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125081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对课程资源的再认识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 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 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所谓课程资源就是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 价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 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 、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 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 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u最大限度地挖掘教科书资源u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u重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 u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u广泛利用媒体资源 u灵活利用网络资

2、源u强化教师资源的开发u从学生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教科书资源 n每节的正文和图片n科学家访谈n每章中的小序n问题探讨、技能训练n本节聚焦n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n课后练习、自我检测n相关信息、学科交叉n科学史话、科学前沿n与生活、社会的联系n本章小结n网站登录“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 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寻 找答案,而对细胞生命活 动规律的阐明,又必须建 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 和功能的基础上。” 解释现象、解读图表、识图和作图、解释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类比推理、提出假说,得出结论、设计实验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善于用化学、物理、数学的原理解释与之相关的生物现象, 例如:催化的

3、原理、光能的转化、概率的计算、增长曲线等http:/ 伯乐生物研究频道可以了解生物学多个方向的最新进展: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发育、进化生态、微生物 、免疫学、生物系统学等等 http:/ 生命科学导论精品课程 (实验课程)例:植物组织培养、血红蛋白凝胶柱层析 、生物微核 对环境污染的指示 、DNA指纹图谱分析 、随机引物PCR 技术 、农杆菌对植物质粒的转化与表达等http:/ 扬州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网可以找到多门生物学科的课程,例如动物学、昆虫学 、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环境微生物学、生物统计与 试验设计等等,部分课程的课件亦可下载 http:/ 细胞生物学教程充分开发

4、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p教具、挂图例: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减数分裂DNA的结构 p多媒体教室p图书馆、电子阅览室p实验室 开足与课程相关的实验开放实验室开设课外实验 建设微生物、组培实验室p标本馆建设p橱窗 例:珍稀动植物永远的达尔文近十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等p校、年段刊物 介绍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生物学的学习方法p校园内的生态 例:植物类群凤凰池的水质变化后山上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p校园网资源平台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重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 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 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社会实践。或者,将一

5、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请进校园,开 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p军训p社会实践p科普讲座p通用技术p励志教育p高雅艺术进校园军训理科社会实践理科社会实践文科社会实践科普讲座u南北两极与人类未来科学家位梦华u野生动物 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伙伴中科院科普演讲团 张孚允教授u外来生物入侵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卢昌义教授u创新思维与创新方式雷弯山教授p通用技术p励志教育p高雅艺术进校园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课程资源可以利用 。 有的学生家长能够指导或参与学生的学习活 动;家庭中往往还有生物学方面的书刊、可供学 生做探究使用的材料用具;有的家庭栽种植物、 饲养动物。农村学生的

6、家长平时会谈及作物栽培 、禽畜饲养、病虫害防治等,学生耳濡目染,会 积累不少感性知识,这也给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 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提供了机会。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要设法取得家 长的支持。 例: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泛利用媒体资源 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在教科 书中不可能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师生应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 源。此外,媒体上关于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营养和 保健问题等方面的报道,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时效性 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在利用媒体资源时,应当注意信息源的可靠性和信息内 容的真实性,提高学生信息评价

7、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学生 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频繁的传染疾病:口蹄疫、疯牛病、非典、禽流感、猪流感等 奶粉问题:大头娃娃、三聚氰胺,凯氏定氮法,激素奶粉,母乳 虚假广告:美容、减肥、增高、增强记忆力、药品保健等强化教师资源的开发 教师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决定着 课程资源的选择方向,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 教师的实施才能实现。 1.教师的激励性人格例如:精神面貌、情绪、期望和可信任感等 2.教师的经历是一种课程资源例如:生产劳动经验、生活阅历等3.在集体备课、说课、相互听课和评课中获得课程 资源 强化教师资源的开发 4.教师的专业成长中积累课程资源美国理科教师协会(NSTA)

