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30510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中国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中国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中国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中国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上古神话第一章 上古神话第一章 上古神话v神话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也是后世文学 作品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神话,给我们 带来了无限的神秘感,各个国家的神话各 具特色,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国古 代神话也是异常丰富、瑰丽多彩的。一、神话的产生 二、神话的概念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 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的原始形态是在有文字以前广泛流传在人 民口头的神异故事。三、我国神话的保存及流传情况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四、中国神话的类型 (一)有关解释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再造天地与人类。 (

2、二)有关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鸟兽草木等 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神话:太阳来历、行踪、活 动的神话。 (三)有关同自然力和权威进行抗争的神话:后羿 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断 首。第二节 中国神话 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四)有关民族来源、祖 黄帝 先诞生、氏族部落战争 和部落中能人、首领等 人类社会生活方面的神 话:共工触山、黄帝征 蚩尤、黄炎战阪泉。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五、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 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对 后代文人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 影响。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六、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一)以己感物 (二)具体、

3、形象的思维 (三)情感体验 (四)隐喻和象征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七、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想象 、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为非写实文 学的基本特质。 (二)神话历史化,神话发展为仙话,神话 作为文学的素材,神话原型对后世文学的 影响。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八、我国神话不发达的原因中华民族祖居黄河流域,早熟而 富于理性,重实际而黜玄想;中 华民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不语“ 怪力乱神”;中国古代历史家注重 考信于“六艺”,对神话或不讲,或 将其改为人的历史。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一、 盘古神话v盘古神话始见于艺文类聚所引三 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和清

4、人 马骕(su4)绎史所引五运历年纪 。v三国吴人徐整三五历记: 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原文】“天地混沌(hun4dun4)如鸡子,盘古生 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v【译文】v上古时候,天和地混混沌沌成一团,像 个大鸡蛋,盘古就生长在这当中。v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剖,属于“阳 ”的清而轻的物事上升成为天,属于“ 阴”的重而浊的物事下降成为地。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v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 ,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 一丈,盘古日长一丈。v【译文】v盘古在天和地当中,一天变化多 次,智慧超过天,能力超过地。v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 丈,盘古的身子也每

5、天伸长一丈 。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v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天皇、地皇 、人皇)。v【译文】v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的高度是 极高了,地的深度是极深了,盘古的 身量也是极长了。然后才有三皇出现 在世间。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v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 ,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v【译文】v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 ,壮盛于七,终止于九,所以天和地 的距离是九万里;推想盘古的身量也 应当是九万里。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v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 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 ,筋

6、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zi1)为 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 珠玉,汗流为雨泽” 述异记:“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 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 为晴,怒为阴。” 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二、 女娲神话v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v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v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v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v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v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v万物。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v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关女娲神话v【原文】v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 载(zai4),火爁(lan3)炎(yan2)而不灭,水 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an1)民,鸷鸟攫老弱 ,于

7、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 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v 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v【译文】v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 坏,大地(古人把中国分为冀、兖 、青、 徐、扬、荆、豫、雍、梁九州,这里泛指 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 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 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 良的人民(颛:纯朴厚实),凶猛的鸟用 爪抓取老弱。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v天,折断鳌(海里的一种大龟)的四 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 黑龙来拯救冀州(古九州之一,古代 中

8、原地带),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 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 ,洪水干枯(这里指洪水消退了), 冀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 良的百姓生存下来。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v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神话 v【原文】v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 身,创造了人类)抟(tu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 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 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 、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 ;贫贱者,引纟恒(n,粗绳索)人也。 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v【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 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 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

9、干还赶不上供 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 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 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 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 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v【神话中的女娲】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 她与伏羲是兄妹,她与伏羲结婚而产生人 类,后来女娲禁止兄妹相婚,这反映了中 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 。又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 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 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 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 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

