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与人类健康总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110914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与人类健康总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病毒与人类健康总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病毒与人类健康总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病毒与人类健康总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病毒与人类健康总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与人类健康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与人类健康总(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安排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填空题3.判断正误4.选择题5.简答题6.论述题考试时间:2012-12-2 14:00-15:30考试地点:三教A101,A102教室病毒与人类健康串讲2012年11月22日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1898 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通过他们创造性工作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从而开创了病毒学独立发展的历程。2、狂犬病最早记载的动物病毒病 3、1884年 法国巴斯德Pasteur首次研制狂犬病疫苗4、病毒学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经验阶段(病毒的发现)、机体水平研究阶段、细胞水平研究阶段、分子水平研究阶段。一、病毒的发现与研究历史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一)动物病毒的

2、命名现状 1、种的命名 1)大多用其所引起疾病的名称,后加“病毒”两字 脊髓灰质炎病毒、猪瘟病毒、流感病毒 2)在病名前加上最初发现该病毒的地名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东方型马脑炎病毒 3)直接用地名称呼病毒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4)用人名称呼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二、病毒的命名(二)国际上通用的人的流感病毒命名方法型/分离地点/分离序号/分离时间(年代)(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序号) e.g A/Hongkong/1/68(H3N2)A/京科/1/56(H1N1)H:hemagglutinin 血凝素N:neuraminid

3、ase 神经氨酸酶三、病毒的分类依据1病毒的形态学特征2理化学特性 3核酸的类型、结构及相对分子量 4蛋白质肥大:肥胖星型胶质细胞5脂质、糖类含量和特性6在细胞培养中的生长特性7抗原性8生物学特性u病毒(virus)的定义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最小的生命形态,寄生于动物、植物或细菌的细胞中,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的微生物。四、病毒的结构(1)基本结构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衣壳,由病毒核心和衣壳两 部分组成。A. 病毒核心 u 病毒核心主要由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构成。 u 部分病毒核心除了核酸外还可能有少量蛋白质和 核酸结合在一起,如病毒核酸聚合酶、转录酶。B. 衣壳n 病毒的衣壳是指包裹或镶嵌在

4、病毒核酸外面的蛋白 质结构,又叫蛋白衣壳。 辅助结构 A. 囊膜: 囊膜是包裹在病毒核衣壳外面的脂蛋白膜,其主 要成分为脂类、蛋白质和多糖。 囊膜具有维持病毒完整、感染性的功能,和病毒入 侵细胞密切相关,通常是病毒的中和抗原。 B、刺突: 刺突是有些囊膜病毒其囊膜表面结构规则、呈辐 射状排列有序的钉状突起物。 在病毒与宿主的吸附过程中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 结合,介导病毒入侵细胞的过程。1、病毒极其微小 2、病毒结构简单 3、病毒只有一种遗传物质 4、病毒不能独立生长繁殖 5、病毒以复制方式增殖 6、纯化的病毒可以被结晶 7、病毒对抗生素具有抵抗作用病毒的基本特征:核心(core):由病毒核酸及

5、其结合蛋白组成,并 被壳体包围着的病毒体的中心部分。核衣壳(nucleocapsid):病毒核心与衣壳的总称 。囊膜(envelope): 覆盖在病毒核衣壳外的脂蛋白 膜。其组成成分主要来自宿主细胞,是病毒的核衣 壳在感染细胞内穿越核膜或在感染细胞表面“出芽 ”时由细胞膜获得。纤突(spike)或突起(peplomer):病毒囊膜表面 的糖蛋白突起。五、病毒体的结构组成病毒的三种壳体结构1、二十面体对称(icosahedral symmetry)2、螺旋对称(helical symmetry) 3、复合对称壳体(complex symmetry)基本化学组成:核酸、蛋白质其它组成成分:脂类、碳

