(40-60个/ml)日本培养轮虫时应用最多的是海水小球藻,种群 增长率绿藻优于金藻,金藻优于硅藻,绿藻中小 球藻是较好的饵料。小球藻在20、25、30、35 下最有效的密度分别为1.6X106、 1.8X106、 2.0X106、 2.2X106个细胞/ml亚心形扁藻:L型轮虫接种量为1个/ml时为 1.01.5X104细胞/ml;接种量2.5个/ml时为 2.510X105,3天后逐渐增加2、酵母类面包酵母、啤酒酵母、油脂酵母、活性干酵母等。供应 稳定、易贮藏、投喂简便面包酵母不耐盐,培养褶皱臂尾轮虫时采用分次投饵和 控制投饵量。轮虫可达400600个/

4、ml,甚至达1000个/ml 以上。缺乏n3HUFA,酵母与小球藻混合培养的轮虫体内 EPA占总脂的11%-12%,单用海水小球藻培养EPA占27%-28% ,单用酵母培养EPA占1%-2%,应强化培养油脂酵母是在制造面包酵母的工序中,提供含有3高度 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使酵母菌体中含有这种油脂。单 独投喂油脂酵母的轮虫,不会在营养上有明显缺陷,但 用油脂酵母饲育轮虫,存在部分脱出的釉质污染轮虫培 养水体的问题,从而降低轮虫培养的稳定性,缩短培养 周期。3、微生物团絮人工制成的有机碎屑。用葡萄糖作碳源 ,用尿素、磷酸钾为辅助原料,以海水中微生物群为主体的有机悬浮物。其中 主要生物种是酵母和细菌

5、。第二节 轮虫的分离和培养一、轮虫种的分离二、休眠卵的孵化三、轮虫的培养方式四、一次性培养五、半连续培养六、大面积土池培养七、池塘轮虫的增殖一、轮虫种的分离水质较肥、有机质丰富、藻类繁生的水中常有 轮虫生活用网目120um的浮游生物网在清晨日出之前向水 体中捞取水样,用300um尼龙网滤出杂物,再集 于容器中放置数小时,待其他浮游生物死亡沉 底后,用纱布或滤纸平放水面,使轮虫附于其 上,再将其洗入另备容器中。按此法重复23次 分离后,可得纯种轮虫。或将水样在解剖镜下,用吸管将轮虫吸出二、休眠卵的孵化(一)休眠卵的萌发形式零星萌发同步萌发:大量卵在休眠期后的短时间内同时萌 发(二)休眠卵的孵化方

6、法容器:玻璃培养缸、小水族箱孵化用水:使用前用300目筛绢过滤孵化:休眠卵放入海水中,容器靠近窗口或有人 工照明的位置,每天搅拌1-2次,一般3-7d可孵 化(三)影响休眠卵萌发的因素1、保存时间和方法冷冻(至-10 )几周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力未消失,16周后活力降低40%干燥保存的休眠卵在萌发前用低能量的超声波 处理后萌发率可达100%对冷冻(-30 )干燥的休眠卵在48-61KPa大气压下进行听装保存,可保存6个月而萌发率不 降低2、萌发时环境对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温度:5-35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可萌发,最 适温度20-25 ;10-40萼花臂尾轮虫和角突 臂尾轮虫卵可萌发光照:对褶皱臂

7、尾轮虫休眠卵萌发是必需的, 对萼花臂尾轮虫有益但非必不可少;对红臂尾 轮虫快速、批量萌发绝对必需;对角突、蒲达 臂尾轮虫无影响pH:萼花、角突臂尾轮虫在pH4.5-11.5可萌发2、萌发时环境对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溶解氧:萼花、角突臂尾轮虫休眠卵孵化的临 界氧量为0.3mg/L其他因素超声波对休眠卵进行辐射处理可提高孵化率过氧化氢或前列腺素可使滞育的胚胎开始发育3、休眠卵形成时的环境对萌发率的影响受精时混交雌体的摄食褶皱臂尾轮虫以衣藻为食时萌发率低于以扁藻 为食萼花臂尾轮虫以裸藻为食时萌发率高于以酵母 为食休眠卵形成时环境状况能影响萌发时的环境因 子和萌发率间的关系4、品系或克隆间的差异三、轮虫