10、读v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 ,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 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 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 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v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 ,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 的苗族、侗(dong4)族还将女娲作为 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一、诗经释名 二、诗经的收集和编订 (一)采诗说 (二)献诗说 (三)删诗说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三、诗经六义“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 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郑樵六经奥论四、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 域 五、诗经的作者 六、诗经的流传 (一)鲁、齐、韩、毛四家诗。

11、 (二)今文”诗与“古文”诗。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一、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中。大部分篇 章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祭祀乐歌。 二、颂赞诗:分布较广,大部分集中在二“雅 ”中。 (一)歌颂周天子、王室祖先、王室将领的 叙事性颂赞诗。 (二)颂德祝福、谀美贵族或赞美人物技艺 、品性、仪貌的非叙事性颂赞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三、怨刺诗:多产生在西周末东周初。 (一)“大雅”中的是王室重臣或上层贵族直 刺时政的讽谏之作,重在“刺”。 (二)“小雅”中的大多是王室各级悒郁不得 志的中下级官僚慨叹命运多舛的感伤之作 ,重在“怨”。 (三)“国风”中的多是对统治者的压迫和社 会丑恶现象进

12、行的抨击和讽刺。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四、婚恋诗:绝大部分集中在“国风”中,几 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 阶段。其中描写家庭婚姻悲剧的弃妇诗最 具社会批判意义。 五、征役诗:散见于“风”、“雅”之中。徭役诗 是役夫感叹身世之作。兵役诗大都有重大 历史事件做背景。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影响一、诗经的艺术有特点(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1.“赋”是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的意思。2.“比”即比喻。3.“兴”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 所咏之事或无联系,或有联系,有的还起比的作用。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影响(三)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

13、(四)整齐中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1.字法:迭字、联绵词、语气词。2.句法:四言为主搀以杂言。3.章法:重章迭唱的复沓形式。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影响二、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 治的创作精神给后代诗人以极大 的启迪。 (二)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 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 些文体的形成。 (三)推动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 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一、诗经小雅采薇 二、诗经郑风出其东门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v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v出其东门,有女如云。v虽则如云,匪我思存。v缟衣綦巾,聊乐我员。v出其闉阇,有女如荼。v虽则如荼,匪我思且。v缟衣茹茜,聊可与娱

14、。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v东门:郑国都城东门,相传为游人聚集之处。v缟:素色的绢 gao3v綦:青黑色qi2v闉:城门外的曲城yin1v阇:城门上的高台du1v荼:茅、苇之类的白花v且:语气词ju1v茜:大红色qian4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v注解:v出其东门, 漫步走出城的东门。v有女如云, 美女多如天上彩云 。v虽则如云, 虽然多如天上的云。v匪我思存, 可并不是我思念的人v缟衣綦巾, 唯有穿着素衣带着暗绿色头巾的女 子。v聊乐我员, 才能欢乐我的心 。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v出其闉阇, 漫步走出外城的门v有女如荼, 美女靓丽如茅花。v虽则如荼, 虽然靓丽如茅花。v匪我思且, 可是我不思念她。v

15、缟衣茹茜, 唯有那穿着素衣带着红佩巾的 女子。v聊可与娱, 才能娱乐我的心 。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v赏析: 出其东门抒写男子对意中的爱 人忠贞不渝的感情,诗以城门云集的众多 女子陪衬自己心中的爱人,以服饰代人, 以色彩显形象,鲜明而突出,正是表现出 心中情感的深刻。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v当你老了 v 叶芝v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v v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v v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v v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v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v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 v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v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v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v v凄然地诉说着那爱情的消逝, v v从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v v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第四节 诗经篇目阅读v叶芝这首只有短短十二行的诗作凝集了一 生的心血和深情。v诗中的“你”是诗人从23岁起就深深爱慕的 女人茅德冈。虽然茅德冈始终没有 接受叶芝的追求,但是诗人的爱终其一生 ,从未改变。因此他也是最有资格说“只有 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