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反思:评《用字母表示数》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103305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评《用字母表示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评《用字母表示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评《用字母表示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评《用字母表示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评《用字母表示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评《用字母表示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听课反思:评《用字母表示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听课反思:评小学数学听课反思:评用字母表示用字母表示 数数评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教学内容,看似浅显、平淡,却是学生学习抽象化的开始,是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转折。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对今后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标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所以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抽象化的过程了没有?张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充分利用教学情境,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下面我就结合张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这堂课从三方面,谈

2、一谈自己的感受。1、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比较到位,是一节很有味道的数学课。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张老师选用了数学化的素材来设计:“看摆图形的游戏” 。通过这一活动,向学生渗透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某一个特定的、不变的数。这一环节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还可以表示变化的数。接着,教师让学生例举了生活中这样用字母来表示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来感知这个内容,更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进一步学习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运算定律,面积计算公式。张老师的这节课精心地设计了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亲身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教师相机用词语概括不同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意味着这些知识经历

3、了发生、发展、积淀的过程。使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学习顺序小学生的学习规律相符合。2、合理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每一道例题的时候,都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学生一次次的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是: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约性,发展了学生数感和符号感。同时我认为,这样的问题还有他更深一层次的意义,它是在向学生渗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领域的时候,尝试着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去解决这样一类的数学问题。3、注重拓展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美妙这节课练习的形式丰富,层次感强,从学生的认

4、知、情感发展角度,从思维能力的形成角度设计了层次清晰的应用练习。比如:有基础性的知识训练,有思维性的写运算定律,有运用性的探究计算公式。尤其是课的最后,还设计了介绍卡门钱学森公式,和探究用字母表示身高的公式等。这些练习虽然形式不同,目的都是让学生完成认知任务,并使他们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 、 “用字母表示可以把生活现象变简单”等等,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数学思考过程、数学呈现形式的美妙。我想我们的课堂就是需要这种好玩与美妙。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1、卡门公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数学文化。而教师重点是介绍了公式,是否可以对其产生的背景和科学家本身作更多的介绍来增加数学文

5、化的渗透。2、预测身高的练习作为练习本身体现了趣味性和开放性,但从科学性的角度说是否存在偏差。评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教学内容,看似浅显、平淡,却是学生学习抽象化的开始,是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转折。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对今后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标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所以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抽象化的过程了没有?张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充分利用教学情境,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下面我就结合张老师的用

6、字母表示数这堂课从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1、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比较到位,是一节很有味道的数学课。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张老师选用了数学化的素材来设计:“看摆图形的游戏” 。通过这一活动,向学生渗透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某一个特定的、不变的数。这一环节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还可以表示变化的数。接着,教师让学生例举了生活中这样用字母来表示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来感知这个内容,更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进一步学习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运算定律,面积计算公式。张老师的这节课精心地设计了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亲身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教师相机用词语概括不同情境中用字母表示

7、数的意义。意味着这些知识经历了发生、发展、积淀的过程。使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学习顺序小学生的学习规律相符合。2、合理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每一道例题的时候,都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学生一次次的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是: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约性,发展了学生数感和符号感。同时我认为,这样的问题还有他更深一层次的意义,它是在向学生渗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领域的时候,尝试着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去解决这样一类的数学问题。3、注重拓展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美妙这节课练习的形

8、式丰富,层次感强,从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角度,从思维能力的形成角度设计了层次清晰的应用练习。比如:有基础性的知识训练,有思维性的写运算定律,有运用性的探究计算公式。尤其是课的最后,还设计了介绍卡门钱学森公式,和探究用字母表示身高的公式等。这些练习虽然形式不同,目的都是让学生完成认知任务,并使他们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 、 “用字母表示可以把生活现象变简单”等等,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数学思考过程、数学呈现形式的美妙。我想我们的课堂就是需要这种好玩与美妙。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1、卡门公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数学文化。而教师重点是介绍了公式,是否可以对其产生的背景和科学家

9、本身作更多的介绍来增加数学文化的渗透。2、预测身高的练习作为练习本身体现了趣味性和开放性,但从科学性的角度说是否存在偏差。评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教学内容,看似浅显、平淡,却是学生学习抽象化的开始,是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转折。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对今后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标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所以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抽象化的过程了没有?张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充分利用教学情境,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

10、过程。下面我就结合张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这堂课从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1、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比较到位,是一节很有味道的数学课。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张老师选用了数学化的素材来设计:“看摆图形的游戏” 。通过这一活动,向学生渗透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某一个特定的、不变的数。这一环节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还可以表示变化的数。接着,教师让学生例举了生活中这样用字母来表示的例子,结合生活实际来感知这个内容,更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进一步学习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运算定律,面积计算公式。张老师的这节课精心地设计了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亲身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教师相机用

11、词语概括不同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意味着这些知识经历了发生、发展、积淀的过程。使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学习顺序小学生的学习规律相符合。2、合理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每一道例题的时候,都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学生一次次的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是: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约性,发展了学生数感和符号感。同时我认为,这样的问题还有他更深一层次的意义,它是在向学生渗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知识领域的时候,尝试着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去解决这样一类的数学问题。3、注重拓展应用,让学生

12、体验数学的美妙这节课练习的形式丰富,层次感强,从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角度,从思维能力的形成角度设计了层次清晰的应用练习。比如:有基础性的知识训练,有思维性的写运算定律,有运用性的探究计算公式。尤其是课的最后,还设计了介绍卡门钱学森公式,和探究用字母表示身高的公式等。这些练习虽然形式不同,目的都是让学生完成认知任务,并使他们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 、 “用字母表示可以把生活现象变简单”等等,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数学思考过程、数学呈现形式的美妙。我想我们的课堂就是需要这种好玩与美妙。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1、卡门公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数学文化。而教师重点是介绍了公式,是否可以对其产生的背景和科学家本身作更多的介绍来增加数学文化的渗透。2、预测身高的练习作为练习本身体现了趣味性和开放性,但从科学性的角度说是否存在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