8、的培养方式(一)依培养条件的人为控制程度分1、粗养培养池为室外50m3以上的大型水泥池或600-1500m2 的土池。难以控制,密度低,为半连续培养,培养不够稳定2、精养室内小型池,一般0.5-1m3,大的5-10m3严格控制条件,密度高,可达500-1000个/ml,效 率高,稳定,但设备条件高,成本高(二)依培养和收获特点分1、一次性培养在培养池中先培养微藻饵料,待浓度较大时 ,接种轮虫,补投酵母培养,经4-7d达一定 密度后,一次性全部采收。采收后再清池重 新培养。可用若干个轮虫池按计划培养,轮流采收。 池一般较小,10m3以下2、半连续培养除轮虫培养池外,还需容量较大的专用微藻饵 料培

9、养池培养池中先培养微藻,再接种轮虫,培养中补 投酵母,待轮虫达一定密度后,每天将一部分 轮虫用虹吸法采收,采收后把微藻培养池藻液 抽入培养池,继续培养,每天采收。约15- 25d,粪便、残饵积累,此时可全部收获,再清 池,重新培养。一般为室外50m3以上大型池,目前最常用3、连续培养采用室内封闭式系统,严格控制培养条 件,提供高质量饵料采用1L和100L容量的恒化器式轮虫连续 培养装置,经微绿球藻和面包酵母为饵 。目前基本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四、一次性培养1、培养容器和培养池玻璃培养缸、水族箱、水泥池等一次性培养用的小水泥池一般较小,水深 80cm左右,使用前消毒 2、培养用水砂滤或密筛绢(30

10、0目)过滤调节温度盐度原池培养单胞藻需消毒3、培养用微藻饵料可先专门培养好备用生产性培养先在轮虫池培养微藻,当小球藻达 107-3X107个细胞/ml,亚心形扁藻为2X105- 3X105个细胞/ml即可接种轮虫4、接种单纯用微藻培养褶皱臂尾轮虫,接种量0.1-0.5 个/ml,经7-10d可达收获密度;用面包酵母为 饵,接种量14-70个/ml为宜5、投饵小型培养多用微藻,每天投饵2次,投饵后水呈淡 的藻色,待饵料吃光水色变清呈淡褐色时应补投饵生产性培养:先在轮虫池培养藻类饵料,达一定浓 度后接种轮虫,每天投酵母2次,日投饵量为每百 万轮虫投1-1.2g 6、搅拌和充气小型培养每次投饵后轻轻

11、搅拌生产性培养必须每天充气。单纯投微藻,充气量小 或不充气;用酵母则需充气,当L型轮虫密度达 1000个/ml,需充气60-100L/(min.m3)7、生长情况观察和检查肉眼观察:分布均匀、游泳活泼、密度加大为情 况良好;活动力弱、多沉于水底或集成团块浮于 水面,密度不增加甚至减少,则为异常镜检:生长良好的轮虫,身体肥大,胃肠饱满, 活泼游动,多数成体带非需精卵,少的有1-2个, 多的3-4个,不形成休眠卵;如轮虫多数不带非需 精卵或带休眠卵,雄体出现,轮虫死壳多、沉底 ,活动力弱,均为不良现象8、收获轮虫一次性培养的培养周期为3d7d,粗养的密度 达100200个/ml,精养达400600