6、水化合物、聚胺类化合物 等(1)病毒的核酸同一种病毒碱基组成是恒定的,同科(属)的 病毒核酸()含量相近,不同科属者有所不同,核酸的含量是病 毒鉴定的一个指标。病毒的核酸含量:核酸的分子量占病毒颗粒重 量的百分比。病毒核酸的类型:DNA、RNA 六、病毒体的化学组成(2)病毒蛋白质的功能构成病毒衣壳和囊膜的重要成分保护病毒核酸参与病毒的吸附与侵入过程,决定病毒对宿主和组织的嗜性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构成病毒的血凝素构成病毒的酶类七、理化因子对病毒的作用 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 保护作用:有益于病毒的生存 诱变作用:造成病毒某些生物学特性的改变 灭活作用:使病毒活性丧失(1)温度( “喜冷怕热”) 作用

7、机制:使病毒蛋白质,特别是病毒的表面蛋白质变性。核酸对热的抵抗力较强。 影响因素:蛋白质、钙、镁、蛋白酶、核酸酶 温度的剧烈变化,尤其是反复冻融常可使许多病毒很快灭活。1、物理因子(2)电离辐射 机制:电离辐射中的X射线和射线作用于其它物质后产生次级电子,次级电子再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作用于病毒核酸(DNA或RNA)而使病毒失活。 单链病毒对电离辐射的灭活作用比双链病毒敏感约10倍。(3)紫外线(主要作用于核酸)机制: 使嘧啶碱基之间形成二聚体DNA:TT、CT、CCRNA:UU 核酸链断裂 分子内或分子间交联 核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交联核酸不能复制和转录,从而导致病毒的灭活, 但病毒蛋白质的免疫

8、原性仍保持。(4)超声波(20kHz的声波) 主要以强烈振荡作用对病毒、其它微生物以及细胞呈现杀灭或破坏作用。 病毒学中的应用:破碎细胞,释放病毒粒子2、化学因子 化学灭活剂 化学保护剂 (1)化学灭活剂 酶类 蛋白变性剂 氧化剂 酸、碱 其它化学试剂:福尔马林和亚硝酸等酶类 核酸酶 破坏核酸 磷脂酶 破坏囊膜磷脂 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pH 大多数病毒 pH 6-8 稳定pH9.0 迅速灭活脂溶剂 乙醚、氯仿、丙酮:灭活有囊膜病毒 氟里昂、正丁烷:抽提脂质和蛋白质,常用于病毒提纯机制:与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或蛋白质的胺基作用。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都有破坏作用,

9、但首先是作用于病毒的核酸用于灭活病毒生产疫苗的甲醛浓度:0.05-0.2%甲醛和戊二醛 戊二醛对病毒的作用与甲醛相似,但灭活作用更强,常用于实验室污染器材消毒。 机制:烷化剂上的活性烷基使蛋白质分子上游离的-COOH、-NH2、-SH、-OH和核酸分子中的N发生烷基化作用,使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结构改变,功能丧失,从而被灭活。 种类: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溴化甲烷、丙内酯、乙酰乙烯亚胺等 病毒学中的应用:气体消毒剂灭活病毒,制备疫苗 烷化剂 石炭酸阳离子去污剂:SDS、去氧胆酸钠非离子去污剂:吐温-20、吐温-80、NP-40蛋白质变性剂石炭酸 剥离病毒粒子的蛋白质衣壳吐温和去氧胆酸钠 破坏病毒的

10、囊膜,但可保存病毒粒子原来的蛋白结构和抗原性。SDS 剥离病毒粒子的蛋白质衣壳使蛋白质降解为多肽溶解病毒囊膜NP-40 裂解病毒蛋白质能够减轻病毒保存过程中其他理化学因子对病毒的损伤,从而保持病毒的感染性、抗原性等生物活性的物质。 甘油:在50%的甘油盐水,病毒可存活达几十天、几个月至几年(牛瘟病毒例外)。 二甲基亚砜DMSO:减少冷冻过程中微小冰晶的形成 (2)保护剂 八、病毒的保存 病毒的短期保存直接置-30冰箱中保存或悬浮于50%甘油盐水中,再置-30冰箱中保存 快速低温冻存于病毒悬液内加入灭活的动物血清或其他蛋白质保护剂,最好再加一些DMSO(5%-10%),并迅速置-70或-196。

