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疾病检验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108167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细胞疾病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白细胞疾病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白细胞疾病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白细胞疾病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白细胞疾病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细胞疾病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疾病检验(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细胞疾病检验白细胞疾病检验一、白细胞的生理及白血病分类1.了解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规律 2.掌握白血病分类标准一、目的与要求二、白细胞的生理1.白细胞的生成及组成2.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趋化作用:C3a 、C3b 、C567; 变形能力: 粘附作用:a.细胞膜粘弹性,b.细胞的变形性, c.粘附分子的浓度,d.Ca+浓度等。 吞噬作用:PMN吞噬各种病原菌的能力. 杀菌作用:1.中性粒细胞(PMN)的功能血管中的白细胞血管中的白细胞细胞的吞噬功能细胞的吞噬功能1.1.中性粒细胞主要的酶中性粒细胞主要的酶A.中性内肽酶:参与趋化运动调节B.弹性蛋白酶:对组织有水解作 用(组织化脓)C.

2、组织蛋白酶:参与组织液化D.胶原酶:水解胶原2.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吞噬功能:巨噬细胞能吞噬致敏的红细胞诱导免疫反应:抗原的提呈(消化,处理来源的能力)抗肿瘤:抑制和杀灭肿瘤的能力a.巨噬细胞数量与转移 b.来自肿瘤组织上的巨噬细胞有抗肿瘤抗体c.卡介苗接种具有抗癌作用 抗菌:B细胞(IgM or IgG)+补体,能被巨噬细胞吞噬。 分泌:GM-CSF,G-CSF ,白细胞介素,造血抑制因子。 各种组织中巨噬细胞的特殊功能a.BM:细胞分化、释放 b.肺:清洁肺细胞 c.脾:清除衰老细胞 .淋巴细胞的功能。见免疫4. 血小板的功能。 见止血障碍部分三、白细胞功能的实验检验1.墨汁吞噬试验:吞噬率

3、,吞噬指数 2.细菌吞噬试验: 3.鸡红细胞吞噬试验: 4.NBT试验: 5.趋化试验:6.流式细胞术(荧光染色) 7.粒细胞抗体检测:荧光法;化学发光法;流式细胞术 8.细胞CD系列检测: 9.白细胞癌基因检测:DNA探针;PCR检测四、白细胞疾病分类(一) 按细胞数量的异常分1白细胞数量减少:2白细胞增多: (二) 白细胞质的异常分 (三) 白细胞的功能异常:1白血病的概念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值性疾病。其特征是白血病细胞在BM及其他组织中无控制地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和广泛浸润全身组织器官。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五、白血病概述2.发

4、病情况白血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疾病,中青年多见,我 国已列入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欧美的发病率为3.5/10万,瑞典及以色列高达7.5/10万,我国为2.5/10万按人口计算,我国每年约有3万多人死于白血病居各种恶性肿瘤的第6位(男),第8位(女),居儿童和青年的恶性肿瘤的首位,与国外相比我国与日本接近,低于欧美。跟其他肿瘤一样,其确切的病因目前 还不清楚,但与下列因素有关,(大多数 资料来自动物实验结果)1. 病毒:2. 物理因素:3. 化学:4. 其他:六、白血病的病因1.疾病的转变:a.由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自发式经细胞毒剂治疗后转变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如CMLAML, b.由非造血

5、系统的恶性肿瘤或非肿瘤性疾病经细胞毒剂治疗后,发生造血系统的恶性中瘤;c.由非肿瘤性疾病处发转变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七、发病机理2. 继发于治疗:放疗或化疗,或放疗+化疗。 3. 继发于非肿瘤性疾病(大多有染色体或免疫学的异常)。 4. 其他不明原因所致。八、急性白血病的分类1.1.分类的目的分类的目的认识白血病的性质(恶性程度) 拟定治疗方案 预测治疗效果2.分类的方法 传统分类a.按病情分:急性,慢性、b.按细胞种类分:粒,淋,单,红等。c.二者结合 我国的现行分类(仅对急性白血病):1980 年,在FAB分型标准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情况 进行的分类。A.急非淋M1:(急粒末分化型MD),

6、原粒90%M2:(M1M2急粒部分分化型):M2a(原粒30%30%,M3a(粗颗粒),M3b(细颗粒)M4:(粒一单),粒一单呈均态增生。 M5:单核细胞性,M5a(末分化型 原粒80%.),M5b M6:红白血病:红系50%. 原+早(粒or单)30% 。 M7: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30%B.急淋依据细胞形态,染色质,核仁,胞浆颗粒。L1:以小淋细胞为主,细胞大小一致,L2:以大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一。L3:大淋巴型,大小常较一致,多空泡,以老年为主。C.不能归类的白血病如毛细胞白血病,浆细 胞瘤,组织嗜碱细 胞白血病等。 免疫学分型利用白细胞细胞的免疫标记对白细胞细胞的类型及亚型进行区分

7、。A.ALL免疫分型:T细胞(20%),B细胞80%)。急性早期T前体细胞:CD7+ TdT- ER-T细胞型急性T细胞:CD7+ TdT+ ER+B细胞型:急性早期B前体细胞:CD10- CD7- CD13-普通型ALL:Ia-/Ia+,TdT+急性前B细胞ALL:急性B细胞白血病B.AML的免疫学分型:CD34+作为髓系细胞的标志。利用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分带技术,特别 是高分辨技术及姐妹染色体互换,染色 体异常表现与某些急性白血病之间的关 系愈来愈清楚,白血病对化学治疗的反 应与细胞核型有关,现发现AML核型异 常检出率达93%。 细胞遗传学分型 分子生物学分型白血病发病机制有关 的基因重排

8、及各种融 合基因的形成。十、临床表现1、贫血(1) 症状、 (2)体征、(3)特点、 (4) 原因:a、竞争性抑制.b、红细胞寿命缩短(输给正 常动物).c、脾功能亢进(脾大).d、失血(出血).e、干细胞向白血病细胞分化。 2、发热(1)症状:持续低热,或高热。(2)原因:a、致热原因的释放。 b、感染(WBC功能,面部出血)3、出血(1) 部位:皮肤、粘膜。致死的出血有:消化道,呼吸道,颅内出血 (2) 原因:a.血小板质与的量变化b.凝血因子(肝浸润,功能)c.血管:白血病细胞对血管的浸润,4、骨及关节痛(1)表现:胸骨压痛,游走关节痛. (2)原因: BM中细胞的数量 增加、压力增大,

9、骨膜被白血病细胞侵蚀5、CNS白血病成人0.8%.儿童3.8%在CNS白 血病中急淋为74%. 危害:1、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压 2、侵蚀神经细胞 6、其他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泌尿 道, 循环系统的相应症状。 电介质紊乱,如果是急淋,还 可有淋巴结肿大。十一、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A.WBC : 1-3万/mm3.多数在10万以下,高于 此值预示预后不良。若90%. 至少原+早30% d.红系:10%; e.小原粒,付原粒,Auers小体,干抽。(2)急淋a、 增生,G/E 可正常, b、淋巴细胞: 以原始和幼稚为主。50-90% Rieders细胞、涂抹细胞多见, c、 红、粒、巨均受抑附:关于原始细胞的定义型:包括原始粒细胞及大小不等的不易分类的细胞,胞浆中无颗粒,核染色质疏松,核仁明显,核/浆比例大(约0.8)。型:胞浆中有少数嗜天青颗粒,核/浆比例比型小,其他方面与型同。当核偏位,Golgi区发育(核附 近有淡染区),染色质聚集,颗粒较多,核/浆减少时,即为早幼粒细胞,不再是型原始细胞。型原粒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