12、个/ml可收获国内报道最高培养密度可达4256个/ml。日本,以 浓缩的小球藻为饵料,密度可达5000个/ml8000 个/ml。最高培养密度可达20000个/ml采用虹吸过滤的方法,将培养水体中的轮虫用 100m网眼的筛绢袋过滤收集后,或用于投喂,或 作为种轮虫进一步扩大培养五、半连续培养1、培养池分轮虫培养池和微藻池,均为室外水泥池 ,容量比1:2,轮虫池容量40或503,池深 1.2m,微藻池容量80-100m32、培养微藻饵料把轮虫培养池和微藻池清洗、消毒、灌水 、施肥,培养微藻饵料3、接种藻类达到较高浓度时,接种量30-50个/ml 4、培养除培养微藻饵料外,每天投酵母2次,日投饵量

13、为 每百万轮虫投1-1.2g 5、采收培养3d5d后,轮虫的密度超过100个/ml时,根 据轮虫的繁殖速率,每天采收水体容量的1/3 1/5。采收后从微藻池抽取藻液补充采回的水量, 继续培养,每天采收采用半连续培养方式,一般每次培养周期能维持 15d25d,最多可达30d六、大面积土池培养特点:利用室外土池培养,培养技术较易掌握, 成本低,轮虫培养密度小,但收获量大,轮虫基 本靠摄食池塘的天然浮游植物为饵料,轮虫的营 养质量好目前,采用大面积土池轮虫培养技术,生产鲜活 轮虫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卤虫无节幼体,已成为虾 蟹育苗中降低育苗成本和育苗风险,提高育苗效 益的有效措施。 1、培养池排灌水方便,

14、有淡水源可方便调节盐度面积:年产2亿中国对虾苗配4-5口面积1000m2左右 轮虫培养池为了便于轮虫捕捞,靠近堤埂设有100cm宽,50cm 深的环沟。有效水深1-1.2m进水闸门处安装250目或300目筛绢过滤网过滤海水 。排水闸门最好采用活动闸门,以便在培养过程中 根据所需,灵活排放表层水或底层水池塘的底质以不渗漏的泥质或泥沙质底为好。要求 池底平坦,有一定的淤泥厚度2、清池(带水或干水清池)漂白粉:60g/m3, 3天后药效消失氨水:农用氨水含氨15%-17%,还可肥水。250mg/L, 2-3g天后药效消失五氯酚钠:2-4mg/L,药效数小时消失敌百虫:10d后消失 3、进水药效消失后

15、即可注水,第一次注水约20-30cm,随后 再逐步增加。300筛绢过滤4、施肥和培养微藻饵料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使用,可长时间维持水体肥 效基肥以发酵鸡粪的效果最为理想,根据池塘底泥 情况,每亩用量100kg150kg,施肥时,先将 1/2的发酵鸡粪均匀撒于培养池水中,其余1/2堆 在池塘四周,依靠雨水使肥分缓慢流入池中或作 日后追肥同时视池塘进水的浮游植物的情况,再施少量无 机肥(每亩施尿素2kg和0.5kg过磷酸钙)作追肥使用的无机肥配比有:1)硫酸铵100g/m3 ,过磷酸钙15g/m3,尿素5g/m3;2)尿素10g/m3, 过磷酸钙2.5g/m3施肥培养单胞藻后,根据海区浮游植物的生物

16、量 及天气的情况,一般经4d7d单细胞藻类即可繁 殖起来,池水水色变深,透明度降低当透明度低于20cm时,可隔天加水5cm10cm当水位达到50cm60cm时,可接种轮虫。同时每 隔5d7d继续施追肥以维持水体中一定的单胞藻 数量5、接种晴天上午8点钟以后进行接种时要注意土池池水盐度和轮虫原生活盐度相 差不宜太大,温差也不宜超过5。轮虫的接种 量一般为0.5个/ml1个/ml若前一年已培养过轮虫,可少接种或不接种,只 需在排水清塘晾晒5d7d,在清除敌害的同时有 助于激活底泥中的轮虫休眠卵的萌发6、日常管理土池培养轮虫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维持水 体中轮虫密度和单胞藻数量之间的平衡,主要 通过控制轮虫存池数量和维持培养水体中足够 的营养盐来调控。必要时可泼洒豆浆进行投。具体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