8、会长典白礼博士如何 做一个中学理科教师一书中,列举了识别理科教师 素质的15个问题: (1)是否表现出相当的教学热忱? (2)能否用恰当的声调和动作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 (3)能否使用教具进行教学? (4)能否把握简单的教学目标? (5)是否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强化教师资源的开发 (6)是否有能力将复杂的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说明? (7)能否刺激学生思考? (8)是否只将课本草率教完了事而不管学生有没有了解? (9)能否沉着地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10)是否对教学有足够的自信? (11)能否动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技巧? (12)是否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和发问? (13)是否保

9、持适当的教学进度? (14)能否在教授新内容之前给学生以适当的刺激来引发学习兴趣? (15)能否将重点放在主要概念的教学上,并在教学结束时能以事实举例? 强化教师资源的开发 (1)师德修养 (2)合理的知识结构 (3)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4)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技能导入、提问、评价、应变、板书、结束引导学生开展探究的能力听课与评课能力勤于反思和积累的习惯善于学习的能力1、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例如:水盐平衡、体温平衡、过敏反应、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等2、以学生的问题为资源 例如: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的教学中,摩尔根的假设:“如果控制白眼

10、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从学生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从学生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3、学生间的差异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提醒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善于捕捉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差异也表现在思维的角度上,而他们的相互争论就可以产 生新的课程资源课下建立小组互助的学习形式 4、从学生的困惑中发现新的课程资源 例如:觉得生物学习有难度提醒我们在高一的学习中 ,重要的是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养成教育;有些试题一讲就懂,但一做就错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 讲评课信息资源,提示我们在讲评练习和考卷的过程中,不能 只讲答案,一定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 问题究竟在哪里:基础知识的掌握?审题

11、?题目与考点之间的 迁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u最大限度地挖掘教科书资源u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u重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 u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u广泛利用媒体资源 u灵活利用网络资源u强化教师资源的开发u从学生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学资源的整合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 服务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养,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p积累是基础最大限度地识别、积累课程资源,做个有心人p选择是关键精当地选择,注意科学、适量、实用多种资源合理搭配p主观能动性是动力尽可能选择最有效果且力所能及的资源例故事有三位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 中国老师走进教

12、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 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 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么画的。”中国学生一次 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老师手里拿一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 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我可以拿到大家面前,大家可以看一看 ,闻一闻,摸一摸但是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苹果,而且我们 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 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

13、第二次 画得就有点像苹果了。 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 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 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 另外,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 过去,许多学生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 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 了,学生第一次可能画得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 果。 分析中国老师日本老师美国老师教学目标画苹果画苹果画苹果教学 过程教1.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2.老师范画

14、1.出示苹果 2.让学生看、闻、摸苹 果,揭示主题 3.让学生看着苹果画1.给学生一人一个苹果 2.让学生看、闻、摸、玩、吃 苹果,揭示主题 3.想像着画苹果学1.学生看老师画 2.学生仿画1.学生看、闻、摸苹果 2.看着苹果画1.学生看、闻、摸、玩、吃苹果 2.想像着画苹果教学 方式教讲授技法为主学生观察、感知、写生 为主 学生观察、感知、验、想像创 作为主 学接受学习、被动模仿 自主学习 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 学习 教学氛围秩序井然、毫无生气 生动、较为 活跃 民主、活跃、生动 教学效果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 的苹果 第一次可能不像苹果, 第二次就有点像了 第一次可能画得像南瓜,第二

15、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 点像苹果 教具准备一只苹果 一篮子洗净的苹果 思考从表面上看,中国老师的教学效率最高,教学效果也最好 ,因为中国学生在45分钟就“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但是,其后期效应如何?离开苹果,让孩子们再来画一 个谁都没有见过的水果如何? 同样是画苹果,差之毫厘,失 之千里。三个小小的课程故事,隐含着课程文化和理念的显著 差异。 中国老师: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注重预设和控制,强调 “教”的过程,关注学习结果,凸现的是接受性学习,封闭性 学习,抽象学习。 日本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较为开放,关注知识的情 景性,凸现的是观察学习,自主学习。 美国老师:以儿童为中心,为主体,关注个体,张扬个性 ,注重真实的学习情景创设,课堂氛围民主、开放,凸现的是 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情景学习,体验学习,活动化学习,个 性化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