11、含病毒的组织材料可以直接低温冰冻保存;如先侵入50%甘油生理盐水中,再行低温保存效果更好。 病毒的长期保存九、病毒的培养和增殖1、常规分离与鉴定三大培养方法: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组织培养2、细胞的种类传代细胞(异倍体细胞):由于遗传突变或者在理化学物质和致瘤病毒的作用下,组织培养细胞中出现的恶性病变细胞(癌变细胞)。这种病变细胞具有很高的增殖势能,而且几乎可以无限地传代。病毒感染的三个基本条件 1、影响病毒感染的病毒因素有以下几个: (1)病毒感染力的强弱; (2)病毒的量:要形成病毒感染必须具有一定 的数量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2、感染途径3、宿主(1)宿主细胞表面是否存在病毒受体:病毒复制增

12、殖首先需要和敏感的宿主细胞结合,才能完成 进入细胞、脱壳、转录、翻译、装配和成熟释放等复制过 程。 (2)宿主的免疫状态:如果宿主已经作了疫苗接种,或者曾经感染过该病毒,体 内已经具有针对该病毒的高滴度的中和抗体,那么病毒进 入宿主以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将发挥作用,抑制病毒的复 制,直至将会清除入侵的病毒,病毒感染也不可能发生。 (3)其它因素:宿主年龄、宿主营养状态、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也对病毒 感染造成影响。病毒的增殖病毒复制周期:以病毒基因为模板,籍DNA多聚酶或 RNA多聚酶等,使细胞转为复制病毒的基因组, 转录、翻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最终释放出子代 病毒。病毒复制四个步骤:l 吸附和侵入

13、(adsorption and penetration)l 脱壳(uncoating)l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l 组装成熟与释放(assembly and release)干扰扰素(interferon,IF)由具有正常生物功能的细细胞在适宜诱诱生剂剂作用 下产产生的一组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抗病毒、抗肿肿 瘤、免疫调节调节 、维维持细细胞自身稳稳定)蛋白质质。特点:干扰素不是细胞持续合成,而是细胞对强烈刺激如病 毒感染的应答时一阶段分泌物。干扰素具有宿主特异性,例如鼠干扰素对人无效,反 之亦然。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干扰素不能杀灭病毒,其抗病毒作用不是直接的, 而是一种间接

14、的作用。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不同病毒对干扰素作用的敏感性不同。机制:A、与细胞表面作用,激活编码抗病毒蛋白质 的细胞基因,表达产生能抑制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蛋 白,使细胞建立起抗病毒状态。B、减轻由于病毒复制所引起的细胞损伤,从 而使机体或细胞受到保护。十、病毒性传染病疫苗 (一)概述 1、疫苗:是指注射于人体中,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某种传 染病病原体特异的体液免疫活细胞免疫的物质,如完整的病 毒、从完整病毒裂解的抗原、基因表达的病毒抗原、病毒基 因等。 2、疫苗的价值 人类在1980年5月宣布消灭了天花。 在1985年提出了下一个准备消灭消灭脊髓灰质

15、炎的奋斗目标。 疫苗广泛地使用使一些病毒性疾病,如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 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3、现有疫苗:天花、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 行性感冒、腺病毒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轮状病毒感染、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森林脑炎、黄热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二)理想疫苗的标准 1、有效性 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体液免疫、局部分泌性IgA 抗体和细胞免疫。 2、方便性 疫苗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3、安全性 (1)疫苗必须是无毒或弱毒的,对接种对象不会产生严重疾病; (2)安全没有副作用; (3)减毒或弱毒活疫苗应该没有返祖性突变和逆转成有毒株; (4)疫苗病毒不会从免疫人群扩散到周围人群; (5)不产生潜伏性感染 (6)没有潜在的致癌危险; (7)没有其它病原体污染。 (三)疫苗的种类1、灭活疫苗 是指利用完整的病毒,将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全部杀死制成的疫苗, 又称为死疫苗。 2、减毒或弱毒活疫苗 是指利用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或实验室人工培育的丧失或降低对人体 致病力而保留其繁殖能力和免疫原性的低毒或无毒的活病毒制成的疫苗 。 3、组分疫苗 又称为亚单位疫苗,是指利用从病毒抗原中分离提取一种或几种有免疫 学特性的生物学活性物质制成的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病毒的有保护性作用的抗原在体外大 量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